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私章

大同离长城关墙还有段距离,周秦川他们的入关之地,最终选定在阳和堡,这是早就同谭蒙说好的。

“但愿你们是真心相投,而不是虚言诳城。”马庆喃喃说道。

“我等怎敢,公公,还有诸位大人请看,”谭蒙伸手,指着城外远处的人马说道:

“近万人马,可战之兵不过两千余人,仅能自保。

其余人等,个个拖家带口,携车拉牛的,试问即便让我等进了关,在大明天军的环伺之下,又能翻腾起什么浪花?”

这马屁拍得高明,谁也挑不出什么理儿来,在场诸公边镇呆得久了,都有些眼力,知道谭蒙所言不虚,城下这只队伍,实在没什么好忌惮的。

再说了,就算心存疑虑,也不能露怯不是。

谭蒙此言,乃是临行前周秦川再三交待过的,一定得让他们的人马进入长城之内,安全方才有保障。

若让他们紧临着长城休整,那归附大明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若阿剌尽起大军来攻,难道大明边军会出来帮忙不成,即便肯帮忙,又能出几分力,就是那些如附骨之蛆的骚扰,也能让他们烦不胜烦,无法休整。

若是这般华而不实的结局,那还不如或东去,或西归,另闯一番天地。

当然了,有北元印玺在手,只要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他们入关就坚决不交,入关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眼见城下的队伍离关墙越来越近,城头上的几个大佬开始商议该如何应对。

二话不说,就此大开城门未免孟浪了些,怎么的也要接触一下,探探虚实再说。

只是该派人出去,还是让对方上城头来会面,几人稍稍争执了一下,最终定论,让对方派人前来阳和堡议事,既安全,又能看一看这些来投之人是否诚心。

刚定下方略,正打算遣人出关告知之际,目力可及的远方地平线上,烟尘大起,黑压压的一队人马迅速现出身形,飞快地逼近那队衣衫褴褛的人马,向阳和堡靠近。

虽然隔得尚远,不过同草原诸部交道打多了,自能认出那是瓦剌精骑,尽管还没有全部现形,但就肉眼可见的规模来看,当不会少于一万人马。

“你……你们竟然当真虚言相骗,意图诳我城池。”

马庆又惊又怒,甚至顾不上问一问最近数天斥候的消息,尖着嗓子叫道。

总兵石彪面色一沉,“来人啊,给我把这细作拿下。”

他是武官,这等敌对之人前来归附的功绩,分到他身上作用不大,再加上与巡抚年富向来不太对付,心里本不想接纳也先后嗣。

知道草原剧变后,石彪甚至有攻灭也先长子,强抢前元印玺,独吞功劳的想法。

只是忌惮于此事不唯他一人所知,这般行事,定然要受年富掣肘,未必能成事。

事后还要被弹劾,兹事体大,就算已经封侯,官拜都督的族叔石亨也未必有保他平安无事的把握,这才作罢。

谭蒙脸色剧变,他能肯定,尾随在周秦川他们其后的这只追兵,定是阿剌遣来追杀他们的大军。

之前不是一直都用的小股骑兵来骚扰的么,何时换作这般规模的大军了,而且好巧不巧的,在他们即将成功入关之时杀将出来,这叫他如何解释得清。

谭蒙不愿束手就擒,却也不敢还手,地方虽然狭窄,他还是仗着身手敏捷,狼狈地躲避着几个亲卫的攻击。

眼看就要被擒,谭蒙不甘心功亏一篑的谭蒙一咬牙,从怀里掏出一物,左闪右躲中高声叫道:

“诸位大人,小人有重要信物在此。”

因着掏摸东西,动作难免迟缓,说话的工夫,谭蒙就被一左一右给擒住了肩膀。

两个亲卫接过他人递来的绳索,正要将人捆上,谭蒙哀告道:

“诸位大人,小人甘愿受缚以证清白,不过手中此物,实在紧要,更能明证我等诚心,还请一观。”

手中物就此被夺下,这两个亲卫许是年富的人,顺手就递到了离他们最近的大同巡抚手中。

待年富拆开左一层右一层的布条之后,其余诸人也凑到了一起,都想看个明白。

但见布条尽头,是一条小小方印,年富凑到眼前细观片刻之后,惊疑不定地问谭蒙:

“这是……前元顺帝的私章?”

