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云依旧不为所动,仿佛跟没有听见一般,甚至于脚底下都开始加快了速度。
“你没听到吗?我说……”我话还没说完,唐云就堵住了我的嘴,然后示意我不要讲话。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壁画在动,而是壁画的里面有着一个东西,一个庞然大物。
我看到的眼睛在动,其实就是他在墙壁里看着我们眨眼睛而已。
大概过了几分钟,我才听到墙壁里沙沙沙的声音离开了这里。
“这是什么?是蛇吗?”我首先就想到了大蛇,于是便问道。
在神农架本来就有大蛇的传说,而且我还听到了沙沙沙的声音,所以我就想到了有可能是大蛇。
“不,不蛇,比蛇还要恐怖!”唐云吐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难不成是龙?”我又问道。
也正是在这一刻,我看到唐云的眼神仿佛在冒火,他似乎是想弄死我一般。
“你说你哪儿来的那么多话啊,让你走你走不就完了?非要叨叨叨,叨个没完没了的,怕不是上辈子是个话痨?”唐云恶狠狠的吐槽着我。
我没有说话,确实也的确是我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毛病,遇到什么事非要问个清楚。
“是蛟蛇!”黄莹说道。
蛟龙我听说过,可这蛟蛇是个啥?
在南方一些桥梁上,你会见到一把宝剑悬挂在桥梁正中央。
还有一些地方的桥梁上,会雕刻着龙的形象,无论是悬挂宝剑,还是雕刻龙的形象,都是为了对付一种传说中的生物“蛟”。
传说,蛇五百年化身为虺,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我国南方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宜蛇类生存,这里蛇类众多,时不时还能看到大蛇的身影。
巨蛇的存在,让当地百姓认为,有一部分巨蛇会修炼成蛟,蛟盘踞在江河湖泊之中,也有一些蛟因为实力较弱而栖息在池塘里面。
不管是什么蛟,等到蛟修炼上千年后,就会沿江入海,化身为龙,其中沿江入海的过程就叫做“走蛟”。
传说中,蛟龙沿江入海时,会给周围地区带来洪水,泥石流等灾难。据说1998年长江就发生过一次走蛟事件,引发长江流域洪灾,直到现如今还有人好奇“长江走蛟是否成功”。
古人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人们便在桥梁上悬挂宝剑,雕刻龙的形象,希望能够吓退走蛟,避免洪灾的发生。
这说的就是蛟龙了,一般来说蛟龙并不怎么受人们待见,因为人们认为蛟龙会带来灾难。
就拿走蛟来说,人们就认为是蛟龙带来的灾难,所以才悬挂宝剑。
古人并不知道山洪的形成原因,或者说对治理山洪没有办法,于是将其神化,认为是走蛟引发的灾难,所以会在桥梁上悬挂宝剑来避免走蛟。
“蛟蛇其实就是一种似蛇似龙的存在,是一种恐怖的生物!”黄莹继续说道。
传说,蛟蛇本为龙蛇的后代,寿命悠长,一千年开灵智,之后三千年一蜕皮,蜕过三次之后,就能蜕去蛇形,化为龙而飞升。
千年的蛟蛇蜕皮,与寻常蛇类不同,不是整条的蛇蜕,而是一块块掉落。
每块掉落的鳞片上皆有图案,是蛟蛇吞噬的众兽生灵形状,因此蛟蛇蜕皮时很艰难,每一块鳞片都是精血所化,想想千年来蛟蛇需要吞噬多少生命,就让人头皮发麻。
蛟,本身由大蛇修炼得来,有种说法,一旦大蛇修炼长出角或爪,即为蛟。但是跟龙还是有区别的,蛟只有一个角,一对爪,而龙是两只角,两对爪。蛟的归属有三种:
第一种,大蛇化蛟后,继续潜心修炼,力争大道,渡雷劫。成则脱胎换骨飞升成龙,败则万劫不复,化为焦土。
第二种,蛟入恶道,残害生灵,成为一霸。比如,历史上记载很多发洪水的记载都标注了蛟龙作乱,宋代的时候张天师在渑池与恶蛟相斗,不敌。天师作法请来了伏魔大将关羽(当时关羽未走上神坛,职位跟钟馗一样是鬼将)斩杀了恶蛟。
第三种,成为走蛟,顺自然之势力奔游到大海,成为龙王的属官部下。
随着沧海桑田,日月变化,在今天看来可能龙已经隐匿或者消失了,但是蛟、蛇却依旧存在!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大蛇渡劫、大湖水怪、无缘无故江水翻腾等神秘现象,有人常常误以为是龙,实则是蛟蛇。
“它是一种介于蛟龙与蛇之间的产物,蛟龙虽然不是龙,但是好歹也算是龙的后羿,可蛟蛇却是天生的,它与蛟龙不同。”黄莹继续说道。
别看它们长得像蛇,其实是一只长着4条腿的大蜥蜴,可以说是蜥蜴的远亲了。
“它的弱点在于,它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开辨别猎物的存在,而他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喜欢吃人!”黄莹的话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她说的是真的吗?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理解。
怎么说呢,也就是说这玩意儿看不见?那刚才怎么盯着我看?
还有这个玩意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我不是很理解。
“好了,别墨迹了,赶紧走!”很显然,唐云还是有些忌惮这里的。
可我们刚走没几步,麻烦就来了,我们遇到了金爷。
此时的金爷正狼狈不堪往我们这边跑,在他的身后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蜘蛛,不知道有多少。
“别看了,赶紧跑,再不跑妈了个巴子的就要喂蜘蛛了。”金爷朝我们的方向跑了过来,并高喊着。
看到金爷这样,我也没有含糊,直接扭头就跑,毕竟逃命我还是在行的。
“这家伙不对劲,他不可能出现在这里,远离他!”看着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金爷,唐云也是急忙喊道。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急忙离开这里。
怎么说呢,也就是说这个鬼地方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我是真的受够了。
“我说,你们踏马别跑了,爷要跑不动了,咱们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