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兴女学女皇办女校启民智商会办新学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南京郊外的紫金山下一个身着一席青色素装的年轻**正低声地吟唱着。她口中的这首《秋海棠》乃是弘武年间闺房私塾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歌。据说此诗乃是当今弘武女皇陛下所作。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不借外人之力独自奋斗的巾帼气概,不知引起过中华大地上多少才女心中的共鸣。“才女现象”是自明末起出现的一道奇特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明朝礼教对女子的限制极其苛刻。而另一方面,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明朝上流社会,却又十分流行聘请私塾入府给自家的女眷授课。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可仔细想来却又极其自然。一个德才兼备的夫人,不但能为其身为士大夫的丈夫添香夜伴读,还能在家亲自为子女授课。可谓下得厨房,上得厅堂。于是一时间,众多擅长诗词、通辨古今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成为了明末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眼前这位妙龄女子便这众多闺秀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关中才女邓太妙。

纵观邓太妙之前十余年的经历似乎正应了那句红颜薄命。像许多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子一样,邓太妙自小便接收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之后又毫无悬念地被关中名士文翔凤所迎娶。然而,她还未来得及将自己的学识用在相夫教子上,丈夫便早早地撒手人寰了。青年孀守的她若是生在太平盛世,或许还可以留在夫家一边守节一边给族中的其他年轻女子做女夫子,以求日后能得个贞节牌坊。可崇祯朝却是一个战火连天的乱世。在李闯的逼迫下邓太妙不得已出任了大顺朝的女太傅。虽然她只是入宫给大顺皇后公主授课,并没有被李自成收纳为妃。但邓太妙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举动在那些士大夫们看来是不可饶恕的。于是在李闯撤出关中后不久,这位年轻的女才子便出家做了女道士。

可正当邓太妙打算就此长伴青灯香烛了却此生之时,一个特殊访客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后半生。此人便是弘武女皇的亲信女官董小婉。说实话,作为一个出身书香的清白女子,邓太妙在内心深处是十分看不起青楼出身的董小婉的。在她看来董小婉、柳如是、李香君之流再怎么有才华,说到底不过是在用诗词变相勾引男人罢了。但董小婉带来的东西却让邓太妙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那是来自弘武女皇陛下亲笔手谕。手谕中女皇以诚恳而又热情的口吻邀请她来京城出任女官。受宠若惊的邓太妙从未想到自己还会受到女皇的重视。这让她那颗止水之心又再一次泛起了涟漪。

“国家欲富强,必先开民智;欲开民智,必兴女学。”邓太妙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女皇陛下在讲这句话时严肃而又充满憧憬的表情。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此刻的紫金山脚下才会矗立起一所前无古人的女子学院——紫金皇家女校。而邓太妙则十分荣幸地被女皇陛下指派为了紫金皇家女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夫人,您瞧,陛下的御辇到了。”身旁女教员的一句提醒让邓太妙立即回过神张望起来。果然,不远处的原野上旌旗招展,一群锦衣怒马的侍卫中簇拥着一辆镶有金边的黑色马车缓缓地朝这边驶来。见此情形,邓太妙赶忙整了整仪装,带着一干精心选拔的女教员信步上前恭迎起圣驾来。

“邓太妙率紫金女校教员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平身吧。”像往常一样孙露的脸上依旧挂着随和的笑容。却见她顺手扶起了邓太妙,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学院后,关切的嘱咐道:“邓院长,今日是女校终于得以开学,这几日真是辛苦你了。”

“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责任。托陛下的洪福,这次筹建女校之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依照陛下您的吩咐,学校共开设国文、数学、历史、德行修养、音律、绘画、自然科学、家政课、仪态等科目。目前共招收10至16岁女童五百余人。” 邓太妙恭敬的道了个万福后,不由指着身后的学院向孙露介绍道。

