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了这个紧急军报也是大吃一惊,宁国守将朱亮祖被擒,自己这边的主将常遇春身中三箭,宁国城内还有少量守军。
朱元璋一分析,这情况紧急呀!
对于朱亮祖这个人,朱元璋还是十分了解的。
当初镇守太平的诸将中,也就这家伙还有点战斗力。因此,朱亮祖兵败投降后,朱元璋仍让他统其旧兵。
可这家伙竟然暗地里跟张士诚眉来眼去的,后来背叛了他。先是投降了张士诚,后来再次归复元军。
按照朱元璋一贯的作风,这次抓了这厮,一定不能轻饶了他。
可朱元璋还是觉得这朱亮祖是个军事人才,如果能争取过来,肯定是个大好事。
站在朱亮祖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如此朝三暮四,也有他的理由。
当初,朱元璋刚拿下应天,四面受敌。与东边张士诚交战最多,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朱亮祖暗通张士诚,也算是他的明哲保身之道。
后来,张士诚在与朱元璋的较量中,渐渐落了下风,朱亮祖再次归元,也体现了一个普通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思想。
不是每个人都能象汤和、李善长、徐达一样,对他朱元璋至死追随的。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谁强大就跟着谁。
朱元璋有雄心壮志,他对自己有信心。将来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势必还会遇到许许多多个朱亮祖似的“墙头草”。
只要能使自己变得强大,那些“墙头草”就会倒向自己这边。能把这些“墙头草”争取过来,为我所用,这肯定是件好事。
这些“墙头草”都倒向了自己,自己的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墙头草”倒向自己,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等将来坐定天下了,有的是机会收拾这些“墙头草”。如果现在就直接表现出对这些“墙头草”的厌恶,那是不利于争取民心、夺取天下的。
想到这些,朱元璋决定立即亲自去一趟宁国。他要说服朱亮祖再次投降。
只要朱亮祖降了,宁国城内的守兵就会跟着降,拿下宁国这块地盘就不用费一兵一卒了,而且还会多接收一些人马。这个账朱元璋算得过来。
另外一个让他下定决心、必须要劝降朱亮祖的原因就是,这家伙竟然能射伤常遇春。
那常遇春是什么人?那家伙不仅是个战争狂人,也是个武林高手。
当初攻占采石矶,那小子单枪匹马竟然敢闯敌阵,不仅顺利拿下采石矶,而且自己毫发无伤。
没想到以常遇春的身手,这次竟然还栽在了朱亮祖手中。那再次充分说明,这朱亮祖是个军事人才。
朱元璋立即派出快骑到宁国,让邓愈他们看管好朱亮祖,他稍后即到宁国去探望常遇春。
朱元璋去宁国,真实目的是劝降朱亮祖,但打着的幌子却是去探望常遇春。
你看看,这当领导的学问有多深。
朱元璋派快骑到宁国,就是怕常遇春一恼火杀了朱亮祖,他先派人去稳住那边的局势。
然后说自己稍后会到宁国探望常遇春,这多么感人呀!
这是多么好的领导呀!
听说自己的将领受伤了,亲自到一线去探望,这个表面文章做的真是可以。
公元135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元璋排名第一。
朱元璋要去宁国,来回至少也得折腾三、四天。他立即叫来李善长,安排好一些具体事宜。
午饭后,他就在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一干心腹子侄的护卫下赶往宁国。
朱元璋的信使是七月初三凌晨赶到的邓愈军营。因为常遇春受伤了,邓愈一边命人给常遇春治伤,一边命人严加看管朱亮祖。
邓愈也想利用朱亮祖做点文章,让他去招降宁国城内的守军。
可朱亮祖心中很矛盾。这邓愈只是朱元璋手下一个将领,他来招降自己,他的承诺能算得了数吗?
当初他先是降了朱元璋,后来又背叛朱元璋投了张士诚。再后来,又背叛张士诚归复元军。
这次落在了朱元璋手中,他们还能饶得了自己吗?
