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闪烁而摇晃,尼比鲁的走道之中阴冷而灰暗。
在呂依白的视野之中,那个“东西”正像是幽灵一样在空间之中穿行。
或者说,那东西就是幽灵。
他们一共十六个人,三个入侵装甲,十三个步兵战士,其中的一个被呂依白留在了后面的未知舱室之中,而剩下的十五个,就全都被她带了出来,而现在,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人。
在刚刚的交火之中,已确认的一点是,两台尚能活动的入侵装甲所携带的束能武器对这种东西有奇效,无论是粒子束武器还是等离子肩炮,都能对那个看不见的东西产生效果,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呂依白他们所掌握与使用的常规的武器和弹药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他们的子弹命中对方,就像是命中空气一样,直接从对方的身躯之中就穿过去了。
而那个幽灵一样的东西,却拥有着难以理解的特性。
它自身也携带着一种武器一样的东西,就隐藏在它伞状的“外壳”之下,伴随着它拔高高度旋转,那种像是箭矢一类的东西就会从中飞射出来,对于这种东西,呂依白他们就只能规避,否则触之即死。
之前呂依白的第一批战士,就是被这种东西所杀伤,惨烈而恐怖。
而且,在未佩戴头盔的情况下,呂依白他们单单凭借肉眼,甚至很难观察到这种幽灵般的生物的存在。
战斗最开始,呂依白还能够保持队形的稳定,但现在就剩下了五个人,场面反而越来越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因为只有两台入侵装甲存在,且只有入侵装甲携带的武器能够对那东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在某个瞬间里,呂依白甚至想要启用自己的小队携带的“金苹果”了。
那是以分散战队化形势下他们所携带的威力最大的武器了,即是在之前夏白的战舰在申城区域时候停靠的时候军方提供的小型便携式核武器,为的就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敌舰的时候携带的自杀式武器。
按照人类方面所掌握的火力,想要单纯地用引爆的方式来摧毁整个尼比鲁星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在末世之前,联合全球的力量都做不到这一层来,末世之后便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从一开始,军方就没有任何人想要打算过用炸掉的方式摧毁星舰尼比鲁,就算炸掉了尼比鲁,形成的残骸必将坠落向地球,这种规模的坠落,将给地球带来近乎于第二次丧尸危机一样的世界末日。
上面的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炸掉整个尼比鲁,那是做不到的事情,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如果他们想要这么做,也不可能成批成批的派人进入尼比鲁的内部之中来了。
呂依白他们这些战术小队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办法瘫痪掉整个尼比鲁,把这艘庞大的星舰变成一个“空壳”,让它就以现在的这种状态停在现在的这个太空轨道之上,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离地球的轨道,或者什么其他的方法。
星舰再强大,生命也是脆弱的。
如果这艘船里的东西像是利维坦一样的存在,那也不用建造这么一个铜墙铁壁在太空里横行了。
这才是军方真正意义上的战术,避开尼比鲁最强大的外层的装甲结构和火力,直接去对付尼比鲁之中可能相对弱势的真正的外星生命。
这也是呂依白他们这样的战术小队会携带小型的核武器进场的原因所在。
他们虽然现在还处在毫无进展的状态,但他们存在的意义却是破坏尼比鲁的内部结构的,虽然没有明说的,但他们就是带有完全自杀性质的小队。
而现在,呂依白却正面对最棘手的情况。
那个幽灵一样的云雾状的东西就像是一大团真正的幽灵一样,拥有高速的移动性,在呂依白的头盔下的视野之中,能清晰的看见那东西在空旷而黑暗的巨大走道之中来回腾挪折转,每一次的行动都能在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物质残留带,在半空之中缓慢地重新凝合在它的身躯之上。
这东西是某种聚集态,但速度、能力皆在人类之上,如果单纯是依靠呂依白这边的战士,可能在刚刚照面的几分钟之内,他们可能就已经是全军覆没了。
好在他们还拥有两台能够运作的入侵装甲,才对抗成为了可能。
而且,入侵装甲所携带的等离子武器与粒子束武器仍然对这种存在存在着影响与杀伤力,最开始的一炮,将这个东西完整的伞状结构炸出一个缺口来,而且看起来,似乎是无法复原的创伤。
但它的移动速度太快,还能在墙壁之中纵横穿梭,简直就像是幽灵一样,一次命中之后,第二次命中的可能性无限降低。
而就在这时候,在前面,那个幽灵一样的凝聚态的东西骤然下沉“身躯”,像是真正幽灵一般直接沉入了未知材质的地面之中,而紧接着,它便从其中一台入侵装甲的正下方凌厉升起,刹那之间,从下而上,以“无质”的形态硬生生将那台入侵装甲当场贯穿!
其中的操作人员瞬间死亡,沉重的装甲轰然栽倒下来。
而那个幽灵般的生物则直接在半空之中凌厉地“调转身躯”,在仍然响彻在走道之中的嗡鸣声中,凌厉地扑向场中的最后一台入侵装甲。
场中的战士都是在这一刻散乱地开火,而呂依白却借着这个功夫,冲向那边那个才栽倒,距离自己最近的那台入侵装甲。
后面的枪声已经连成一片,呂依白却正在那台入侵装甲的身边停住。
她虽然不是这东西的驾驶员,但她也了解过这种夏白战舰所产出的高端单兵作战设备,因此现在也算是轻车熟路,便将这装甲从外面打开。
里面的尸体已经溃烂冻僵,里面那个战士死的最后一刻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狰狞怒吼的表情还凝固在面孔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