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陈名夏

张名振对黄斌卿手下军队的情况早就有所了解,他让韩括的四千水卒隐藏于商船里,冒充前往福建的商户,分批前往舟山海域。然后选定了一个海浪最急的夜晚,聚集之后,偷偷在黄斌卿主力所在的舟山岛上岸。

长期当惯了海上霸王的黄斌卿没有丝毫防备,等手下士卒上报之时,他还以为是哪支不长眼的海盗。只让手下将领率部前去抵挡,而他继续睡觉,甚至没有将情况告知更多的人。等士卒再次禀告,他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后,却已经被官军直接堵了营门。内外断绝,黄斌卿出不去,外面的士卒进不去。

张名振持锦衣卫腰牌上前,拦截前来增援的岛上兵卒,大声宣告他的十大罪状并言明这是黄斌卿一人之罪,和旁人无关。韩括派人紧急强攻,最终揪出黄斌卿,斩杀于阵前。一时诸军肃然,纷纷放下武器。

天明时分,韩括又命人持黄斌卿的头颅招降周边诸岛。除了部分黄斌卿的亲信乘船逃走外,大部分兵将都派人来舟山岛表示归顺。

在如何处置那些降将上,韩括和张名振意见并不一致。在登岛的军队中,韩括占据明显的优势。但论对黄斌卿手下兵将的清楚情况,张名振则知道更多。韩括的意思是将黄斌卿手下的全部将领押解回南京,重新任命新的将领以掌控他们。但张名振想利用黄斌卿手下的将领获取更多的权力。

张名振趁着岛上人心浮动,利用他锦衣卫的身份,招揽了大部分岛上将领。而韩括则靠着手中强势的兵力,吞并了岛上的很多士卒。两者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冲突,但相互之间的不满却已经摆在了明面上。

最后还是陈子龙居中调停。张名振可以带走岛上愿意跟从他的所有兵将,但舟山岛要交给韩括。岛北的岱山岛、嵊泗岛等岛也归韩括掌控,而岛南的桃花岛和朱家尖岛留给张名振用以驻兵。

岛上的俘获的辎重、船只一分为二,平均分给两军。但钱粮却集中使用,用以迁移江北的百姓到岛上屯田。

实际上,两者的矛盾没持续多久。扬州惨败,南京众官惊恐万分,听闻收复舟山后,便下令韩括、张名振等率部前往镇江前线。韩括得周显之令,以各种理由推脱。而张名振则志向远大,认为这是自己一飞腾天的机会,积极响应。

最后的结果是,韩括将原先归属于黄斌卿的大部分将士都交给了张名振。并提供给其一部分粮草和辎重,让其前往镇江。而张名振则将分给他的几个岛屿全部交还给了韩括。这对于两方来说,都是个双赢的局面。

实际上,不久之后,史可法便上书表张名振为副将。而陈子龙则因功升任都指挥使,驻扎于舟山定海。虽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军职,但基本上也算接管了黄斌卿原有的权力。对于功劳最大的韩括没有任何封赏,反而让他立即回兵崇明,侧面牵制刘文秀。

周显想了想,挥笔给韩括写了一封信,让他不必理会。舟山地域广阔,和它周边的几个岛加一起,甚至比一府之地更大。而最重要的是,周边渔业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海洋粮仓。他应集中做好两件事。一个迁民入岛,解决苏北以及山东部分灾民问题,并利用舟山的渔场反哺山东。另一个是彻底平靖周边海盗,并利用舟山群岛作为中转,大力扩展出海商队,赚取银钱。

信的末尾,周显还提到一点。荷兰人在台湾,只在中部建了两座城。而在台湾南北两端并没有太强的势力,让他派人联系之前被郑芝龙迁入台湾的汉民以及对荷兰人不满的当地部落,秘密积攒实力。

周显写完信,双手合上,长舒了一口气,准备明日让人送去。接着他吹熄蜡烛,走出帐外。他仰头看了看天空,明月高悬,寒星点点。以舟山的面积,迁去十万百姓应该不成问题,他这样想着。

“督帅!”身后传来一声轻喊。

周显扭头,随即笑道:“是百史啊!我不是早就让你们下去歇息了吗?”