“嗯,看来学院招收到的女童还真是不少呢。”孙露兴致盎然地点头道。她原本以为女校在设立之处在生源上会多多少少遇到点问题。不过就现在看来自己的这点儿担忧似乎是多余了。

“回禀陛下,这五百多女童,乃是臣等悉心筛选后得出的。陛下放心,她们各个身家清白,资质聪怡……”邓太妙边说,边在心中泛起了一阵自豪。正如她所言学院中的女童可是个个经过精挑细选的。从外貌到骨骼,从资质到品行,女校这次招生的标准可不比当年皇宫选秀来得差。说其是中华帝国的贵族女校亦不为过。

听邓太妙这么一说,孙露的心中亦是感慨万分。想来当初她下旨宣布建立女校之时,确实有一些人以有伤风化为理由站出来反对过。甚至还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痛心疾首的大声疾呼。可当邓太妙向天下公布了女校那近乎苛刻的入学标准以后。却吸引了一干大臣、缙绅、财阀趋之若鹜地将自家闺女送来选拔。连带着江南的舆论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有伤风化的女校转眼间就成了大家闺秀的首选。仿佛谁家的闺女进了女校,身价就连带着不凡了起来。甚至民间亦有流言说女校的学员就是日后皇家后宫的首选。不管底下的百姓怎么想,就目前来看孙露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见自己尝试的第一所皇家女校已然成功,此刻的她不禁在心中又开始盘算起是否要开设第二家女校来。

可正当邓太妙兴致勃勃地向女皇介绍女校之时,身后却突然有人咂嘴道:“呵,没想到女校的入学条件这么高!还要讲究家世。”

听了这话,邓太妙不由回头一看,发话者却是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留着山羊胡子的男子。于是她当下便昂起下颚傲然的向对方反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是?”

“啊,朕忘介绍了。这几位是来自南京商学院的教授,这一位是院长李光先。朕刚在商学院视察完毕,所以就带他们一起来了。”孙露微笑着将身后的众人一一介绍道。

“南京商学院?莫不就是那个香江商业协会出资创办义塾吧。”邓太妙明知故问道。其实南京商学院的名号现在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公立的紫金皇家女子学院不同的是,南京商学院是一所完全由商业协会出资筹办的私立学校。在邓太妙看来这几个人显然同他们的资助人一样浑身散发着铜钱味。因此才会对入学的学生不加鉴别,一律照单全收。想到这里,她不禁傲然的发话道:“紫金皇家女校是由陛下钦点筹办的。女校从校址的选择到教员的落实,再到学员的录取,吾等岂敢怠慢陛下的心血。”

“夫人所言甚是。女校乃是陛下钦点,学员的要求自然不比其他学院。吾等刚才孟浪了,还请夫人恕罪。”意识到自己的属下有所失言,李光先当下便一个拱手赔罪道。

眼见对方的院长赔了罪,邓太妙自然也就不再追究,跟着礼貌的回应道:“李院长客气了。紫金皇家女校新办不久,有何纰漏之处还需诸位多多指点。”

“嗯,女校与商学院都是帝国新式学校的典范。两位日后可要多加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给帝国的其他学院作出好榜样来啊。”孙露见状语重心长地向两人嘱咐道。

与普及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但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出资建立大量综合性的公立大学。同时也需要由民间投资筹办的私立专业学校来为国家弥补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这种私立的实业学校,也不再像传统的书院那般以考取功名为目的。而是旨在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性人才。在这期间作为投资人的商业协会,可按本身的职业需求来设定学校的科目安排,亦是在为自己储备人才。当然既然是商业协会投资的私立学校,无可厚非的就会带上营利的色彩。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华帝国的教育体系,孙露之前还责成文教部颁布了《帝国大学令》、《示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小学校令》、《实业学校令》、《女子学校令》、《私立学校令》等一整套规定,以求规范帝国的整个教育体系。而紫金皇家女校和南京商学院正是孙露心目中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两大典范。

