964 摇滚鼻祖

当电台节目播出后,美国听众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反应——

上层和部分中层白人表示无法接受,这玩意儿太吵太闹腾了,完全配不上他们高雅的身份。

中西部的农村听众对此无所谓,既不是太喜欢,也不是太厌恶,他们的最爱还是乡村音乐。

而黑人群体、底层百姓和部分中产白人,以及各阶层的广大年轻人,则对摇滚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喜爱。

争议非常大,而争议的来源,就是那些年轻人。

一些身份高贵的议员和富豪,突然发现他们的儿孙辈抱着收音机不松手,而听的竟然是那种吵闹低级的歌曲。这让他们感觉不可饶恕,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就在报纸上掀起了一轮骂战。

周赫煊对此哭笑不得,他能预料到摇滚乐会引起争议,但没想到最初的争议居然与阶层和种族有关。

谁让黑人和底层贫民才听闹腾歌呢?

这比父辈讨厌儿孙听周杰伦还严重,已经升级为阶级和种族矛盾。

但其实也不那么严重,就拿“摇摆乐”来说,它其实是爵士乐的一种,而爵士乐最初又属于黑人音乐。在一战的时候,爵士乐都还不怎么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但到20年代明显有所改观。

到了30年代,爵士乐的变种摇摆乐,迅速风靡整个美国,这种低贱吵闹的音乐形式,成为美国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最爱——迅速从民间歌舞厅走向顶级音乐厅。

摇滚乐,说穿了就是摇摆乐加布鲁斯加波普乐的终极进化版,它在美国是有广泛歌迷基础的。

而且说实话,周赫煊拿出的那首歌并不吵,在两位黑人歌王的改编下,a节甚至带着黑人灵歌的味道,清新、舒缓、悲伤而神圣。整首歌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直到最后才变成疯狂呐喊,这让40年代初的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当主流舆论开始谴责一种新兴事物的时候,就说明这种新兴事物获得成功了。就像21世纪初,全世界都在讨论网瘾的危害,仅过去十年,人人都在上网,上网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常态。

嗅觉最灵敏的当属那些唱片公司,他们立即组织音乐人进行分析探讨,许多摇摆乐歌手也自发尝试摇滚乐这种新的类型。

仅仅只过了一周,就有被改编成摇滚版的摇摆歌在舞厅出现。那些摇滚歌充满了性暗示和脏话,得到找乐子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疯狂追捧。

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摇滚乐迅速风靡;第二,摇滚乐被视为低俗的象征,因为它充斥着色情和暴力。

骨灰级摇摆乐手弗莱切·亨德森对此很不满,他在《公告牌》杂志上写文章说:“被周赫煊先生命名为摇滚乐的这种新的音乐形式,不应该成为低俗歌曲的垃圾桶,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追求自由与解放的。”

随即,擅长作曲的弗莱切·亨德森亲自操刀,把自己的三首经典摇摆歌改编为摇滚风格,并由著名青年摇摆歌手西贝伯爵进行演唱。这三首摇滚歌在两个月后被录成唱片,半个月内狂卖25万张,赚得是盆满钵满。

由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开始制作贩卖摇滚歌,虽然舆论争议依旧存在,但摇滚乐的流行趋势已经无法抑制,周赫煊也被后来的无数乐迷们视为“摇滚始祖”。

……

华美协进社总部。

三个黑人青年打听了好半天,终于在某大楼内找到了社团牌子,他们走进去问:“是这里接受援华战争捐款吗?”

