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请自来

陕西的局势风云变化,京城也跟着颤抖,不过辽东的局势却很平稳。

已经是秋收季节,眼看着田地里的庄稼成熟,农户是很高兴的,辽东与内地不一样,大凡来到这里的农户,胆子都有些大,不畏惧有关辽东纷乱的传闻,反正他们在北方也活不下去了,不愿意成为土匪和流寇,索性到辽东去谋生。

来到这里的农户,意外的发现,辽东远比北方稳定,除开周遭略显的荒芜,其他的没有任何影响,这里没有土匪,也没有传说中的后金鞑子。

农户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能够分到不少的土地,尽管这些土地还不属于他们,但田地里面的收成基本都是他们的,只要给地方官府缴纳一成左右的粮食。

土地多,耕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这意味着农户不缺粮食了。

这年头不缺粮食可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来到这里的农户,还发现了一点,他们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在一些较为荒芜的地方开垦田地,官府不会干涉,也没有打算征收那些新开垦耕地的赋税。

辽东的土地是肥沃的,种下去的庄稼,只要仔细的打理,就一定能够获取收成。

当然,粮食没有收获之前,农户内心的疑虑是很深的,他们害怕,谁知道官府是不是会兑现承诺,如果官府缺乏粮食,要强行征收更多的赋税,农户是没有办法反抗的。

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田地里的庄稼完全成熟了。

关键时刻到了。

农户开始收割田地里面的庄稼,官府则是派遣吏员前来验收,看看农户的收成如何,根据每家农户的收成确定需要上缴的粮食数量,这些深入田间地头的吏员,做事情很公道,没有谁敢乱来,而且他们估算的数目很准确,就连一些常年耕种土地的老农,都竖起大拇指。

赋税果然是按照官府规定的数目进行征收的,一些遭遇了灾荒的农户,吏员还会根据遭受灾荒的大小,适当的免去一些赋税。

这让农户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丰收的农户,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的告知依旧在北方的亲戚朋友,让他们赶快到辽东来耕种土地,这里的局势稳定,没有土匪,更没有后金鞑子,可以安心种地,而且这里的官府说话算数,绝不压榨农户。

土地是农户的命根子,在如何明确辽东土地归属的方面,吴宗睿和史可法绞尽脑汁。

辽东粮食丰收,局势全面好转,虽然经历了两年多,才盼来如此的局面,不过已经足够了,现如今的辽东,与当年刚刚起步的登州和莱州,何等的相似,美中不足的是,来到辽东的商贾不是很多,市舶司的设立,还是由一定的影响。

早就明白商贸重要性的史可法,数次提醒吴宗睿,是不是可以暂停市舶司的运行,等到大量的商贾来到辽东,再来明确市舶司的职责。

吴宗睿一直都没有同意,他很清楚,辽东的农业如果不能够完全发展起来,依靠商贸来支撑是不大可能的,大凡要发展商贸的地方,人口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的人口,在大明王朝这个农业社会,发展商贸就是空中楼阁。

当年的登州和莱州,商贸的发展源于海运码头,这是登州和莱州所具有的优势,在吴宗睿的运作之下,其优势发挥到了顶点,快速促进登莱之地商贸的发展。

辽东的情况不一样,依靠码头来发展商贸是不大可能的,这里没有多少的物资往外面运输,而且运输的成本很高,这样的生意几乎没有人愿意做。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与后金和蒙古部落交易。

不过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明王朝与后金是死对头,不管是后金的商贾,还是大明的商贾,都不大可能正常往来做生意,且不说后金的商贾,大明的商贾前往沈阳去做生意,生命与货物都得不到安全保证,肯定不要想活着回来。

再说蒙古,地域广阔,蒙古部落流动性太强,很少固定在某个地方,往往是随着季节搬迁,前往牧草丰富的地方,以便于饲养牲畜,和蒙古部落做生意,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还要忍受蒙古大草原恶劣的气候,这个做生意的过程,也充满了危险,危及生命。

这样的生意哪里有人敢去做。

辽东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吴宗睿就提醒史可法,要考虑与后金和蒙古部落商贸交往的事宜,史可法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能够与后金和蒙古部落做生意的途径。

九月,秋高气爽,秋收季节已经过去。

辽东的局势更加的稳定,获得丰收的百姓,忐忑不安的心放下了,他们已经下定决定,就在辽东生活,不再四处漂泊,随着消息的传播,不断有农民前往辽东,有的是步行而来,有的是乘坐前往觉华岛的商船前来,当然,这里面有巡抚衙门的影子,否则寻常的农户是不大可能乘坐商船的。

锦州,辽东巡抚衙门。

史可法一脸的笑容,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今年的粮食丰收,百姓总算是稳定下来了,不再需要各级官府投入银两接济,各地传来了消息,有大量的农户从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前往辽东,下官估计,今岁辽东至少能够增加十万户以上的农户。。。”

