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

贺人龙进入巡抚衙门厢房的时候,杨嗣昌正在看着桌上的塘报发呆。

塘报上面的消息震撼了杨嗣昌,原五省总督熊文灿,承担中原局势恶化的一切责任,三司会审并呈奏皇上,决定熊文灿坐大辟,秋季问斩。

杨嗣昌做梦都没有想到,熊文灿居然会被杀头弃市。

杨嗣昌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杨鹤,当年杨鹤以三边总督的身份,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因为杨鹤主辅,导致流寇的势力越来越大,而遭遇到朝廷的问罪,三司会审的结局也是杀头弃市,杨嗣昌拼死为父亲杨鹤求情,且愿意代替父亲杨鹤被杀头,最终杨鹤被流放,免去了被杀头的结局。

想不到十年之后,熊文灿也遭遇了被杀头和弃市的结局。

这让杨嗣昌的内心咯噔了一下,他太了解皇上了。

如果身在京城,杨嗣昌一定会为熊文灿据理力争,熊文灿曾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福建的时候,招抚了海盗郑芝龙,平复了福建的海患,后来调到京城,兢兢业业,出任兵部左侍郎的时候,与杨嗣昌之间配合默契。

杨嗣昌举荐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督,也是看好熊文灿的能力,觉得熊文灿一定能够打败流寇,彻底稳定中原的局势。

只能说熊文灿的运气太不好,如果没有后金鞑子入关作战,在杨嗣昌的大力支持之下,熊文灿一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

现在的杨嗣昌,已经没有办法为熊文灿说话了,因为杨嗣昌行使的也是五省总督的职责。

熊文灿被弃市,巨大的压力转移到了杨嗣昌的身上,如果中原的局势进一步的恶化,那么下一个被杀头的,就可能是他杨嗣昌了。

塘报上面的第二个消息,更是让杨嗣昌如坐针毡。

皇上专门下诏,罢免了各镇很多的内臣,这些内臣,其实就是皇上派遣出去的监军,他们掌控兵马、钱粮和器械等等,大权在握,导致各地的总督、总兵和镇守等等,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一旦遭遇到战事,事权不能统一,往往贻误战机。

皇上罢免了各镇很多的内臣,将权力交还给总督、总兵官以及镇守等等。

看见这个消息,杨嗣昌仿佛看见了皇上那一双深邃的眼睛,这其实是皇上对杨嗣昌无声的提醒,前面有原五省总督熊文灿贻误战机被杀头弃市,后面有皇上为杨嗣昌减去负担,那么杨嗣昌应该怎么做,就不用过多强调了。

塘报上面的这两则消息,让杨嗣昌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下官陕西总兵官贺人龙,拜见杨大人。。。”

贺人龙说话的声音很大,嗓子也很粗。

杨嗣昌抬头,看着身材高大、脸庞肥大、一脸络腮胡子的贺人龙。

这是杨嗣昌第一次见到贺人龙。

贺人龙与横行陕西的流寇贼首李自成是老乡,两人都是米脂县人,只不过两人的选择不一样,一个屡次立下战功,成为了大明的山西总兵官,一个背叛朝廷,成为了流寇的首领。

贺人龙的身上带着一种痞气,或者说是霸气,这是完全不同于文人的儒雅气息。

贺人龙身上的这种气息,杨嗣昌印象很深刻。

“原来是贺总兵,本官早有耳闻,外界皆传贺总兵骁勇善战,在战场上如同疯癫一般,今日见到贺总兵,感觉真的不一样,来,贺总兵坐下说话。”

杨嗣昌力图让自己的话语变得通俗,不说那些文绉绉的词语,他看过贺人龙的简历,贺人龙是万历年间的武进士,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只是高中武进士之后,就进入到军队之中,常年与大字不识的军士厮混在一起,到处征伐厮杀,本就不多的文采消磨殆尽。

贺人龙没有客气,在杨嗣昌的对面坐下了。

如果是文官,面对杨嗣昌的时候,一定会客客气气的回话之后,才会坐下。

杨嗣昌不在意贺人龙的态度,他想到的是如何打败李自成,如何剿灭陕西境内的流寇,如何稳定陕西的局势。

“贺总兵,本官受皇上和朝廷的重托,到陕西来,就是要剿灭陕西境内的流寇,还陕西一个安宁和谐的环境,贺总兵骁勇善战,本官再京城的时候就听说了,这剿灭陕西流寇的重任,可要落到贺总兵的身上了。”

贺人龙看着杨嗣昌,抱拳大声开口了。

“下官听从大人的命令,上阵杀敌,绝不含糊。”

杨嗣昌笑了,站起身来,拿起桌案上面早就准备好的酒壶,倒满了两碗酒,递给了贺人龙一碗酒。

贺人龙接过酒碗的时候,同样站起身来了。

“贺总兵,你我同心协力,打败李自成,剿灭陕西境内的流寇,本官敬你一碗酒。”

看着贺人龙一口气喝下这碗酒,杨嗣昌没有皱眉,同样一口气喝下满满的一碗酒。

放下酒碗的时候,杨嗣昌的脸色微红,嘴里有着一股略微苦涩的味道。

杨嗣昌从来没有这样喝酒,以往他都是小口喝酒,品味美酒的滋味。

贺人龙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大概是看见杨嗣昌很爽快,要知道杨嗣昌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奉旨出任兵马大都督,手持尚方宝剑,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权力是很大的,没有必要对他这个陕西总兵如此的客气。

