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盖州的收获

清晨,薄雾散去,吴宗睿眯着眼睛,看着前方的盖州城池。

昨日的战斗,以登莱新军完胜告终,满八旗正红旗城守尉阿斯哈被斩杀身亡,蒙古左营千户拒不投降同样被斩杀,登莱新军生擒正红旗八旗军士三百七十七人,生擒蒙古左营军士四百二十七人,登莱新军将士阵亡一千三百七十余人,重伤近一百人。

登莱新军主要的伤亡,还是来自于诱敌深入的战斗之中,秦大龙率领的两千军士,阵亡接近千人,之后围剿的战斗,伤亡倒不是很多。

驻守盖州的一千正红旗八旗军士,一千蒙古左营军士,合计两千人,几乎被全歼,战斗中逃脱之人寥寥无几。

出征以来,登莱新军阵亡和重伤的军士,已经接近一千七百人,以此代价,剿灭满八旗正红旗军士一千三百人,蒙古左营军士一千人,汉军五千余人,这样的胜利成果,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

登莱新军将士的士气,极其的高涨,私下里甚至出现了杀到沈阳去的议论。

吴宗睿还是冷静的,他很清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一方面是登莱新军有着很不错的战斗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八旗军的轻敌。

这样的战斗机会,今后再也不会出现了,为了今后面对八旗军有着作战的优势,登莱新军还需要系统性、大规模的训练。

根据情报分析,驻守盖州城池的后金军士,已经不足百人,登莱新军拿下盖州城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吴宗睿手上的马鞭,指向了盖州城池。

秦大龙率领的两千登莱新军军士,迅即发起了进攻。

这只是试探性的进攻,暂时没有使用火炮。

城墙上面看不见守卫的军士,城门关闭,同样看不见守卫的军士。

一股洪流朝着盖州城墙的方向而去。

洪流快要接近城墙的时候,依旧没有任何的反应,没有箭雨,没有火炮,什么都没有。

秦大龙楞了一下,打马朝着城门飞驰而去,他忘记了吴宗睿和廖文儒的嘱托,已经到了弓箭的射程范围以内了。

秦大龙来到了城门的前面,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他有些不敢相信。

抬着圆木的军士,同样来到了城门面前,他们喊着口号,抡起圆木撞向了城门。

“轰。。。”

“吱呀。。。”

城门居然是虚掩的,没有关上。

不仅仅是秦大龙等进攻的将士愣住了,包括吴宗睿和廖文儒等人,都愣住了。

很快,秦大龙醒悟过来,打马冲向了城门的甬道,诸多的将士跟随在他的身后,朝着城门的甬道冲去。。。

盖州城内异常的安静,大街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人。

在亲卫的严密护卫之下,吴宗睿进入了城池。

盖州已经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守备衙门是空的,在被迅速占领的衙门里面,倒是抓住了几个后金的官吏。

真想在这几个官吏的交代之中大白,原来昨日死里逃生的正红旗军士,回到盖州城内,带着钱财连夜逃之夭夭,驻守城池的近百名军士,跟随逃离,住在城内的满人,逃得更快,而这一切,盖州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按照衙门的要求,辰时之前不准出门,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被抓住的几个官吏,要么是年纪大了无法逃走,要么是不愿意逃走的。

廖文儒迅速开始了部署,首先占领了衙门的府库,以及城内的军营,派遣军士在大街上值守,严禁任何的军士劫掠百姓。

首先展开的是钱粮的清点事宜,以及军械库的清点,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要带走的。

接下来是对城内百姓的清点,有了衙门的黄册,清点的事情轻松很多。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盖州城内能够带走的东西,全部都要带走,一丝一毫都不留下。

吴宗睿倒是不会破坏城池,在他看来,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毁坏财富,除非是对攻城拔寨的战斗,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破坏城池,其余时候不要故意的烧毁破坏城池,万一登莱新军今后占领了这些地方,还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建设。

衙门里面的文书和地图,成为了吴宗睿最为关注的东西,其余的他倒不是很在意。

清点钱粮和军械的事宜,有廖文儒亲自负责。

两个时辰过去,城内依旧冷清,百姓不敢出门,也不敢打开商铺营业,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其实城内的汉人不少,不过他们已经习惯后金的统治了。

登莱新军唯一的一张告示张贴出去了,告示的内容很简单,登莱新军要求城内能够跟随迁移的人,悉数迁移,登莱新军将负责将他们运送到旅顺岛、金州、皮岛以及登州等地去。

这是一封强制性的告示,意味着盖州城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携带家财,跟随迁移。

告示给了盖州城内百姓不到五天的时间,五日之后,所有人都要跟随登莱新军撤离此地。

忙的晕头转向的廖文儒,来到了衙门的厢房。

厢房里面很安静,吴宗睿正在聚精会神看着衙门的文书以及地图。

“大哥,我们在盖州城调整五日的时间,下一步是不是接着攻打耀州城池。”

