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无毒不丈夫(2)

bookmark

吴三桂看着孙可望,冷冷的开口了。

“大西军的整顿已经开始,明日我会派遣专人,带着你到京城去,你想着留在成都府城是不可能的,四川行省的其他事宜,都由登莱新军直接处理,至于说四川行省的官吏事宜,同样由登莱新军处置,就不劳你操心了。。。”

孙可望看着吴三桂,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内心却已经快要气炸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大西国的皇帝,登基之后主动归顺大吴朝廷,按照道理来说应该要得到大吴朝廷的优待,谁知道这个登莱新军副将吴三桂,一点不在乎他的身份,也丝毫不给面子,来到成都之后,做的任何事情,都戳中了他的心窝子。

孙可望面无表情,没有大火,吴三桂脸上的神情也愈发的不好看,内心也急的要冒火。

挑衅孙可望,是吴三桂主动为之,其目的就是让孙可望发脾气,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或者是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事情,那样吴三桂就可以公开动手,置孙可望于死地了。

率领大军来到之后,吴三桂一点都不客气,首先就开始大规模的整顿大西军了。

留在成都的大西军军士接近十五万,这么庞大的军队,养活的难度太大,所以不管这些军士的战斗力如何,其中三分之二的军士都会遭遇到遣散的命运,其中极少部分人还可能被毫不留情的斩杀,其余的三分之一军士,经过严格的甄别和训练之后,可以进入到登莱新军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至于说大西朝廷的官吏,吴三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暂时扣押起来,这些归顺流寇的官吏,在吴三桂看来就是害群之马,不值得同情。

如何稳妥处置地方上的事宜,这是吴三桂的弱项,他喜欢军旅生活,很少关注地方事宜,让众人觉得奇怪的是,吴三桂这样一个标准的武将,居然单独率领登莱新军将士进入四川行省,去处置更多看起来是地方上的事宜。

绝顶聪明的吴三桂,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背锅他不在乎,只要能够将事情做好。

一天之前,吴三桂接到了皇上的密旨,这份密旨让吴三桂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原来他吴三桂的心思,包括卢发轩的想法,以及准备做些什么事情,皇上都是清楚的,皇上在密旨之中完全承担了责任,让吴三桂放手去做事情,只是不要杀戮太重。

吴三桂恭恭敬敬对着京城的方向,给皇上磕头三下,尔后思索了整整一夜,既然四川发生的所有事情,皇上和朝廷都承担责任,那么吴三桂反而要更加谨慎了,要认真思考哪些事情可以,哪些事情不能够做,尽量少给皇上和朝廷增加麻烦。

“孙可望,如果没有什么想法,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就可以离开了。。。”

眼看着孙可望没有发脾气,吴三桂不再坚持,准备放一马了,这也是因为皇上的密旨,如果换做以往,吴三桂才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触动孙可望的底线。

“吴将军,能否容我说几句话。。。”

孙可望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忍住,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眼看着明日就要离开,再不开口说话,怕是没有机会了。

吴三桂的眼角跳动了一下,看着孙可望,冷笑着开口了。

“哦,你还是有话要说啊,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还是要清楚。。。”

孙可望沉着脸开口了。

“吴将军,我归顺大吴朝廷,是自己的选择,心甘情愿,父、义父张献忠已经阵亡,我听闻义父的尸首没有能够很好的下葬,是否能够让我将义父的尸首带回陕西去安葬,都说入土为安,义父已经死了,若是能够回到家乡去安葬,也是对义父的安慰。。。”

吴三桂楞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孙可望会提出来这样的要求,按说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不管张献忠生前做过什么,反正人已经死了,能够安葬在老家也算是不错的。

张献忠的尸首,埋葬在黄州府城的城郊,与其他阵亡的大西军分开安葬,单独一个坟茔,这是吴三桂专门安排的,不管怎么说,张献忠都是一代枭雄。

略微的思考了一下,吴三桂点点头。

“孙可望,你提出的要求我记住了,不过这件事情不需要你来做,明日你离开成都之后,直接前往京城,我会派遣军士一路护送,保证你的安全。。。”

孙可望点点头,再次开口。

“吴将军,成都那么多的官吏和军士,还请您善待。。。”

孙可望还没有说完,吴三桂的脸色就趋于平静了,他已经感觉到,想要挑起矛盾之后斩杀孙可望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孙可望此人异常的圆滑,审时度势,知道什么能够说,什么不能够说,而且能够忍受屈辱,面对这样的人,除非是不讲任何缘由斩杀。

吴三桂也略微的放心了,孙可望这样的人不可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到了京城之后,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就会满足,会老老实实的做人。

“孙可望,你说的事情我都知道,刚刚我已经说过了,如何处置大西军的军士,以及如何处置大西朝廷的官吏,那是登莱新军的事宜,你不需要多操心,你就想着平平安安抵达京城就可以了,好了,我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置,你先去准备吧。。。”

