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运气

杨彤彩一向觉得自己运气好,无需太努力,富贵荣华自然到手,但他并不骄傲,经常告诫子孙:“咱们杨家祖上积德,才有今天的日子,你们要省着用,给后辈儿孙留点。”

但是对外人,左武侯将军则是另一副面孔,谁敢质疑他的能力,必遭报复。

冀州军临阵倒戈这件事是他的运气,因此白拣一份胜利,也是他的尴尬,总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麾下将领的尊重,经常被这些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提前跟我说一声,我会不同意吗?”杨彤彩问自己的一个外甥,也是心腹,“他们为什么非要瞒着我?”

外甥更加尴尬,因为他知道,舅舅肯定没胆量公然反叛贺荣人,“呵呵,他们……他们害怕舅舅。”

“嗯?”

“将军,他们害怕杨将军。杨将军不必放在心上,这是你的运气,不必承受阴谋之累,却受战胜之果,此番回朝,必获朝廷重赏……”

“呸。”杨彤彩啐了一口,然后点点头,“这也不全是运气,我若像晋王一样早早逃走,还有这场大胜吗?”

“没错,杨将军留在贺荣军中,原本就为伺机而动,是这些将领不懂杨将军的心事……”

杨彤彩啧啧几声,对外甥的这番吹捧不太满意,突然有些恼怒,问道:“我是一军之主,被瞒过也就算了,你为什么也不知情?或者是你知情却不肯告诉我,与众将沆瀣一气?”

外甥双手连摆,“舅舅……将军,你可冤枉我了,没人告诉我啊,战场上他们不是连我一块挟持了吗?”

“总之是你无能,我身边就没有能用的人,等回到冀州,我自然有办法收拾你们。”杨彤彩撵走外甥,独自喝闷酒。

次日一早,众将前来议事,杨彤彩冷着脸,看谁都不顺眼。

今天的议事内容只有一项,大军即将进入并州,是战是和、是借路还是夺路,需要拟定一个主意。

依据前方斥候打探到的消息,并州眼下正处于对峙状态,梁军占据东南的许多城池,却迟迟没能攻下晋阳城,晋军返回之后,连胜数场,解除晋阳之围,但是没能将梁军逐出并州,如今各自据城坚守,等候下一场大战。

晋王派使者过来,表示愿意借路,甚至供给粮草,但有一条要求,希望冀州军帮助他们攻打梁军。

杨彤彩犹豫不决,众将也都各持一端。

有人以为应当帮助晋王,一是能够顺利入并,二是梁军此前偷袭冀州,并非真正的朝廷之师,早晚会有一战,帮晋军也就是帮自己。

另一派人则觉得不该相信晋王,何况冀州军挟大胜之威,用不着在任何一方势力面前低头,就算要与晋军联合,也要等朝廷的旨意。

两派争论不休,杨彤彩听得心烦,向尹甫道:“尹大人做个决断吧。”

尹甫笑道:“我乃文官,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得由杨将军做主。”

尹甫极少干涉军务,杨彤彩对此比较满意,想了一会,抬手制止众将议论,开口道:“此前击败贺荣人实属侥幸,不可因此而生傲气,况且降世军留在凉州,咱们冀州军孤立无援,所带粮草不多,将士思归心切,皆不乐为战,朝廷如今又是存亡未知,无从领受旨意——我意已决,与晋王结盟,借粮借路,至于晋梁之战,咱们旁观助威就是。想那梁王并非枭雄之辈,与凉州杨猛志倒是同一类人,见晋、冀联军,必生惧意,一溃千里,我军正好顺势入冀,夺回渔阳与邺城,最重要的是,救出陛下。”

众将唯唯,只有一人挺身而出,高声道:“杨将军此言差矣。”

杨彤彩脸色一沉,“苏副将有何高见?”

此前在战场上,众将一拥而上,挟持杨彤彩退兵,谁也不承认自己是主使者,事后杨彤彩也大度地表示绝不追问,但是一直对这位副将苏融川存有怀疑,以为暗中挑事者必是此人。

苏融川三十几岁,性子比较耿直,出列回道:“俗语云‘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贺荣人是虎,晋王沈耽就是狼,他今日卑躬屈膝前来求盟,它日必要设计陷害。朝廷不幸蒙难,所仰望者,无非是咱们这支冀州军,若是陷在并州,杨将军有何脸面再回冀州?”

杨彤彩脸上一红,心中大怒,“与晋王结盟,正为挽救朝廷,先别管晋王是狼是虎,梁王才是朝廷眼下之敌,不与晋王结盟,难道还与梁王联手不成?”

苏融川昂首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杨将军可做渔翁,为何非要选鹬蚌为友?以贺荣人之强、之盛,冀州军尚且大胜而归,区区晋、梁,有何可怕?”

杨彤彩大笑,随即怒道:“信口雌黄,误我大军。早就说了,冀州军之胜乃是侥幸,又没有降世军相助,凭什么同时与晋、梁两军交战?”

“对杨将军来说可能是侥幸,对我们……”

“你说什么?”杨彤彩更怒,挺身而起,双目圆睁。

众将皆劝,苏融川拱手道:“是我口不择言,杨将军莫怪,不过我的想法没变,晋王绝不可信,宁可绕路,也不可受其蛊惑,望杨将军再思。”

杨彤彩冷笑道:“我若不肯再思呢?你还要再来一次兵谏不成?”

