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

马维自知兵弱,没敢直接攻击晋军,而是派人邀请晋王,说是有要事相商,打算以伏兵暗算对方。

可他忽略一点,降世军将士分属各王,彼此间仍保持联系,有些人私交甚厚,无话不说。

马维这边刚有异动,消息就传到沈耽耳中,他仍然赴约,穿着长袍,内藏铠甲,打算将计就计,就在军营门口活捉亲来相迎的梁王。

当时的场面十分混乱,关于谁先动手,说法不一,总之两王的计划都没成功,双方卫兵打成一团,晋王人少,带领卫兵撤退,回到营中,立刻点兵出发,进攻梁营。

徐础带兵赶到时,双方战事正酣,各自封锁街道,不许其他人进入战场。

徐础可以指挥士兵冲进去,可那无异会使场面更加混乱,他想独自进去平息战乱,被手下将士团团围住。

宋星裁抓住缰绳,劝道:“执政不可涉险,两王相争,用意未明,哪怕其中有一人对执政怀有戒心,执政此去也将是自投罗网。”

徐础只得派信使分别去见梁王、晋王,传达己意,希望他们停战,解释误会。

马维让信使回话:“我为吴王而战,吴王若还念及一分旧日交情,请速参战,余话少说。”

沈耽倒是十分客气,带来话:“交友不慎,反受其害,让天下人笑话。请吴王稍待,等我事后亲自前去谢罪。”

梁军显然处于下风。

容不得分析利弊,徐础必须当机立断,得到回信之后,他传令将士逼向晋军,并且源源不断从西城调来更多士兵。

直到两军交锋,徐础才找出理由:晋王获胜,对他没有半点好处,这一次,他必须帮马维,而不是坐山观虎斗。

施加压力的同时,徐础不停地向两边派出信使,一会威逼,一会利诱,劝说他们罢兵,甚至以金圣女和降世棒的名义要求两军将士听他命令。

将近半个时辰之后,晋军终于承受不住两边的压力,率先退兵,梁军见好就好,也退回己方营中。

这是一次彻底的分裂,梁、晋原本亲如一家,如今成为仇敌,划出清晰的界线,不许对方逾越半步。

徐础也下令退兵,要求两王来见自己,解释清楚。

马维来了,他很感激吴王出手相助,也替他遗憾,“吴王为什么要退兵呢?咱们两方夹击,晋军必败。”

“晋军若是一败涂地,必然开门投降官兵,到时候局面将不可收拾。”

马维还要再说,刘有终来了,不理梁王,直接向吴王拱手道:“晋王整顿军营,以防有人趁乱闹事,抽不出空来,因此派我来说明情况。”

马维冷笑道:“有什么可说明的?沈耽决定投降邺城,这是他亲口说出来的话,还要拉我入伙。当时刘先生在场,总不能不承认吧?”

刘有终面不改色,“吴王尚有假降之计,晋王的想法与吴王不谋而合。”

“吴王的假降之计已公布于诸王,晋王的‘假降’却一直藏在自己心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即便如此,也是吴王问罪,梁王越俎代庖,偏偏又没这个本事。”刘有终笑着摇头。

两人辱枪舌剑,互不相让,徐础听了一会,打断道:“够了。梁王是我多年好友,晋王是我结拜义兄,在我眼里不分彼此。”

“我来了,沈耽可没来。”马维忍不住指出这一点。

刘有终寸步不让,“梁王自知不是晋王敌手,所以来求助,非真心投奔。晋王不来,却将城门守得固若金汤,并没有投降官兵,不让吴王操心。”

徐础觉得自己够操心的,喝道:“两位还当我是军主吗?”

马维与刘有终讪讪地不再开口。

“大敌当前,莫论是非,梁、晋两军各退一步,让出东南角,由我派兵据守。今后再有纷争,先动手者,我将号召诸王尽攻之。”

刘有终拱手道:“晋军相信吴王的公道,愿退百步。”

马维只好也道:“梁军也退百步。吴王小心,沈耽掌握两座城门,随时都能放官兵进城。”

刘有终嘿了一声,“吴王小心,梁王今日对晋王背信弃义,明日就能对吴王背后出刀。”

徐础将两人分开,命他们回去退兵,入夜之前,他要派人登城,并且在城里划出一条线,也由他派兵巡视,同样不许两军将士逾越。

徐础稍得空闲,又得派人去安抚宁王与蜀王,告诉他们东南已经平定,误会一场,无需担心。

中间,他从皇宫里请来曹神洗,邀他一同吃晚饭。

曹神洗来得十分不情愿,不过既然来了,他就得有话直说:“吴王放了我吧,东都各库已空,我再也找不出东西来了。我不知义军究竟有多少,也不知你们原本有多少存粮,我交出的粮食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就是这样,东都并非粮仓,养不起太多人。”

“却能养起许多百姓。”徐础笑道。

曹神洗微微一愣,“嘿,吴王也开始动这个心思了。举旗的时候都是为了百姓,势急的时候都要先拿百姓开刀。嗯,劫掠东都能让你们坚持得更久一些。”

“曹将军曾为百姓做过什么吗?”徐础做出请坐的手势。

曹神洗坐在对面,老实回道:“不曾。”

“曹将军这些天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百姓。”

曹神洗摇头,叹息道:“我是为了自家安全。我拿东都官库讨好义军,如今官库已空,我还是要将百姓交到匪徒手中,没有半点办法。”

曹神洗一时没忍住,直呼义军为“匪徒”。

徐础也不生气,“‘东都养活许多百姓’,这句话不是我的,是将士们以后要对我说的话,而我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因此特向曹将军请教,而曹将军刚才的回答……”

