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5)

“需要声明,我不是修车,而是改装。性质完全不同,所以感受也完全不同。”说到这儿的时候,手头忽然一亮,抬眼,原来是杨逦帮他拿起一盏应急灯,体贴地替他照明。“嗳,谢谢。这灯很重,你还是放下吧,太累。”

“还行,只要你动作够快。你装的这是什么?原厂不是应该设计全面的吗?”

“这叫整流器。装了后你会明显感觉油门反应加快。原厂嘛,有商业考虑,这种低级车它不会太考虑你的驾驶感受。”

“你在德国用什么车?听说德国奔驰宝马满街跑。”

“对喽,我开二手的宝马M3,经过我和朋友们的一再改造,功率是这辆捷达的五倍。”

“不怕一刀改下去,反而破坏原来的动平衡?”

“车就是拿来玩儿的,而不该敬而远之地供着。再说,我是谁啊。”

杨逦被柳钧的狂傲逗笑了,她的世界里很少遇见这种天生心理优势的人。没有心理优势的人即使富了,做出来的事也很难有漂亮的格局。而天生心理优势的人……她见过,人家却看不上她。

柳钧装好整流器,抬头却见杨逦在发呆。他举起墨黑的手指在杨逦粉脸前晃,“想什么?”杨逦吓得跳起来,一松手,应急灯掉地上,碎了。柳钧坏水儿得逞,得意地捡起应急灯扔进垃圾袋里。“杨小姐你让开点儿,我试一下性能。”

“咦,你是谁啊,这种小改装需要试吗?直接开了上路才是。”

柳钧哈哈大笑,果然不再上车,将门踢上。“吃饭了没?我请你吃牛排,你领我去那家你曾经替我打包的那谁谁?我上去洗个手。”

“嘻嘻,我读书时候,系里有个海外归来的老师,想牛排想得又出国了。但我们都说他是不适应国内的钩心斗角,败走麦城。”

“好理由。以后我如果败走麦城,找到借口了。”

“嗯,我不是说你,你反应这么灵敏,可见你适应国内的环境了。”

“过奖,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你和你大哥在想什么。你们都太复杂。”

“嘻嘻,这么大的块儿,还想混充小白兔吗?人其实都是缺乏沟通,才会导致彼此猜忌。”

“猜忌的人永远猜忌,不管沟通不沟通。因为他的内心不真实,他连自己都未必相信,他怎么可能相信别人?我选择真实地生活,给自己给别人一份尊重。”

杨逦一时答不上来,怔怔地回去自己家里更衣。直到梳洗妥当,才想起这个书生乃是从哲学的德国回来,难怪说出来的话这么拗口。她不由得笑了,这个又玩汽车又玩哲学还会弹钢琴的大男孩非常可爱。末了,杨逦在心里又补充一句,比那个渐渐胖得圆头圆脑的钱宏明有意思多了。

柳钧说什么都无法喜欢杨逦这个人,见到一个资质粗陋的人玩弄小聪明,简直跟看草台班子演莎士比亚一样滑稽。请杨逦吃牛排,实在是基于睦邻友好关系的目的,要不然对不起宏明的关心。反正他也想牛排了。但他直到替杨逦开车门时候才意识到杨逦将原先的衣服换了,这么隆重,倒是让他对自己的态度愧疚起来。于是他上了车,就主动耐心地给杨逦讲解改装后的优点,对此,杨逦作为一个有工科底子的人,到底是能很快领会的。一路谈得很是愉快。

进了牛排馆,柳钧一吃就是两块,两只大盘子放到柳钧面前,甚是喜人,杨逦看着抿嘴而笑。杨逦最后见柳钧用面包将盘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禁心里骇笑,这人怎么一点儿体面都不讲。

两人快速吃完回去,柳钧忍不住问:“杨小姐,有个问题我一直想知道答案。我在市一机加工套件,最后会不会被你大哥拿去照抄了?”

杨逦没想到此人会问得如此直截了当,竟是好一会儿没法回答。“我跟大哥都推测,你的加工件最后工序出来那一天,我们市一机得有不少工人技术人员被其他厂家重金挖角,从此脱离市一机。这是你害市一机的。”

柳钧无言以对。都一样的德性,杨巡又怎能免俗。他想半天,才道:“你们可以用保密条款起诉辞职的员工。”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起诉什么?”