陈名夏陪笑道:“小民性急,有些话今日还未说完,所以一直等着督帅。”陈名夏为江苏溧阳人,家境富裕,在很早的时候便在山东、河北一带游学,有一定的名气。他这次前往京师是为了应试科举,但因为北地战乱,崇祯帝下旨取消了这次科举。

在原有的时空中,他本来高中探花,然后历经崇祯、大顺、满清三朝。在多尔衮时代,因为倡举“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惹怒满清的统治阶层,并卷入满清贵族的权力斗争而被杀。在当时,他想要满清彻底融于华夏,这无疑是最有利于满清统治的。但满清固执和愚蠢的杀了他,也害了自己,迎来了全国各地数十年起义不止。

陈名夏看京师混乱,不愿多待,便携带仆人南下。这一路上多次遭劫,到山东之时已身无分文。他去拜访了自己的旧识,交谈之后,他突然对山东的情况有了兴趣。向友人乞了一些金银后,四处游玩,并最终通过一些关系见到了周显。

周显和陈名夏交谈之后,发现不说人品,他这个人还是挺有才能的。而且不同于其他儒生的坐而论道,他游猎四方,颇有实干之才。

当时,周显正要组建自己的参谋部,有韩畅、萧冷,还有刚刚从辽东返回的余文。但他们各有所长,但却都不是全才,而陈名夏在整体上显然比他们更强。周显当时已经集结了数百弓箭手,进山打猎,便带上了他和一直缠着自己的夏完淳。

几日相处下来,陈名夏倒是知无不言。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人的尽职尽职,只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外,他的心很大,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超过周显的意料。在无人的时候,他曾私下建议周显出兵天津,吞并骆养性的数万人马。

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内和谈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态势3第一百零八章 送别第八百七十三章 南向招才第四百九十章 高信钟的自白2第六百五十九章 抄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胁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鸣吉第二百零四章 赐字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态势3第五百二十二章 战四方3第二百六十九章 惩戒污吏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风起第948章 议和3第二百二十三章 刺张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听宣3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计第一百五十章 卢象升之道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2第六百七十五章 诱导第八百九十九章 说服孙可望第四十四章 入寨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国的决议第一百七十二章 复社张溥第二百三十七章 灭虏之策5第九章 武师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辽三途第五百六十五章 宴请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来访第十一章 山东之局11第六百二十八章 审问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来客第六百三十二章 献礼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5第八百五十六章 沂州攻防4第九百三十七章 夺临清第二百一十五章 毒计第四十二章 震慑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九百零六章 黄宗羲第四十八章 兵起6第957章 李自成的选择2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第九百七十七章 李岩撤离临清第一百八十一章 川地战事第五十六章 怒而兴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窜第五百零二章 刘家寿宴2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贼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辽阳9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自心思第六十一章 审问3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3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潜的反击2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九百三十七章 夺临清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战7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灾民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莱战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崇祯问罪第六百二十四章 漱玉馆题字第七十九章 出京7第二百六十章 米商李丁2第四百四十三章 孔有德2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杀3第五百九十四章 范文程的想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沂州攻防5第七百九十七章 平均地权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岩的思虑第四十一章 劝服第一百三十章 形势惊变第五百三十四章 决战皇城岛第九百九十六章 南阳大战6第一百七十九章 杨嗣昌的谋划第九百零二章 稳固济南第六百五十七章 登莱来信第一百七十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茶摊闲谈第五百二十四章 撤离第九百七十六章 会见使者2第三十一章 攻城2第二百零六章 罗汝才的布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2第二百三十六章 灭虏之策4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境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胁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赏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请战第八百一十二章 震辽阳8第八十九章 浑河血战2第九百一十四章 夺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