如果真是要死,还不如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让他们自己去攻宁国城,好歹也让他们损失点人马。
邓愈想招降朱亮祖其实也是如朱亮祖所料,他只不过是想顺利地拿下宁国而已。至于拿下宁国后,朱元璋如何处置朱亮祖,那可不管他的事。
反正在邓愈心中,这朱亮祖朝三暮四的,早就该死了。只不过是在他临死之前,稍稍利用一下他而已。
七月初一下午,随行的军医就开始给常遇春治伤了。
肩头和后背的那两箭都没什么,很容易就把箭头给取出来了。上了点药,基本上没什么大碍。
只是腿上那一箭太麻烦了,入皮肉太深,他们没办法取出来。只好截去了箭身的木杆,箭头仍然插在体内。
七月初二,邓愈来看望常遇春,常遇春就叫嚣着要活剐了朱亮祖。
邓愈是常遇春的副将,也不敢当面顶撞,只好说朱亮祖现在正被严密关押。等他身体稍微恢复了,立即安排让他亲自去结果了朱亮祖。只是他现在身体的伤口还没复原,暂时不宜动怒。
常遇春看着自己的伤腿,虽然箭头射入太深,这些随行军医取不出来,他也没有过多担心。
因为他明白还有我呢,当初“三棱透甲锥”我都能给他取出来,何况就是这种普通箭枝呢。
常遇春又问宁国城怎么样了。
邓愈告诉他城内守军仍在顽抗,如果想要攻下,也并非难事,只是得损失一些弟兄。
他的想法是让朱亮祖去劝降这些兵士开城投降,等拿下宁国了再回过头来收拾朱亮祖。
常遇春虽然觉得如此做有些不义,但心中认为朱亮祖这人就是十恶不赦的,对他也不用讲什么道义。
七月初三一早,朱元璋派来的快骑就来探望常遇春了。并告知他朱元璋稍后即到,将亲自前来探望他。
这下常遇春倒是真的被感动了。他不过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个普通将领,这次受了点儿伤,也没有性命之忧,朱元璋竟然亲临前线来探望他。
常遇春太受感动了。
其实他哪里知道,朱元璋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来招降朱亮祖的。
七月初三傍晚,朱元璋来到了宁国城外的常遇春军营。
朱元璋与常遇春进行了深入的交心谈心,言语中无不体现出对一个下属的关怀与爱护,常遇春再次被感动了。
朱元璋让常遇春安心养伤。还说他带着部队从镇江打到常州,现在又擒下元军宁国主将,宁国城已成囊中之物。常遇春和他的部队太疲惫了,需要休整。
朱元璋准备让常遇春带部队跟他一起回应天休整。等他养好伤了,再安排新的任务。
不过在回应天之前,朱元璋要见一下朱亮祖,争取让这人归顺了去劝降宁国城的守军。只要宁国拿下了,徽州就在眼前。
常遇春虽然有点不甘心,但眼下自己确实受伤了,这箭枝射入体内太深,伤筋动骨一百天,只能先回去休养了。
还有一点不甘心的是,一旦朱元璋去亲自劝降朱亮祖,那一时半会儿就不能找朱亮祖算账了。
否则,他要是私自结果了朱亮祖,这让朱元璋以后的脸往哪里放。
不甘心归不甘心,那也没办法。谁让自己不小心受了伤,还惊动了吴国公朱元璋大人呢?
朱元璋安抚住了常遇春,立即坐上帅案,让邓愈去把朱亮祖提来。
朱亮祖被押到大堂的时候,身上被绑得结结实实。
朱元璋盯着朱亮祖看了半晌没作声,这只把朱亮祖看得心中发毛。
许久,朱元璋才开口问道:“你是第二次被我抓住了,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朱亮祖叹了口气道:
“活着的时候,我已经尽力了。
当初在太平被俘时,我确是心有不甘。
后来见你和张士诚交战,你占不到便宜。且从地理方位上看,局面对你不利,张士诚派出一个我的旧相识来说服我,我便带兵逃到了宁国。
再后来,我见张士诚也靠不住,就又归降了元朝。
对于我的一生,无非就是谁强大一些,谁更靠得住一些,我就跟着谁。
有人说我这个人没义气,其实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也明白跟关二爷一样,至死追随一个人,会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这种赞誉如果要赔上那些追随我的千千万万的兄弟的性命,我觉得不值。
那些兄弟们把命交给了我,我有责任给他们找个好归宿。
算了,算了,不说这么多了。我已作好了身死的打算,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我恳请元帅大人在我死后,放过我那些弟兄。
他们愿意投降你们的,你们就收下;不愿意投降的,恳请你们放他们回去当个普通民众吧!”
朱元璋干笑了几下道:
“我从应天跑到宁国来见你,也正是为了你手下这些弟兄。
那宁国城内还有不少你的部下,如果你能劝他们投降,我保证不杀害你的一兵一卒。
如果他们仍然负隅顽抗,我的大军过境,必让那里无一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