帐中诸将一半多人参加过上次的挟持,听到这句话心中都有些慌乱,低头不语,苏融川更是狼狈,退回列中,连道“不敢”。

尹甫起身劝道:“杨将军休怒,众将各抒己见,最终还是要由杨将军定夺。”

“他们也得听我‘定夺’才行。”杨彤彩怒气难消,“朝纲不振,就是这些人害的。”

尹甫不停劝慰,杨彤彩稍稍缓和,挥手道:“我意已决,诸将退下。”

再没人敢提出反对,众将陆续退出中军帐,苏融川一直红着脸。

不远的帐篷里,徐础正与晋王使者对面而坐,一人饮酒,一人品茶。

“晋王想来十分重视这支冀州军,所以派大哥亲任使者。”徐础笑道。

刘有终叹道:“晋王如今只求自保,并州内乱未除,再来一支冀州军,可真承受不住。希望四弟多多帮忙,令晋、冀结盟,莫生嫌隙,此战过后,还可联手应对南方之敌。四弟听说了吗?宁王已然平定吴州,另派一军再度夺取东都,他则招兵买马,号称要以五十万大军横扫天下。贺荣人虽强,思念塞外,一败便溃,宁王心志坚定,才是真正的强敌。”

“大哥所言极是,但我在冀州军中只是客人,受其保护前往冀州,说不上话。”

刘有终笑道:“这是怎么了,四弟在我面前还要客气?天下人盛传,降世军金圣女、冀州军尹大人、凉州杨猛军、益州军铁鸷共败贺荣人,可我知道,若没有四弟出谋划策,根本就不会有四家联手。”

“大哥想得太多,冀州军诸将议事尚且不许我参加,我如何能够‘出谋划策’?我去冀州也只为送芳德公主回家,别无它意。”

两人一个吹捧,一个谦虚,刘有终最后道:“总之四弟别坏我的大事就好。”

“当然不会,我想冀州军刚刚经历大战,元气未复,除了与晋王结盟,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大势如此,只怕有人看不清楚,或者野心太大。”刘有终笑了笑,“杨将军不至于,他是一位识时务的将军,他想夺回冀州、拯救渔阳朝廷,也需要晋军的帮助,对不对?”

徐础连连点头,“待会就有消息,大哥不必忧心。”

刘有终的随从进来,拱手道:“那边的议事散了,杨将军力排众议,决定与晋王结盟。”

刘有终大喜,起身道:“果如四弟如料。请四弟恕我不能相陪,待到晋阳,晋王必定设宴款待,咱们兄弟三人促膝长谈……”

刘有终匆匆走出帐篷,去见杨彤彩,要将结盟之事说定。

徐础接着喝茶。

尹甫进来,见无外人,忧心忡忡地说:“苏融川的确反对了,杨彤彩也的确发怒了,但是……众将这回胆怯,没有抗拒之意。”

“已有抗拒之心,尹大人不可浪费时机,回帐中静候,若是有人前来问计,你默认就好。”

“若是没人问我呢?”

“那就只好再等时机。”徐础笑道。

“杨彤彩绝不是晋王的对手,若真结盟,这支冀州军必归晋王所有——迫不得已的话,我要带本部将士别寻道路返冀。”

“实在迫不得已,才能行此下策。”

尹甫叹了口气,回自己帐中等候。

没过多久,刘有终回来,笑道:“事情妥了,杨将军明日拔营入并,晋军开门相迎,得此强援,晋军当一举扫灭梁军,渔阳朝廷获救亦是指日可待。”

“晋王又有龙兴之势,可喜可贺。”

“这种话可不敢说喽。”刘有终摇摇头,却没有太过反对,“四弟什么都不必做,安心随军入并,晋王自有大礼相赠。”

“无功受禄,令我汗颜。”

两人又聊几句,刘有终告辞,回帐中写信向晋王通报好消息。

一更过后,尹甫派人来请徐础过去饮酒,两人闲聊多时,将近二更,尹甫举杯道:“我等到时机了。”

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八十章 无用之剑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师第二百四十七章 惊梦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四百七十章 温柔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第二百六十八章 无争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第一百六十七章 困计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术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守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二百七十三章 吊唁第三百九十章 闷酒第五百四十一章 劝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九十章 争财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第三百二十八章 贵客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六十九章 关卡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六章 醉不休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一百八十二章 取代第三百二十一章 劝诱第六十二章 王意第五百四十章 夫妻第二十二章 尊贵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二十章 点醒第一百二十八章 诸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颠倒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九十九章 计所无出第二百六十章 西行第五十章 无险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叙旧第一百章 新朝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们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难第一百四十五章 龟缩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答酒第二百五十二章 将来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两难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城第五十八章 血迹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三十六章 恣意之名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势第九十六章 观望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汉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九十二章 诱饵第三百三十三章 进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将第三百八十八章 献刀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顾不暇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做决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驰第四百章 大仇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七章 循名责实第四百一十八章 谢恩第四十四章 换人第九十九章 计所无出第二百五十章 大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九十五章 说客之城第一百章 新朝第二百二十九章 时风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七十三章 劝叛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势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两方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子第二百零二章 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