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会见

第796章 会见

干安门外,御阶之下,一众国子监学子们,已在随行礼官安排下站定。

此刻他们虽都低着头,但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前方宫门,随即就会引来礼官呵斥。

“殿下驾到,跪迎!”

听到礼官高声提醒,在场众人纷纷跪地,而后向宫门内行大礼。

“臣等叩见殿下!”

走到宫门处,看着前方一众学子,赵延洵面带微笑,说道:“请起!”

众人纷纷起身,但这时却不敢东张西望,只因前面站的是雍王。

赵延洵的赫赫凶名,他们在京城内待了这么久,感受是最为深刻的。

在这样一位杀伐果断的君王面前,无人敢有半点儿放肆。

见到眼前这百多号人,一时间让王庭鹤心思有了转变。

这世上确实不缺当官的人,赵延洵本次授官如此多人,下次还可以这么干。

反对朝廷的官员,无论罢官下狱还是砍头,都很快会被这些新人顶替,外加赵延洵手下无敌强兵,这天下确实乱步起来。

此刻,赵延洵已开始对学子们讲话。

先是夸他们忠于朝廷,然后说这样的忠正之士必须要得到重用,所以决定向他们授予官职,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为朝廷做出更大的功绩。

“诸位,眼下天降灾祸,万民处于水火,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手指众人,赵延洵越发郑重道:“孤很相信,你们之中……定会出万世流芳的名臣,贤臣!”

在场众人,多为二十多岁青年,如今正是干劲十足的年纪。

听了赵延洵的热血演讲,他们心中都慷慨激昂起来,并在心中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决心。

赵延洵虽是造反上位,但他表现出的强力手腕,却让众人相信他将会是一位伟大君王。

想起太宗一朝那些直到现在,仍熠熠生辉的贤臣名臣,现场众人又岂能不心驰神往。

“殿下万岁!”

“殿下万岁!”

当赵延洵讲话结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呼喊声。

但喊着喊着,口号是就变了味儿,最终成了“皇上万岁”。

随时随地,这些人都想着劝进,大家太需要一位皇帝。

面对这些呼喊,赵延洵并未出言制止,而是把现场交给了两位阁臣,他本人则转身进了干安门。

“肃静……肃静!”

在礼官再三呵斥下,这些青年官员终于安静下来,一个个目光都聚集到了御阶上。

“那位可是首辅王阁老,旁边那位……好像是……”

“那是陆阁老!”

“陆阁老?原来是他,他不是被革……原来如此!”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两位阁臣已交换了意见。

只听陆朝文说道:“诸位,接下来你们去吏部,等会儿本官会对你们考较一番,然后再定授官之事!”

实际上,这一条是赵延洵临时加的,为的就是替陆朝文造势立威。

当两位阁臣离开后,礼官便引导在场众人,徐徐往宫门外走去,六部位于皇宫外。

这些人虽离开了,但赵延洵的事情却没结束。

只休闲了十几分钟,他又接见了两位官员。

黄远清和余承尧,是理政学堂第一批学子中的佼佼者。

他二人在地方衙门干得很出色,后来赵延洵起兵靖难,他二人负责后勤转运任务,非常圆满完成了长史司的调度方案,保证了整个大军的粮草供应。

今天他俩出现干安殿,是来汇报在中原调粮情况。

如今秋收完成,粮食虽多却分布不均,需要调集粮食赈济。

各地清剿丧尸的军队,也需调粮供给军需,他两人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多。

听完这二人的禀告,赵延洵不由笑道:“有你们办差,孤很放心……”

“你们职在户部,现挂主事之衔,如今可升为郎中,以便往后办差!”

他俩只是挂职在户部,却基本不归户部管理,而是直接奉赵延洵之命行事。

这样的官员,只要往后不出差错,位列中枢基本不成问题。

“多谢殿下!”

看向前方两位年轻官员,赵延洵示意他二人起身,然后说道:“眼下最紧的事有两件,一是把粮食分到各处,二是把南方粮食运到中原!”

“黄远清负责前一件,余承尧就领第二件!”

分配粮食到各地去,虽然事务繁琐但却简单,而从南方把粮食收上来,就得跟地方势力斗智斗勇。

可以说,赵延洵把难差交给余承尧,显然更认可他的能力。

“臣领命!”

点了点头,赵延洵接着说道:“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孤就不多留你们了,回去和家人团聚吧!”

“谢殿下,臣等告退!”