孙可望不再坚持,对着吴三桂抱拳行礼之后,转身离开了。

吴三桂看着孙可望的背影,微微的叹了一口气,看样子想要斩杀孙可望的可能性不存在,人家刚刚登基成为大西国的皇帝,就马上归顺朝廷了,明显是想好了所有的退路。

。。。

斥候进入厢房的时候,吴三桂正在仔细看着桌案上面的地图。

“禀报大帅,驻守石柱县的秦良玉,不愿意归顺朝廷,派去的斥候遭遇训斥和痛打,差点丢掉性命。。。”

吴三桂的眼睛瞬间眯成了一条缝。

秦良玉在大明朝廷的名气很大,与皇上之间也有一些交集,当初皇上剿灭流寇的时候,曾经指挥过秦良玉作战,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错,所以吴三桂进入四川之后,首要的就是如何面对秦良玉。

张献忠盘踞在四川的时候,最为头疼的就是秦良玉,四川地方上有诸多的反对力量,隐隐就是以秦良玉为首的,毕竟秦良玉是大明的四川总兵官。

张献忠已经被斩杀了,孙可望也归顺了朝廷,如何稳定四川的局势,责任落在了登莱新军的头上,具体说就落在了吴三桂的头上。

秦良玉是四川是否能够稳定的关键。

四川、云南以及贵州等地,有着很多大明朝廷的宣慰使,说白了也就是土司,这些宣慰使的地位并不高,在大明朝廷强盛的时候,宣慰使仰仗朝廷的恩惠生存,不过当大明王朝走向没落之后,这些宣慰使仗着特殊的身份,开始不断的集聚力量,成为地方上的中坚力量。

大明王朝覆灭之后,这些宣慰使嘴上喊着光复大明王朝,遥相呼应隆武朝廷,暗地里却在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他们或者直接操控地方官府,通过征收赋税来扩充自身的实力,或者是公开的驱逐官吏,自身成为地方上的统治者。

皇上对大明王朝的这些宣慰使是很重视的,曾经在朝会的时候说过,务必要征服或者是感化这些宣慰使,朝廷绝不会给任何宣慰使特权,地方上的任何官吏,都要服从朝廷的统一管理,而这些宣慰使地处偏僻和穷困的地方,若是稍微不注意,就很有可能遗漏。

其实在地方土司管辖之下的百姓,生活更加的困顿,这也是因为地方土司世袭,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多大的学识,完全依靠祖制来管辖百姓,压根就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死活。

“知道了,马上派遣斥候,前往石柱县侦查,我要知道秦良玉的一举一动。。。”

吴三桂的神情,再一次变得冷酷。

秦良玉此等的作为,明显是不将皇上和朝廷放在眼里,既然如此,那吴三桂就不会客气了,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战斗力不错,也是四川地方上最为主要的武装力量,一旦登莱新军彻底打败和剿灭白杆兵,则四川其他的土司和反对力量,一定会心惊胆战。

到了那个时候,吴三桂就可以逐渐的收复这些土司了。

不管秦良玉有多大的影响,只要是影响到了皇上和朝廷,吴三桂就会毫不客气的动手。

吴三桂清楚,四川和湖广境内,马上就要开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丈量耕地的事宜也要全面铺开,如果不能够快速肃清四川境内的反抗力量,很多事情就无法很好的推行下去。

吴三桂的手敲向了地图上面的石柱县,他有着充足的信心,彻底打败秦良玉,白杆兵最擅长的是在山林之中作战,登莱新军之中也有擅长在山林之中作战的将士,而且这些将士配备了最为先进的撞击式燧发枪,他们打败山林之中的白杆兵,水到渠成。

第四百八十四章 适得其反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头猪的威力(2)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针对性部署(2)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震撼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三百二十七章 难以兼顾?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枭雄末路(5)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三十七章 论功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占台湾(5)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为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暂时留守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稳定南方(5)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九十九章 詹兆恒第一千零六十章 见风使舵(1)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愤怒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条件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为大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三十二章 彩头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议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八百三十三章 残阳如血(4)第八十八章 漕帮第二百二十六章 城破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挣扎(4)第三百六十四章 温体仁的帮助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枭雄末路(7)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四百零一章 习惯性怀疑第七百二十九章 预料之中的选择(2)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一百八十五章 关键的关键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态度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点不同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五十二章 刘宁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潜来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陈仓(1)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三百五十章 残阳如血(2)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动等待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师的任务第二百五十章 愤怒无用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乱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准备第七章 真正的变化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辅易人(2)第七百五十八章 灭顶之灾(2)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开门红(2)第四百六十六章 残阳如血(3)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六章 有理有据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报网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胜第三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议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舍之间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针对性部署(2)第二百三十六章 还治其人之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暂时留守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见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6)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选择(2)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谋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势渐成(2)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莱的布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误第四十七章 父亲续弦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畴的拜访(2)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