“陛下所言极是。作为帝国其他学院的榜样,商学院在科目设定方面,还真应该向紫金女校多多借鉴才是。商学院虽是以商为重,但终究还是学院,不能光关心钻营之术,而忽略了读书人本该重视的修身治国之道。”一旁的文教部的王侍郎忙不迭地便接口道。

其实王侍郎的说法并不是他个人的想法。文教部乃至整个中华帝国的儒林都有不少学者对商业协会出资筹办的私立学院存在着这样的不满。不同于传统的私立书院,商业协会出资创办的私立学院,大多为专业的“实业学校”。除了开设传统的国学科目外,还另设的诸多专业性的科目。而在南京商学院之中,会计、速记、测量等专业科目,无论是在课时上,还是在关注程度上更是远远超过了传统四书五经。其在课程设置上如此“不务正业”,也难怪在不少士大夫会在私下里嘲笑,南京商学院的匾额少了两个字,应该叫做南京商学“学徒”院。

对于来自儒林的种种嘲笑,身为南京商学院院长的李光先并不感冒。作为一个早年追随孙露从河南迁徙至广东的难民。当年还是个少年的他最初受到的教育正是来自先今的女皇陛下。之后进入云山学院求学,再到进入商业协会谋职,一系列的经历让李光先深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虽然以前商业协会也开办过一些培训职业技能的学校。但传统方法培养的学徒早已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帝国贸易了。而今的帝国贸易就像是发酵了面团一般越长越大,连带着职业分工也跟着越分越细起来。精细的分工需要更高素质更专业的人才。而帝国的贸易也需要有精通专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求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因此,李光先坚信这种专业化的实业学校,终将成为日后学院发展的主流。至于那些单纯以研究儒学为目的的传统书院,亦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却听李光先当下便毫不示弱的反驳道:“侯大人所言差矣。所谓学问,并不限于能识难字,能读难读的古文,能咏和歌和做诗等不切实际的学问。学校应该教育帝国的年轻人专心致力于接近世间一般日用的实际学问,远离那些不切实际、空疏无用的学问。在商学院,教授与学员一起研究经济学,从一身一家的生计始讨论国家世界的生计。此外学校也会向学员阐述合乎自然的修身交友和处世之道。至于学有余力者还可修习各种外文、以深切追求真理,满足当前需要。总之为适应迅猛发展的工商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整顿兴办实业学校最终会是大势所趋!”

李光先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据,驳得那王侍郎牙口无言。而在场邓太妙等人则被他的言论一下子给吸引住了,纷纷跟着交头接耳起来。眼见自己当年培养的云山学子,而今正将自己当年的治学理念发扬光大,孙露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十年的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二十年的教育能改变一代人的想法。开启民智看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看到早年埋下的种子长成大树时,那种成就感丝毫不逊色于建立一个国家。而那种成就感也让孙露对自己的教育改革充满了信心。于是她整了整思绪,爽朗的高声宣布道:“王侍郎私立学院有私立学院自己的管理方式。学院只要没有违反《实业学校令》和《私立学校令》,如何设置课程有其自己决定。据朕所知道日后这样的私立实业学院会日益增多,文教部在这方面还需与学院多加磨合才行。好了,诸位还是别在这儿傻站着了。女校的师生们还等着朕为她们主持开学典礼呢。”

