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刘伯温打定了一个主意。他一定要就杨宪之事,去向朱元璋求一次情。他要向朱元璋陈情,杨宪现在在狱中已对当初弹劾汪广洋、参奏李善长、斩杀刘炳之事都心生悔意。
刘伯温想向朱元璋请求,给杨宪一条生路。如果朱元璋能饶杨宪不死,那么这些推测,可能就是杨宪神经过敏了;如果朱元璋坚持问斩杨宪,那这些推测……
从天牢里探监回来的刘伯温,第二天便单独向朱元璋陈情,请求朱元璋给杨宪一条活路。
朱元璋面对刘伯温的陈情,只是不冷不淡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你与杨宪私交一直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你向我求情,我才不会怪罪你。倘若换作他人,我定会治他的罪。你下去吧!”
面对朱元璋如此冰冷的回答,刘伯温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让刘伯温天旋地转的并不仅仅是杨宪即将授首,而是杨宪那个可怕的推测……
杨宪是七月的最后一天被罢相、打入天牢的,过了中秋节没多久,杨宪就被问斩了。
杨宪被问斩之后,刘伯温情绪一直不高。加上他还在忙着替朱元璋草拟大封功臣草案一事,对于常遇春墓前的石马之事,我也就不好一再催促他了。
直到八月底,刘伯温与马悦第六次到常遇春墓前勘测之后,得出了最终结论,这对石马不换,此事无法破解。
面对这个结果,我只好请求刘伯温,就此事旁敲侧击地问一下朱元璋,看他对功臣家属私自更换石象生是个什么态度。
对于我这个请求,刘伯温自然不会推辞。不过,这事儿肯定是急不得,得等待时机。
虽然为了常遇春墓前的这对石马这事儿,这几个月一直挺糟心的,但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未了又怀上了。
就在我再次沉浸在又要当父亲的喜悦当中,就在我等待着刘伯温去跟朱元璋提起更换石象生之事的时候,一条船突然于九月初六午后出现在了应天码头。
这条船虽然看起来就是一条普通的商船,其实这条船并不普通,这条船的使命重大。因为这条船来自大陈国,这条船上的负责人正是阮其防。
当初离开大陈国之时,我曾经给阮正伦、阮其防,还有恭宣王陈曔反复交待过,一旦大陈国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定要立即来应天找我。
面对突然而至的阮其防,我意识到大陈国那边可能出大事了。
果然,阮其防告诉我,陈日礼在七月份毒死了宪慈皇太后,并愈恢复杨姓。这一下,陈日礼与陈氏宗亲之间的矛盾算是彻底激化了。
之前,宪慈皇太后还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努力化解双方的矛盾。但陈日礼觉得登基一年有余了,自己的地位算是稳固了,可以踢开宪慈皇太后,办自己想办的大事了。
这要说起来,这宪慈皇太后还真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先是不顾陈氏宗亲的反对,一心护着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亲孙子”登基为王,然后又是为了这个“亲孙子”坐稳王位,绞尽了脑汁。
最终,这位“慈祥”的奶奶却被这位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孙子”亲自送上了黄泉路。如果别人说宪慈皇太后死得憋屈,是冤死的。那我表示坚决反对,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宪慈皇太后是蠢死的。
宪慈皇太后死后,陈元晫父子迅速联络陈叔明,以及升龙城外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准备利用陈氏宗亲现在手上极少的兵力,迅速控制一个城门,放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带兵杀进宫中,除去陈日礼。
虽然陈元晫父子的这个计划十分冒险,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得不为之。否则,就是坐以待毙。陈日礼既然提出要恢复杨姓,那就是准备彻底与陈氏宗亲划清界线了。陈日礼恢复杨姓之时,便是陈氏宗亲惨遭血洗之日。
正是到了这紧要关头,恭宣王陈曔和阮正伦、阮其防经过简短的商议,立即派出一条船,扮成普通商船,由阮其防带队直奔应天,来找我。
得知陈叔明在升龙城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一旁的桃儿、杏儿早已是急得六神无主。当然,我并没有慌,我立即去了郑有功处的联络点,让崔道远他们迅速通知所有特战队员,还有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四人,明日一早,在应天码头登船,目标:大陈国。
九月初六晚上,我匆匆跟霏儿她们几个交待了一些事情。至于刘伯温那边,我都没有时间跟他打一个招呼。
九月初七一早,包含陈维林在内的总共六十五名特战队员,还有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杨德细五人,正好是七十人,已经在应天码头等着我。
杨德细还是一如既往地执着,陈维林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当然,我也不会觉得他是多余的,反正是人多力量大嘛!