“正是。”谭蒙此时已被拢双肩,抹二臂地给捆了起来,挣扎着答道:

“大人,此物足可证明我等投靠朝廷之心不假啊,追兵与我等无关,定是前来追杀大王子的阿剌一系人马,还请诸位大人遣军出城,援助一二。”

也先既是北元太师,又是瓦剌部的首领,其祖、父两辈都被明廷封为敬顺王,将秦博称作大王子,倒也没什么不妥。

带给这些大明官员的书信乃秦博亲手所书,最后还加盖了秦博自己和其父也先的印鉴以资证明,谭蒙本以为凭着此信证明自己等人的身份和诚心足够了。

前元顺帝的那枚私章还是能不用就不用的好,这玩意儿异常贵重,要是被人私吞了,找谁说理去。

他不愿辜负周秦川对他的信任。

谁知道阿剌大军紧跟着杀到阳和堡城下,给人造成了误会,若不拿点诚意出来,多半难以得到信任。

这才不得不献上私章,好在此际高官云集,倒也不用担心会被谁暗地里据为己有。

“谁知道这东西的真假。”总兵石彪冷不丁地插了句嘴,其余诸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年富横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

“不巧,老夫对金石之学略有涉猎,这枚印章当有八成把握是真的。”

此话一出,旁人再不敢在这方面同他一较长短。

石彪不用说,就是个大老粗。 Wωω⊙ т tκa n⊙ ℃ O

马庆也好不到哪儿去,净身入宫前,他还是个文盲,后来得贵人垂青,才进了内书堂。

内书堂是明廷自永乐年间开设的机构,专门用来教化宦官,培养这些人批答朝臣奏章,批红阁臣票拟的本事,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一旦学有所成,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第245章 暗流(1)第220章 火起第383章 犯边第153章 邀请第100章 回家第354章 挖人第170章 罢斗第230章 先遣第342章 蒋安第280章 河套第282章 挑衅第386章 危局第27章 三刀六洞第335章 有些麻烦第179章 奶茶第361章 贬庶第287章 缓和第187章 谢礼第19章 为丐第15章 处境第389章 惊变第369章 同仇敌忾第333章 五城兵马司第331章 弹劾第224章 争议第107章 新任掌柜第338章 卫生费第363章 急症第294章 黄雀在后第344章 面圣第92章 小小恳求第171章 会餐第245章 暗流(1)第51章 声威第213章 误会第213章 误会第382章 大人第177章 急病第28章 上架鸭子第268章 铁证第330章 火铳第198章 咏雪第143章 走为上第391章 钟鼓第168章 天赐之物第389章 惊变第377章 卖地建房第353章 指点第272章 离京第304章 丁口第231章 大同第289章 渡河第344章 面圣第297章 协掌千户第307章 入关第259章 作茧自缚第352章 争购第213章 误会第193章 救人第66章 往事(1)第150章 屠杀第217章 事泄第28章 上架鸭子第98章 出炉第152章 也失八秃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54章 离去第389章 惊变第392章 号角第272章 离京第114章 递条子第221章 侥幸第210章 拿下第297章 协掌千户第168章 天赐之物第151章 西行第264章 占卜第264章 占卜第306章 丝绸之路第132章 动刀第265章 让弓箭飞第121章 熟人第31章 认栽第65章 就医(再来四千字大章以飨诸君)第284章 对峙第54章 离去第185章 添双筷子第82章 散伙酒第113章 高利贷第69章 背锅第85章 佛性东家第29章 纷争第167章 阿剌后手第248章 坏消息第336章 登门第6章 屠狗第384章 叛乱第270章 长史第177章 急病第301章 且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