“是的,”华美协进社的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的慷慨捐赠,如果可以的话,请留下你们的姓名资料,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你们的情谊。”

“我叫奥斯卡·摩尔,我捐50美元。”

“我叫奈特·金·科尔,我也捐50美元。”

“我叫维斯里·普林斯,我也捐50美元。”

几人都登记完毕了,奈特·科尔突然说:“请转告周先生,我很喜欢他的摇滚歌,真是太棒了,希望他能够出一张唱片。”

工作人员笑道:“我会转告的,谢谢你们。”

这三黑人青年,正是刚刚组建的“金·科尔三重奏”乐队,他们现在还名声不显,但再过几年就会声名鹊起。即便后来奈特·科尔死了,在死后的35年里,他的唱片仍保持着平均每周5000多张的销量。

奈特·金·科尔就是个爵士歌手,40年代唱的大部分是摇摆歌,可见这种类型的歌曲有多么风靡。

“对了,这是我们乐队新出的唱片,请帮忙转交给周先生。”奈特·科尔拿出一张黑胶唱片。

当周赫煊拿到这张唱片时,表情有些古怪,因为这是一个美国传奇乐队的首张唱片,而且还附带了三位初始成员的签名。若是50年后再拿出来,想必会让爵士乐迷们彻底疯掉。

那位黑人歌手,该不会受此影响,以后改唱摇滚乐了吧?

于珮琛清点着捐款账目,喜滋滋说道:“煊哥,这次的演出太成功了,一个星期就收到2833美元的抗战捐款。更重要的是,现在好多美国报纸都在报道我们的演出,还提到了中国抗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同情中国。”

“是啊,得道者多助,”周赫煊说,“跟我一起回国过春节吧。”

于珮琛摇头道:“我要留在美国,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周赫煊不由苦笑:“你这话跟费雯丽说的一模一样。”

于珮琛有些不好意思:“要不,等我明年元旦再回国看你?这段时间真的很忙,完全走不开。”

“没事,你找到正事做也很好,”周赫煊嘱咐说,“回国一趟不容易,很危险的,以后还是我来美国看你们吧。”

“那也行,”于珮琛微笑说,“以现在美国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快就要参战了。只要美国加入,中国必定胜利,我估计到1942年抗战就要结束,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会的。”周赫煊不想打击于珮琛的积极性。

历史上,当美国参战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们也是一片欢腾,甚至还有预言三个月就能赶跑小日本儿的。

于珮琛说:“你过完元旦再走吧,女儿们刚学会叫爸爸,跟你特别亲,你走了她们会很失望。”

“嗯,过完元旦再走。”周赫煊点头道,他还要去收购可口可乐的股份。

606 承诺411 搪瓷流水线714 又要发勋章008 民国第一诗人903 爱国将军450 文章876 华侨之鹰259 恼骚298 剑掌无双周赫煊529 少帅下野566 新秘书上任732 请慢用613 人脉很重要840 美援派1020 饥荒444 川岛芳子的任务974 白肉615 赌徒521 小胖墩儿657 老蒋的参谋长345 心腹350 回家050 忽悠捐款245 封你做副教主133 难民1020 饥荒927 薄白学508 论文明与法1055 奇迹之地674 国际宣传993 大忽悠653 前往武昌792 同监来访986 甩锅955 瞎扯淡897 七月231 喜343 再会883 入土为安141 夜袭380 好人,坏人354 土豪1004 会谈189 告别381 青帮三大佬1012 周维烈的高考074 差事028 忧喜自得571 凝聚127 搞个大新闻704 柏林1017 赌神周维烈499 发现004 射雕英雄传162 神秘少女983 壁画412 建厂计划128 文妖周赫煊1022 屁股决定脑袋362 我爱这土地531 阵痛901 炸鬼子669 成舍我526 文物南迁181 美国推销员385 文艺沙龙473 欲望、理智和道德077 避难346 政坛搅屎棍249 上门914 关岳庙145 吃人145 吃人332 另类领奖957 未来的汉学家615 赌徒657 老蒋的参谋长443 看破红尘的张二公子106 去东北039 调职215 周先生,咱拜把子吧511 黄老之术961 演出开始744 江边的新家621 混血儿190 广播电台877 双枪老太婆239 可悲211 军师1049 1944大总结221 买房348 书生024 段公子768 助人助己154 还珠楼主的处女作386 私卖烟土190 广播电台720 又是个鸦片鬼513 神女上映437 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