吴宗睿的脸上也带着笑容,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稳定下来,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宪之兄,百姓稳定下来,仅仅是一个方面,若是辽东的商贸不能够发展起来,还是要依靠登莱之地的支援,这样的情形不能够长期持续下去。。。”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史可法的脸色就有些变化了。

“大人,下官想过商贸的事宜,可无法派遣商贾到沈阳去,也无法派遣商贾到蒙古部落去,那些商贾到了沈阳和蒙古草原,性命都保不住。。。”

吴宗睿的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宪之兄,做生意可不仅仅是需要到沈阳和蒙古草原去,现如今让商贾到那些地方去,几乎不可能,我们何不转换思路,在西平堡、义州和广宁等地,设立专门的商铺,只要商铺里面有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资,还愁没有人前来购买吗。”

史可法眨了眨眼睛,看着吴宗睿,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大人,您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为何没有提醒下官啊。”

吴宗睿咳嗽了几声。

“做生意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辽东稳定的时间不长,更加关键的是来到辽东的百姓尚未完全稳定下来,那个时候我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稳定辽东这件事情上面,其余的事情暂时顾不上,发展商贸需要稳定的环境,是极不成熟强行的运作,适得其反。”

“秋收季节已经过去,粮食丰收了,辽东的百姓稳定下来,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发展商贸的事宜,正合时宜,所以我才提醒宪之兄。”

“我们所采取的商贸交易形式,乃是不请自来,不管是后金,还是蒙古部落,物资都是匮乏的,后金物资匮乏难以维持的时候,就会大举入关劫掠,不过前几次入关劫掠,他们都是灰溜溜回去的,我想皇太极也不想总是冒险,若是能够用钱财买到需要的物资,皇太极怎么可能不做,多年的劫掠,后金的满人权贵集聚了大量的财富,拿出一些黄金白银来购买必须的物资,他们肯定乐意。”

“蒙古部落就更不用多说了,肯定愿意和我们交易。”

“所以,我们在西平堡、义州以及广宁等地设立商铺,我们称之为互市,也就是专门与后金和蒙古部落做生意的商铺,这些商铺由官府直接掌控,商铺以当地的价格从百姓或者其他商贾的手中获取到粮食等物资,运送到义州、西平堡和广宁等地,抬高价格与后金、蒙古部落交易。”

“既然是互市,那就不一定完全用黄金白银来交易,马匹、药材、牛羊等牲畜,都可以用来交易。”

“当然,官府只是暗地里掌控,平日里不要露面,免得引发朝中某些呱噪,说我们勾结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让我们难以应对。”

“市舶司可以分出来部分的官吏,专门管理西平堡、义州和广宁等地的互市。”

“我相信,采取这样的方式,辽东的商贸肯定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发展起来。”

史可法连连点头,对着吴宗睿抱拳开口了。

“大人神思妙想,下官自愧不如,其实我大明朝廷早就有互市了,只是边关的形式恶劣,好长时间都没有互市这一说了,现如今辽东局势稳定,以互市来促进辽东商贸的发展,不失为最好的办法,下官这就去落实,确定下来互市的管理条文和办法。”

吴宗睿站起身来,看着史可法开口了。

“也好,具体怎么做你去操作,若是有为难的地方,尽管说,我想互市一定要调遣登莱新军将士予以维持,否则秩序得不到保证,近些天我一直都在思考,辽东边军之中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军士,继续征伐不合适,需要为他们找到一条出路,让他们管理互市的市场,不失为一条解决之道。”

第二百一十九章 从头再来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九百五十八章 张东涛的建议第二百七十四章 该来的终究要来第八百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九十二章 震慑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胆英雄(3)第一百一十二章 添一把火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七百六十三章 灭顶之灾(7)第十三章 育苗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忧虑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从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五百三十二章 睁一眼闭一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并非忠心(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动了第五十六章 会试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后悔莫及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后的挣扎(7)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惧第一百六十章 漕运三千营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六百九十章 局势走向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气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东(8)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般的见识(2)第三百九十一章 绝处逢生第八百一十八章 没有闲着第五百四十章 长亭之盟(4)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四百九十九章 风波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布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稳准狠(2)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亭之盟(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五百三十七章 长亭之盟(1)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见风使舵(2)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举风波(4)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六百六十二章 注定如此第九十七章 陈灵雁的心思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决第二十三章 富贵险中求(2)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并非忠心(1)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九百六十九章 无法阻拦(2)第六百六十二章 注定如此第三十二章 彩头第四百七十五章 长驻辽东第八百八十六章 宝剑就要出鞘第四十二章 布置第六百一十八章 暂时的联合第五十三章 干净利落楔子第一百六十章 漕运三千营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样的态度(1)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学堂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三百一十二章 诱敌深入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后的挣扎(6)第四十七章 父亲续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选择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议第三百四十章 请战第三百四十八章 斗智斗勇第八十七章 疑点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气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较量(3)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动四方(1)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迹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十二章 缘起缘落第七百二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选择楔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