“那么,我特意放置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既然你们做不到,为什么还签字,不怕违约吗?或者说,你们压根儿没把合同当回事?”

“我们对合同的执行态度,你在这几天的生产会议上应该已经有所体会。大哥手头不是只有市一机一处产业,但是他最近的心血都投在市一机,我们已经非常尽力。关于保密……而且,我们也预计将成为受害者。那么柳先生,你还准备怎么指责我们?”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在我的理解中,合同,必须是得到签约双方绝对理性地执行。要不然就是违约。”

“柳先生,你讲不讲道理?”

“杨小姐,合作关系中的契约,难道不应该得到绝对尊重吗?”扭头见杨逦怒火中烧,柳钧忙道,“好吧,好吧,我闭嘴,我们之间就契约精神的理解可能存在分歧。但我需要提醒你,对契约的不尊重,很可能受到契约的惩罚。”

“柳先生,你这是威胁。”

柳钧愁眉苦脸,连理性的对话都能被理解成威胁,他还有什么话可说。本来钱宏明好意,安排他与杨逦睦邻友好,现在看来不行了,反而越闹越僵。但是他最后还是忍不住,“杨小姐,我说最后一句。在我的理解中,合同是承诺。人应该负责地履行自己签名的承诺。这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品格。”

“你是在指责我们不守承诺,没有品格?”

“不说了,你自己理解。对不起。”柳钧头大万分,但依言不肯再解释。他脑袋里却是隐隐地想到,如果市一机因被挖角而违反保密条款,却又因特殊国情而无法起诉追究那些被挖角的员工,那么市一机违反保密条款,是不是可视为遭遇不可抗力?如果是这样,那么倒是可以理解杨逦的愤怒了。而他心里更加坚定地意识到,汪总说得对,想要保密,唯有把秘密烂在自己肚子里。他必须想尽办法创造条件,把住热处理那一关的秘密。

钱宏明早到,没想到见到的是电梯里冲出来的一对冤家,杨逦还双眼含泪。

钱宏明给柳钧使眼色,希望柳钧跟上,在有他在场的场合里缓解矛盾,但见柳钧一脸无辜的样子,他只有出手,抓柳钧进了杨逦的香闺。

钱宏明有的是办法,他反客为主拉杨逦坐下,递给一沓照片,笑道:“你看看柳钧这糙哥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从机场接回来的是亚非拉人民呢。”照片是柳钧第一次回来时候照的,相片中的钱宏明和柳钧一黑一白,反差鲜明。原是钱宏明前阵子忙碌,直到最近才想起,将照片洗印出来。

杨逦也是话中有话,“我三哥也是留学生呢,都没这样儿。”

柳钧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不愿承认错误,连口头认错也不愿意,“我确实回国后与整个社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但我相信一定不是留学的原因,宏明你应该清楚,我性格一向很较真的。”

“对,你学校时候较真但大度,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还率全班高大男生为一位柔弱女生找一帮在学校附近出没的小流氓打架。虽然受记过处分,大家还是选你做班长……”

“好汉不提当年勇。回国后我最大感受是,竞争真低级,不仅是手段低级,最大问题是大家潜意识中也都以为这样子是理所当然。或许有些人心里不那么认为,可是他如果不随大流,就会被无序竞争淹没。”

“这应该不是回国才会遇到的问题,走出校门的每个学子都会面临这样的角色转换,几乎是觉得世界观人生观完全变了,可是头破血流几年后,也基本上蜕变为社会人了。柳钧,你是迟了几年进入社会,因为你家境太好人生太顺。杨小姐你说呢。”

“我前两天才跟大哥说过竞争太低级。”杨逦脱口而出,但随即改口,“可既然身在其中,只有适应规则。”

“我如果选择死不悔改,我往后的日子会不会很艰难?”柳钧依然很直接地问杨逦。

钱宏明在一边儿打圆场,“柳钧,跟杨小姐说话,口气婉转点儿。”

“杨小姐应该看得出我对朋友平等尊重的立场。杨小姐也未必希望别人当她小姑娘。”