一路加紧行船,十月初三,我们便在清化登岸。不过,在清化我们并未见到阮正伦,只是见到了恭宣王陈曔。
陈曔告诉我们,升龙城出大事了!
原来,陈日礼毒死宪慈皇太后,欲恢复杨姓。陈元晫父子迅速秘密联络陈氏宗亲,准备发动兵变。
九月十一日夜,陈元晫父子率升龙城内陈氏宗亲的家兵迅速控制了升龙城南门。而南门外不远处的山林中早有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队在此隐蔽三日了,这支部队正是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在升龙城外集结的部队。
按照计划,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立即带着这三千部队从升龙城南门入城,在陈元晫父子的带领之下,迅速冲向皇宫,目标当然就是陈日礼。
惊闻有兵士从升龙城南门而入,陈日礼意识到肯定是陈氏宗亲率先动手了。
由于正值深夜,皇宫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搞不清楚,陈氏宗亲的兵力有多少也搞不清楚,想调禁卫军平叛恐怕反应也没那么迅速。陈日礼当机立断,让宠臣陈日核迅速集结宫中的禁军,紧闭宫门,以抵御入城的兵变部队。
而陈日礼自己则玩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他竟然带着几个宿卫,换上平民的衣服,偷偷从宫墙翻越而出。
这就奇怪了!当时城内发生兵变,到处兵荒马乱的。按照常规操作,他们应该在宫内待着,依托紧闭的宫门和宫内的禁军抵抗外面的叛乱军队。待得天明之时,定会有大量的禁军前来救驾,那叛军必然不攻自乱。
那陈日礼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宫中的禁军只有不足五百人,如果宫外的叛军人数众多,这五百人肯定是无法顶住叛军的进攻的。一旦宫门被攻破,那他陈日礼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陈日礼可不想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他要主动求变、主动求生。
但这个路数似乎也不对呀?叛军在宫外,他陈日礼反而逃到宫外,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啦!陈日礼在宫外有一个绝对安全的藏身之地,叛军绝对想不到。
这个藏身之地在哪里?
便是升龙城内,一个叫新桥下的小地方。
新桥下是当时升龙城内最出名的烟花之地,陈日礼未入宫当皇上之前,可是那里的常客,那里可有好几个他的老相好。
即使入宫为王之后,陈日礼还是会经常深夜偷偷翻越宫墙,去新桥下找他的老相好。对于此事,当然只有极少数陈日礼的绝对心腹宿卫知道。
为了掩人耳目,每次与这几名绝对心腹谈论此事,经常以“微服私访”为代号。
比如某日,陈日礼心血来潮,准备夜间去新桥下。他便会事先通知几名心腹宿卫,做好今晚“微服私访”的相关准备工作。
也就是说,再我们看来,陈日礼这次逃出宫外,是非常规操作。但在陈日礼看来,这其实是常规操作。
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很快便将皇宫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誓要杀入皇宫,结果了陈日礼。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陈日礼早已不在皇宫之内,而是正在皇宫外面风流快活呢!
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不知陈日礼并不在宫内,而皇宫内的近五百禁军,还有太监、宫女什么的,当然也不知道陈日礼并不在宫内。
可以说,当时整个皇宫里,只有陈日核一个人知道,陈日礼早已不在宫内。
陈日核立即招呼这些不明真相的禁军,还有太监什么的,能上阵的全部上阵,誓死保卫皇宫的安全。
那些禁军自然是忠于陈日礼的,虽然与宫外陈元晫父子带来的人马比起来,他们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们相信陈日核的在战前动员中所说的那些话:宫外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只要顶住了宫外叛军的这拨进攻,明日就是大家升官发财的好日子……
可惜了这近五百禁军,还做着第二天升官发财的梦,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