“那是一时气话,不算数。”曹神洗马上改口,“劫掠东都虽然能让义军得到粮食,但是会尽失民心。义军山头林立,一旦抢到粮草,必然留在自己手中,再不需仰仗吴王,吴王将失军心。民心、军心同失,吴王忧矣。”

“曹将军这番话颇有谋士之风。”徐础赞道。

“我不是谋士,说实话而已。吴王找我出主意,我自然想到什么说什么。”

“请喝酒。”

徐础先饮,曹神洗喝一小口,放下杯子,“为吴王计,必须尽快突围,去往它方搜粮。据我所知,这些年四方旱涝频仍,粮食大都歉收,百姓手中余粮不多,唯有官仓尚还充实。各地官仓,又属益州最丰,益都王横征暴征,虽然惹得天怒人怨,但也的确留下不少积蓄。”

“曹将军将我支得好远。”

“吴王久在东都,这些事情你也应该有所耳闻。吴王若以为占据东都就是天下之主,我也无话可说。”曹神洗还是想说,略一停顿,继续道:“万物帝驾崩,新帝仓皇逃蹿,事情都发生在东都。”

徐础点头,又敬一杯酒,“益州要去,东都也不可轻言放弃。”

“东都乃四战之地,欲称霸者,必来争夺,吴王留下的人少则无益于事,留下的人多则不足以攻占益州。事不可两全,吴王需有取舍。”

“嗯,先不着急,待我击退邺城官兵,再做取舍。”

曹神洗叹了口气,接着喝酒。

又是几杯下肚,徐础道:“曹将军,我还有一事请教。”

“吴王请说。”

“当初前梁名将如云,为什么是成帝张息获得众将支持?”

曹神洗没想到吴王会问到如此久远的事情,想了一会才道:“先帝礼贤下士,与诸将都是性命之交,因此获得支持。”

“能说得详细些吗?”

曹神洗又想一会,“吴王要详细,我还真说不出什么,先帝风姿如同天授,令人一见倾心,早在很久之前,我们就相信他必然能当皇帝。”

徐础笑道:“如此明显的事情,前梁皇帝为何看不出来?”

“前梁皇帝并非没有戒心,几次想害先帝都没成功,反而令先帝更得人心。这种事情真的要由天定,凡人争不得。”

徐础问不出什么,只得改变方向,“曹将军曾与大将军发生过误会,险些刀兵相见,张息帝是怎么解决的?”

曹神洗明白过来,“梁、晋二王相争,吴王没办法平定?”

“勉强平定,但是无法消除隔阂。”

曹神洗难得笑了一下,“第一,我与大将军并非‘险些’刀兵相见,而是真动了手,若说‘险些’,是我‘险些’死在大将军手里。第二,我与大将军从未消除隔阂,多年来彼此不信,若非如此……唉。”

曹神洗长叹一声,若非如此,东都官兵也不会莫名其妙地败给义军。

“但是你们二人至少表面平和,没再发生争夺。”

“因为我一直忍让……吴王想听的不是这个,而是想知道先帝是怎么让我忍让的?”

徐础点点头。

事情往往如此,看别人做很容易,自己想起来也很容易,只有在做的时候才知道困难重重,渴望得过来人的指点。

曹神洗想了很久,不知不觉喝了三杯酒,手中杯子一空,徐础就立刻斟酒,不催不促,耐心等老将军想明白。

曹神洗抬起头,“吴王刚才问我,为什么是先帝得到众将支持?”

“对。”

“我想吴王的这个问题就提错了。”

“嗯?”

“吴王不如问我,为什么众将到了最后都不想当皇帝,而是甘愿为人臣?”

徐础眼前一亮,拱手道:“请曹将军指教。”

“因为众将多多少少都试过,实不相瞒,就是我,早年间也曾有过野心,但是或早或晚——我比较早一些,大将军晚一些——众将都明白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横在前面的障碍太多,解决一个又是一个,没完没了,直到大家都感到厌倦,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问题就都解决了。”

“剩下的一个人是张息帝。”

“对,所以我说‘天授’,先帝未必坚持得最久,但是恰到好处,就在众将心生厌倦的时候,他正野心勃勃。所以吴王问先帝如何解决我与大将军的纷争,其实先帝几乎什么都没做,冲到军营将我们训斥一通,是我与大将军不愿再争,顺势和解。吴王不巧,正处于群雄并起之时,晋王、梁王皆怀野心,便是神佛亲自出面,也化解不了。吴王想当‘最后一个’,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得久一些。”

第一百零六章 起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一百三十七章 将帅第九十四章 请封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随第三百九十三章 难敌第四百七十章 温柔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誓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四百零七章 反复第一百零九章 劝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困计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计第一百六十三章 颠倒第二百一十八章 报仇第六十三章 重入宫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颠倒第四百七十八章 病愈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脸面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祸第五章 榜单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谢恩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一百八十章 良机第四百八十二章 错觉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仆第九十四章 请封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担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敌帅第二百四十三章 劝老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八十五章 对质第一百三十八章 敌帅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蛊惑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称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传话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亲第二百二十九章 时风第五百二十七章 险计第一百四十四章 换夫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贪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护军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五百四十一章 劝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生机第一百章 新朝第十七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墙内第四百二十九章 求盟第四百九十六章 远胜第二百三十六章 无辜第七十九章 夺兵第五百四十章 夫妻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驰第九十五章 说客之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赏第五百四十一章 劝降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五百零四章 误我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六十章 出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难易第四百二十一章 栈道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二百九十七章 凿缺第二百四十七章 惊梦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四百一十八章 谢恩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换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第一百八十六章 时机第三百二十七章 认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车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二十五章 强谏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百八十一章 西进第四百八十七章 论雄第五十章 无险第四百九十六章 远胜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变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