二人行礼之后,慢慢退出了大殿。

直到出了干安门,他二人表情才轻松起来。

只听余承尧叹息道:“多日奔走在外,母亲虽已到京,却未能见上一面……真是不孝啊!”

虽是在自责,但仍无法掩盖,他脸上额意气风发。

如今简在帝心,日后必当青云直上,他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可一旁的黄远清,此刻一言不发,神色间带有难色。

“远清,你怎会如此模样?莫非遇到了什么难处?”

作为好朋友,余承尧自然要关怀一二。

可这时,黄远清停下了脚步,让余承尧只能跟着停下。

在他二人身后,高大的皇帝巍峨耸立,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金光。

“半个月前,你往河东郡送粮,死了三百多民夫,是不是?”

余承尧万万没想到,黄远清会在此时此地,把这样的事拿出来说。

“你什么意思?”

“我问你是不是?”

沉默几息后,余承尧神色凝重道:“是……但那没办法,以后我再跟你细说!”

无论怎么说,这样的事都不光彩,所以余承尧不想多说,为了压下此事他费了不少功夫。

但黄远清却不打算放过,接着追问道:“什么叫没办法?”

这一刻,即便关系再好,余承尧心中也燃起怒火。

“为殿下之大业,死再多人都可以,做大事有牺牲不是很正常?”余承尧低声吼道。

谁知黄远清冷笑道:“为了殿下大业?我看是为了你自己的功绩吧?”

“你竟如此看我?”余承尧难以置信问道。

“暴雨时你要运粮,怪物横行之处你要运粮,人力不足时你要运粮……都是因为你不恤下属,才会死那么多人!”

黄远清能指责这些,说明他本人兼顾了这些方面,且一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对此,余承尧是知晓的,所以面对黄远清的指责,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紧接着,黄远清又问道:“如你所说,这些人是为殿下大业而死,可为何……他们死了你未禀告殿下?”

“之前在陇右转运粮食,供应军需,我就听说了一些事,那时我还不信你是如此冷酷无情之人!”

“如今看来……”

黄远清本想说出肺腑之言,但他和余承尧终究是至交,所以他还是给余承尧留了面子。

“往后,你好自为之吧!”

言罢,黄远清越过余承尧,径直往宫门外走了去。

原地,余承尧神色变幻不停,最终他松开了攥紧的拳头。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看向黄远清远去的背影,余承尧喃喃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即便是殿下知晓,定也不会因些许贱民,似你这般小题大做!”

(本章完)

第572章 情况不容乐观第429章 仇人见面第336章 理政堂开班第24章 惊变第792章 面授机宜第404章 奸细第273章 当立者谁?第516章 抓舌头第120章 尸潮第523章 柳山驿2第808章 光武元年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气第510章 为君分忧第424章 万念俱灰第414章 各自安排第578章 觐见第546章 授官第786章 劫第541章 师徒夜话第289章 朱逆第252章 盗贼第99章 诸府之人第585章 谨身殿的灯火第357章 喜极第34章 议侍卫事第863章 依靠百姓第939章 离元阳1第250章 一切都会好起来第30章 祸患之源第56章 铁匠第140章 揭发第611章 长守斋内第844章 吸收第239章 攀关系第702章 夜色第852章 迟到第331章 路走宽了第49章 下山第149章 城北望第608章 除夕前第111章 各府招募第297章 固守第572章 情况不容乐观第307章 追封第587章 众志成城2第687章 接连坏消息第10章 系统任务第907章 射箭第337章 是那头熊第434章 王府内第872章 议事第388章 忠心不可鉴第296章 围困之策第174章 虎大岭第277章 出手第253章 袭击第162章 父子议第848章 威胁第103章 俩道士第134章 平衡变化第623章 昌金县第890章 继任单于第649章 雍王是神棍?第648章 各有心情第626章 合作事宜第114章 小道入内第532章 城楼上第18章 王府长史司第438章 乱起3第132章 神通第842章 舆论第129章 王府兵马司第676章 战事第920章 年终第152章 苏家庄第893章 改变第926章 功爵第748章 殿下圣明第73章 首杀第713章 见大将军第17章 告诫皇帝第29章 惊险第319章 北归人第834章 是我最大对手第808章 光武元年第131章 二阶系统第160章 骄兵第815章 怕,也不怕!第353章 三箭第593章 劝降第65章 闯进王府第685章 当为天子第161章 悍将第423章 撤第514章 都司门外第115章 妖妇误我王大事第553章 盐之重第354章 到京城第64章 难办的都司第682章 这是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