【……60 兴女学女皇办女校 启民智商会办新学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24节 仗利器中华军破敌 仰武道倭武士尽忠第25节 山西烽火(一)第29节 南夷与胡虏第312节 为好奇韩半瓶伸手 受鼓动奥斯曼出兵第30节 编制193 露行踪田川终落网献佛像僧侣上金殿第350节 查案情令史见女皇 收诗词皇女生思绪第三十五节第23节 君与臣(上)第39节 金融革命第235节 奉新神中华起骤变 议国债群臣忙进言第369节 为财阀罗胜图博览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201 昭莫多吴三桂大胜雪月夜准葛尔更权第9节 朝贡第一节第342节 写策论皇子找枪手 剿土匪军部遣参军194 大殿外群臣起猜忌暖阁内尚书柬忠言38 频漏气宝机难投产闹棉荒夷布入中原187 乔承雷立志做记者顾炎武不满辞教案第17节 首相的大计156 李定国终取叶尔羌张家玉忧心军部事第五节第263节 联姻亲两世家合作 为印度王罡谋陆路第37节 决战牧野(三)第二部二百二十七节 王夫之厢房出草案黄宗羲深宫进诤言第十二节第40节 多铎第37节 理想与野心123 为商会家明挽局势求贷款男爵忙奔走84 赏明月粤党聚瞻园为案情两臣起争执第37节 决战牧野(三)59 齐会师使团盘收获意偏科亲王筹大学第356节 进书房黄首相坐镇 访相府陈会长求援37 小见大制造业起步十年功蒸汽机露脸第246节 谋朝鲜军部放长线 占九州中华军登陆第296节 游南京英夷大开眼 闻下落公爵访博士第358节 众学究行宫论园林 论教育御前起争执第4节 帝都风云(四)第241节 入冬营中华军休战 马关港华倭使会晤第43节 桑稻之争(三)第7节 路(二)第三十七节112 官府议会相持如宾各省议员暗自较劲第7节 盛京之战(一)62 黄太冲怒驳伪科学北诸府筹备开栈道第43节 长路漫漫第二十六节第327节 下决心施琅意决战第266节 论私掠君臣谈局势 变结构中华求动力51 历艰辛澳洲露面容面圣上船长献宝物61 齐联手王罡筹农校释新政众儒探渊源101 摆鹿鸣女皇会才峻设鹰扬皇子首阅兵第15节 暗战(一)第303节 怠中华沙俄遇尴尬 审局势主教提对策第14节 废宦官朝野起波澜修女训女主彰女德第220节 王夫之归京遇故友 冒辟疆升职待入阁第15节 东暖阁众勋释兵权庆功宴女皇赐王衔第二十七节第13节 杨绍清的心愿第8节 盛京之战(二)70 俄使献宝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测31 听民意县太爷坐镇议拆迁诸议员针锋113 易新主准葛尔崛起擒西疆孙女皇故纵184 为峰会罗威细进言债台筑英伦局势乱第11节 禅智寺第340节 泡温泉孙女皇沉思 携女儿李凤儿面圣第18节 红月第45节 受降28 十六铺口当家行礼水城上下市民选官第302节 牺名誉老相谋未来 抵侵略东欧组联盟第12节 太后的决断第242节 生歧义刺皇案拖延 为案情督察司采证第242节 生歧义刺皇案拖延 为案情督察司采证第19节 摄政王的选择第14节 多尔衮的三个心愿181 北美大陆群雄逐鹿大西洋上舰队遭袭第12节 太后的决断第39节 杨府夜谈(一)第213节 御书房紫轩析局势 午门外郑森求面圣208 晋陕商参与竞标会中华军登陆名古屋第38节 巨兽第7节 铜钱第7节 盛宴(二)第41节 桑稻之争(一)第268节 闻征朝欧洲使忧心 献书信倭使挑民愤139 世泽忧叹商人战争存古坚持军人职责118 荷兰特使忙证身份商会议员共谋利益第31节 蜀中大西第237节 莫卧尔种植场蓄奴 奥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60节 借修法儒道首争锋 关国事皇子收报纸第17节 国会(一)第八节188 昆山庐双儒达共识玄武湖太冲审明史第261节 上书房皇子拜新师 为解答二师起争执第30节 隆武皇帝(下)第260节 借修法儒道首争锋 关国事皇子收报纸第329节 弄玄虚摩根得先机 为歼敌施琅纵英舰208 晋陕商参与竞标会中华军登陆名古屋第296节 游南京英夷大开眼 闻下落公爵访博士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