杨逦愣了会儿,摇头,“你真傻。我那么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他们更多学会的是在中外文化间左右逢源,在中国打外国牌,在外国打中国牌,就没见像你这种给你牌都不要打的。谁也不可能回答你,只有你自己慢慢体会。”

“你是我回国后说国内竞争很低级的第一人。谢谢,杨小姐,我有同伴,我不寂寞。”

杨逦不由自主地应了声“对”。钱宏明在一边儿扭头偷笑了,这小子不傻嘛。一会儿其他几个牌友来了,柳钧看一会儿,就告辞离开。杨逦亲自送到门口,倚门道:“我想,人还是应该坚持高贵的人品。”说完,她一笑关门。这下轮到柳钧发呆了。

屋子里,钱宏明就一个比较复杂紧急的订单,问杨逦可不可以在市一机帮开个后门,挤进本月生产计划。杨逦非常爽快地答应。杨逦一直非常好奇柳钧高中时率众打的那一架,抓住钱宏明问了个仔细。钱宏明没想到杨四小姐的风向就这么轻易地转向了,心里有点儿失落。反正无伤大雅,他告诉杨逦,柳钧高中时候公然有女友,老师都不管,只要柳钧替他们抱回数学竞赛的奖杯就行。但是奇怪,出国后回来,反而少了点过去让女孩子尖叫的风流。

杨逦却想,不,不,这样才够男人。只有小男孩才致力于勾引女孩子的尖叫。

于是柳钧第二天一早出现在市一机分厂车间的时候,见到杨逦一身休闲打扮,早已在车间守候。柳钧只是挥手打个招呼,就严谨地投入到忙碌的现场质量监控工作中。即使分厂完全是日本人一手招聘管理起来的企业,但柳钧很快就发现无数在他眼里属于非常原则的问题。他找现场生产管理反映问题,懂技术的生产管理就与他争辩工人们这么做对质量没什么大影响,他们都有经验,要柳钧不要太死板。柳钧也有技术,他以一手数据告诉生产管理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产生后果的几率。生产管理却说,这种几率在允许范围之内。柳钧不屈不挠,硬是拉着生产管理计算后果将对成本的影响,要求生产管理非改不可。生产管理原想不理他,可是杨巡来了,杨巡一见后果会影响成本,立刻大声呵斥要求改进。于是,柳钧纠缠了一上午的问题就在杨巡的三言两语中解决了。柳钧心里好生无力,叹息人们宁可乖乖屈服于强权。

可杨巡不可能天天盯着,等杨巡一走,有人又偷偷儿地恢复错误,只为追求几分钟的加速。现场管理怕被杨巡问责,偶尔也管几下,以示他们的存在,只有柳钧跟救火队员一样,到处巡视,可是按下这个翘起那个,有些人是故意偷懒;而有些人虽然主观不想偷懒,可是心里没有“态度一贯”这根弦,没人盯着就慢慢麻痹了,出次品了;更有一些人则是不将柳钧这个外来人员放在眼里,柳钧走过去指正,他们冷冷地我行我素,当柳钧的话是耳边风,有些听烦还跟柳钧吵架。柳钧几乎筋疲力尽,一天下来,晚饭时候口干舌燥,可是他不敢回家,怕夜班的人没他盯着更是乱来。他很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将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完美的自觉,为什么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责任感。

晚上,杨巡吃了应酬,略带醉意过来巡视。他来,那些管理人员自然是前呼后拥地伺候。但是杨巡精明,即使周围机声嘈杂,他依然听出柳钧喉咙的沙哑,看出柳钧满脸的疲惫。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精力,杨巡相信这里面一定出了问题。杨巡直截了当地问柳钧今天什么感想,有什么需要改进。

柳钧看看杨巡身后这些刚刚与他搞过对抗,牛皮糖一样不愿精益求精的人们,他现在总算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担忧。但是他没有犹豫,质量面前他没有同情。“废品率超过预期,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做得更好。不过根据合同,我只跟贵公司要成品。”

“哦,有些什么问题?你一整天就在车间里待着监管加工?”