再次坐下的时候,杨嗣昌开口了。

“贺总兵,你认为陕西的流寇如此猖獗,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贺人龙是陕西总兵官,常年带兵作战,对于流寇一定有自身的认识,杨嗣昌很想听听贺人龙是什么看法。

贺人龙几乎没有怎么思索,看着杨嗣昌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流寇不值一提,他们无非是人多,每次作战的时候,那些加入流寇队伍的流民,蜂拥而上,杀不甚杀,流寇老营的军士刚开始不会参加厮杀,他们会观察战斗厮杀的情况,如果占据优势,他们会扑上来厮杀,如果形势不好,他们会迅速的撤离。”

“想要打败流寇,就要追击他们的老营军士,只要抓住了他们的老营,就一定能够彻底的打败他们。”

。。。

杨嗣昌频频点头,没有插话。

贺人龙所说,与杨嗣昌看到的奏折上面的说法基本一致,不过近些年来,流寇作战的手段有所变化,不再一味的派遣新营的军士送死,有时候也会直接派遣老营的军士作战,一鼓作气打败对手。

一整碗的酒喝下去,杨嗣昌略微的有些眩晕。

贺人龙说完之后,瞪大眼睛看着杨嗣昌。

杨嗣昌再次点头之后开口了。

“贺总兵说的不错,你有这般的认识,本官就放心了,本官已经考虑进击凤翔和汉中,不过流寇势大人多,我等作战还是要谨慎,再说流寇习惯于奔袭,一旦作战不利,第一时间选择逃离,所以我们需要详细筹谋,不给流寇逃走的机会。。。”

贺人龙再次对着杨嗣昌抱拳。

“大人说的是,下官也是这样看的,贼流寇就是跑得快,作战不行,逃跑倒是好手。”

杨嗣昌的眼睛一亮,看着贺人龙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贺总兵既然知晓流寇善于逃跑,可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贺人龙摇了摇头,毫不犹豫的开口。

“大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流寇的老营军士就不要想着逃走。”

“好,给你多少的兵力,你能够彻底打败流寇,击溃流寇的老营。”

这下,贺人龙犹豫了,尽管他和杨嗣昌是在厢房说话,不是在中军帐,不用立下军令状,不过杨嗣昌的身份毕竟不一般,自己说出来的话,人家会牢牢的记住。

“这个,下官不敢乱说,据传陕西的流寇,总人数超过二十万人了,下官以为,至少需要有五万左右的兵力,才能够彻底打败流寇。。。”

杨嗣昌脸上出现似笑非笑的神情。

“贺总兵,本官不可能给你五万兵马,本官能够给你的就是一万多的军士,也就是驻守西安府城的秦军军士,加上你麾下的一万多军士,总共两万余人,你要依托这两万余人,彻底打败李自成,剿灭陕西境内的流寇,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贺人龙看着杨嗣昌,没有马上开口回答。

看见贺人龙不开口说话,杨嗣昌的脸色微微变化。

“贺总兵,这陕西的情况,你是知道的,缺兵少粮是很常见的情况了,本官知道,你同样缺乏军饷和粮草,上次你写给本官的信函之中就说到了,可你要知道,朝廷也很困难,一时间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粮。。。”

杨嗣昌刚刚说完,贺人龙终于再次开口。

“大人,下官愿意上战场拼命厮杀,下面的兄弟也想杀敌,可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上战场抬不起枪,举不起刀,怎么杀敌啊,只要大人给予钱粮,兄弟们一定拼命杀敌。”

看见贺人龙的神态,杨嗣昌突然有些后悔,如果不是看见朝廷的塘报,面对贺人龙的时候,他一定是命令式的,不会与贺人龙拉近任何的关系。

事已至此,杨嗣昌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缺钱缺粮,想要贺人龙倾尽全力作战,可能性是不大的。

“贺总兵,本官希望你倾尽全力作战,若是能够彻底打败流寇,平定陕西的局势,本官将向朝廷举荐,敕封你为平贼将军。。。”

贺人龙的眼睛瞬间亮了。

第二十二章 富贵险中求(1)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遗憾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语成谶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触即溃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战(1)第七百五十章 回避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三百一十章 强大的自信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壮大第八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1)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郑芝龙的圆滑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议第六百三十三章 愤怒下的清醒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稳定南方(5)第六百零七章 内心想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东(1)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犹豫和彷徨第二十四章 捡来的功劳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远的安排第三十二章 彩头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三百九十二章 骄狂的代价第五百二十章 人选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议第八十三章 运气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五百零二章 阴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胆英雄(5)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乱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还是凤阳第八百三十四章 残阳如血(5)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四百六十五章 残阳如血(2)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祸不单行(1)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1)第二百三十二章 接受任务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无毒不丈夫(1)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战规划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开门红(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气第三百一十五章 盖州的收获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承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势骤变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尘埃落定(4)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变得强悍第二百零三章 靠实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长亭之盟(2)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国的决断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报(5)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记(2)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众议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二十章 应对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锅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残阳如血(4)第四百零四章 狂欢下的冷静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战(5)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十二章 缘起缘落第二百三十章 绝妙建议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还是凤阳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筹谋(2)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九百五十章 各自妥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统战工作第六十五章 胆子太大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统战工作第三百八十五章 无处发泄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后事宜第二十二章 富贵险中求(1)第五百三十九章 长亭之盟(3)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十章 平衡之术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后的挣扎(7)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四章 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