吴宗睿抬起头,看着廖文儒。

“文儒,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攻打耀州城池之后,还要攻打海州城池,甚至是鞍山城池。”

廖文儒倒是没有客气,跟着开口了。

“大哥,我觉得能够攻下更多的城池,当然很好,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主力,还在宣府和大同一带劫掠,我们继续攻打耀州和海州等地,皇太极也来不及驰援,这样我们拿下更多的城池,就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战马和粮草。。。”

吴宗睿微微摇头。

“命令罗典勇,率领两千军士,迅速占领连云岛,同时派遣斥候,迅速到北汛口,命令驻扎在北汛口的水师战船,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连云岛。”

廖文儒有些发愣,看着吴宗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是吗。”

“大、大哥,难道您准备撤军了吗。”

“不错,派遣斥候,在盖州和耀州之间,严密侦查,若有任何的异常,迅速禀报,大军要做好一切的备战准备事宜,一旦耀州和海州等地的八旗军士和蒙古营的军士发起进攻,将他们彻底打败。”

廖文儒木然的点头,转身准备去下达命令。

“文儒,等等,坐下吧。”

廖文儒坐下了,看着吴宗睿。

吴宗睿抽出了一份文书,是用汉字书写的文书。

“文儒,这份文书显示,皇太极此番征伐漠南蒙古,随军的主力是正黄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八旗军士,固守沈阳的是镶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的八旗军士,八旗军之中,镶黄旗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正红旗和镶红旗都是接近万人的规模,这还没有算兵力总数都超过万人的蒙古左右营,以及数量庞大的汉军,如果我们继续攻打耀州和海州等地,你认为济尔哈朗和代善等人,会坐视不理吗。”

“八旗军的战斗力,你是清楚的,蒙古军士的战斗力,同样不弱。”

“八旗军的行军速度,你同样清楚,你想想,皇太极如果获知了消息,会下达什么样的命令。。。”

廖文儒眨了眨眼睛,没有开口。

吴宗睿的神色变得严肃。

“登莱新军这次作战,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没有想着占领盖州、复州和永宁等地,甚至没有打算占据柚岩和旋城等地,但是我们必须要牢牢的占领南汛口、北汛口等地,给后金和皇太极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我要是皇太极,会马上下达命令,命令镶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全体出动,不惜一切代价托住登莱新军,不让登莱新军撤离。”

“同时,皇太极会命令大军,迅速撤离宣府和大同等地,昼夜兼程往回赶,试图彻底剿灭进犯的登莱新军。”

“对于皇太极来说,进攻宣府和大同等地,目的是劫掠财富,削弱我朝廷的实力,并非那么重要,而登莱新军则会成为皇太极的梦寐,其威胁性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毛文龙。”

“文儒,你说说,皇太极是会拼尽全力剿灭登莱新军,还是会继续在宣府和大同一带劫掠。。。”

吴宗睿说到这里,廖文儒终于开口了。

“大哥,换做是我,一定会昼夜兼程回来,争取能够剿灭进犯的登莱新军。”

吴宗睿微微点头,走到了廖文儒的身边。

“文儒,谁都想着取得更大的胜利,不过我们在获取胜利的同时,要考虑清楚后路,如果济尔哈朗和代善率领八旗大军,扑向耀州和海州等地,不惜一切拖住我们,你认为我们还能够安然的撤离吗,我刚才粗略的计算过了,济尔哈朗和代善能够调动的兵力,不低于五万人,就算是让刘宁率领驻守复州和永宁的将士悉数过来驰援,我们能够打赢吗。”

轮到廖文儒连连的摇头了。

“大哥,如果是这样,登莱新军肯定打不过。”

吴宗睿走到了地图的前面,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没有做好全面征伐后金和皇太极的准备,就需要见好就收,万万不可盲目自信,到时候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第八十七章 疑点第八百七十四章 “归队”第六百七十七章 钉钉子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险(1)第七百五十六章 临机决断(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场空第三百六十九章 准确的部署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绪必须清楚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开门红(1)第八百三十二章 残阳如血(3)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为了对手(2)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绪(1)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二百九十四章 略微放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关注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挣扎(3)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战(7)第五十章 赶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从头再来第九百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第四百二十五章 别有用心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四百五十一章 叹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镇北关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挣扎(4)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鸟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五十九章 巧妙应对第九十七章 陈灵雁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筹谋与安排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报的刺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胆英雄(1)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枭雄末路(3)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九十二章 震慑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访(3)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一十章 算计和打击第八章 准族长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选择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一百八十八章 宁死不屈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简单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二百三十八章 暂时留守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枭雄末路(1)第三百二十章 愤怒中的领悟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愤怒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胜追击第四十八章 指挥权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九百八十一章 笼络人才(1)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四十八章 指挥权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权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挣扎(5)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三百八十章 一视同仁第八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1)第五百六十二章 吴三桂的想法(2)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祸不单行(1)第四百零五章 蓟辽督师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轻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还是凤阳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毕露(1)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七十三章 一网打尽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果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选择(3)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