“是的,虽然废品率与我无关,可是我希望得到精度和质量更符合要求的产品。问题有……”柳钧不客气地列出一二三四的问题,眼看着杨巡周围的管理人员脸上变色。

杨巡听完,就一声“他妈的”,轰轰烈烈地骂开了。管理人员们都不敢怒也不敢言,但是杨巡骂他们,他们却看向柳钧。柳钧感觉自己快给这些人的眼刀子千刀万剐。柳钧依然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没有他所追求的自尊,不愿好好做事而宁愿挨骂。他从杨巡的骂里听出,这些人的收入在本地不算差,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柳钧百思不得其解。

杨巡骂完,扔下一句“我两个小时后再来”,拉柳钧出去吃夜宵。走到外面,杨巡就道:“小柳,你技术很好,可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跟工人能讲道理吗?这些人是蜡烛,不点不亮。你看着,等我们两个小时后回去,次品率有没有变化。”

“可不是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吗?你骂得他们灰头土脸,他们回头怎么可能跟你同心同德?”

“你在哪儿见到过下面的人与老板同心同德?”杨巡上了柳钧的车,非要坐到驾驶位上。柳钧正要回答有,杨巡却又跟上一句,“别说是你们德国。”柳钧顿时哑然。

杨巡自言自语,“这车子还真让你改得很顺手,难怪杨逦把你夸得神人一样。油门踩下去反应很快,省力不少。”

“杨总,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骂一大批,不怕他们一起撂手不干?”

“老外说过,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我不怕他们,他们组织不起来,我也不怕有几个人跳出来闹,我一个厂多的是人,不缺一个两个。如果只有百来个人,我倒是不敢骂了,人少容易一哄而起。”

“句句是真经。”柳钧无法不想到,他的爸爸,就是被车间工人挟持着。

杨巡冷笑,“你以为你会做事,可你做成了多少?小伙子,先学会做人吧。”

柳钧继续无言以对。他想起刚回来时候发现的问题,人们的脸上普遍没有善意,人们对周围的人抱有天然的敌意。为什么会这样。他有无数理由想告诉杨巡,不能不尊重人,可是事实却是,人们反而尊重发飙的杨巡。看来不仅市场竞争是原始的,人与人的关系,似乎也是处于蛮荒状态。人们只尊重强权,不尊重人性。

“我明天可能进不去车间了,他们不会抵制你,但可能将我当做告密者处置。”

“你害怕了?”

“不。但是我的现场质监肯定会更添难度。”

“你打算怎么办?”

“其实应该是我问你,你打算怎么办。照这样下去,你能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吗?我只是一个担心市一机无力执行合同的人。我听说交给国内企业的大单,必定需要有专人紧盯质量,要不然交付的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今天我已经发现问题,那么请问杨总准备如何解决?”

这下轮到杨巡语塞。他是个明白人,比柳钧更清楚,今天的一顿骂,可能有一天两天热度,转身热度就会消失,但是他很快就得出差,没法再来续骂。而除了他,其他人的作用都与这个柳钧差不多。“你有什么办法?”

“由一个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根据实际工序,重新制定考核办法。”

“不可能,我们这儿换工换得快,经常不到一个月就换产品,考核怎么做得过来?”

“可以的,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量化,但这是一个很科学的工作,需要有个又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牵头精算。”

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26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3)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11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4)第39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5)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28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5)第26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3)第27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4)第43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9)第11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4)第16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9)第35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1)第17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0)第29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6)第40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6)第30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7)第25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2)第11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4)第30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7)第35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1)第8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第2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2)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3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3)第14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7)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37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3)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6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6)第47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4)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3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3)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17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0)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13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6)第16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9)第18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1)第31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8)第46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3)第14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7)第39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5)第6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6)第3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3)第13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6)第29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6)第13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6)第45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2)第18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1)第24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1)第32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9)第30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7)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5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5)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11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4)第24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1)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34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11)第11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4)第47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4)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29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6)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47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4)第22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5)第31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8)第22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5)第47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4)第7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7)第30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7)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43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9)第29章 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6)第12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5)第43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9)第47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4)第5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5)第8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第36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2)第8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第2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2)第16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9)第42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8)第40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6)第10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3)第9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第13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6)第40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6)第37章 2001年 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企业的“心病”(3)第4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4)第46章 2002年 产品出现问题,如何应对?(3)第2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2)第20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13)第13章 1999年 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6)第7章 1998年 子承父业,回国挑起旧工厂重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