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

重庆府衙,厢房。

杨嗣昌手中拿着朝廷的塘报发呆。

原山东巡抚宋学朱,调整到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原工部右侍郎程识益,出任山东巡抚。

一次看似平常的调整,打乱了杨嗣昌的心神。

表面上看,宋学朱得到了提拔,能够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出任兵部右侍郎,换做谁都是满意的,至于说程识益,能够从清水衙门的工部到山东出任巡抚,也是皆大欢喜。

但杨嗣昌从中察觉到了危机。

虽然离开了京城,出任兵马大都督,负责剿灭流寇,但是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宜,杨嗣昌还是清楚的,且杨嗣昌所有的奏折,都是直接给皇上的,朝中有什么消息,皇上也会想办法以各种方式告知他杨嗣昌,但这一次调整山东巡抚宋学朱,杨嗣昌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宋学朱的身份有些特殊。

原任的山东巡抚朱大典,在山东有威望,稳定了地方的局势,特别是后金鞑子入关作战,横扫北直隶,打算进入山东的时候,朱大典联合蓟辽督师吴宗睿,硬是打败了后金鞑子,逼迫后金鞑子撤离了关内,回到沈阳去了,这是巨大的功劳。

可惜皇上担忧登莱新军的力量不断的壮大,调整了亲近吴宗睿和登莱新军的朱大典,让山东巡按御史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

杨嗣昌很清楚,皇上重用宋学朱,目的就是限制登莱新军的不断壮大,宋学朱是皇上的一枚棋子,专门用来对付吴宗睿。

杨嗣昌离开京城之前,主政兵部的时候,就看到了诸多弹劾宋学朱的奏折,不过内阁、兵部和吏部,都压下了这些奏折,内阁诸多的大人,包括吏部尚书,都清楚皇上的态度,也知道宋学朱的作用,没有谁会将这些奏折翻出来。

那个时候,杨嗣昌完全支持皇上的决定,暗地里也对宋学朱表示了支持。

杨嗣昌与吴宗睿之间没有什么恩怨,也不熟悉吴宗睿,但是他很清楚,吴宗睿的实力不断的壮大,而且不大听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这里面暗藏危机,时间长了,吴宗睿必定成为难以控制的藩镇,这是皇上最为担忧的事宜,也是大明朝廷难以稳定的根源。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嗣昌数次的支持宋学朱,在宋学朱遭遇诸多弹劾的时候,也旗帜鲜明的支持宋学朱,直接帮助宋学朱控制山东的局势,插手登州和莱州的诸多事宜。

离开京城之后,杨嗣昌同样关心山东的局势,关注山东巡抚宋学朱是不是真正能够干涉登州和莱州的事宜,是不是真的能够为皇上和朝廷办好这件重大的事情。

内心里面,杨嗣昌无所谓山东巡抚的人选,只是理解皇上的心思,对宋学朱表示了支持,这样做,杨嗣昌能够稳定自身的地位,能够长久的掌控权力。

宋学朱突然离开了山东,进入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触动了杨嗣昌敏感的神经。

通过一些手段,杨嗣昌知道了宋学朱为什么被调整,因为兵部尚书傅宗龙公开了宋学朱被弹劾的诸多奏折,吏部对此表示了支持,内阁根据兵部和吏部的建议,向皇上提出了调整山东巡抚的建议,皇上采纳了内阁的意见。

严格说起来,宋学朱虽然遭遇到了弹劾,但调整到京城出任兵部右侍郎,还是被提拔和重用了,皇上在这方面还是坚持了自身的决定,没有亏待宋学朱。

兵部尚书傅宗龙是杨嗣昌直接推荐的,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面,没有任何的书信,也没有告知宋学朱被调整的事宜,让杨嗣昌感觉到了危机。

杨嗣昌依旧是内阁大臣,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马大都督,但毕竟远离京城,不知道京城的事宜,不知道内阁以及兵部的诸多事宜,尽管皇上有敕书和书信,但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内阁的态势。

远离中枢,不知道朝中的事宜,时间长了,必定被排挤出去,无法参与朝中任何事宜。

这是杨嗣昌最为担心的事宜,而且他亲自举荐的兵部尚书傅宗龙,也改变了态度,如此重大的事情,都没有通报。

更加关键的是皇上,这么重大的事情,身为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的杨嗣昌,什么都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这让杨嗣昌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或许中原局势的不稳定,是最大的原因。

杨嗣昌不愿意去做过多的分析,甚至不愿意猜想内阁是不是有人想着算计他,皇上的态度如此的暧昧,是不是对中原局势的混乱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流寇李自成攻打洛阳府城有一段时间了,杨嗣昌得到的文书显示,李自成减缓了对洛阳府城的进攻,这应该是李自成的实力不够,无法攻陷洛阳府城。

洛阳的情形让杨嗣昌略微的放心。

四川的局势让杨嗣昌抓狂,重庆以及夔州府一带的地形太过于复杂,山峰林立,地势险峻,不利于大军展开作战,张献忠虽然有了进攻重庆府城的举措,但迟迟没有对重庆府城发起进攻,这让守卫在重庆府城的杨嗣昌干着急。

唯有彻底打败和剿灭了张献忠,杨嗣昌才能够移师前往河南,剿灭李自成和罗汝才。

进退不能的局面,让杨嗣昌恼火,却无处发泄。

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早就进驻重庆府城,秦良玉还拿出了不少的粮草,保证杨嗣昌麾下大军的开销,但秦良玉不同意出兵追击和围剿张献忠,毕竟重庆和夔州府一带的地形过于的复杂,如果大军前去围剿,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秦良玉长期在石柱县,白杆兵的军士也大都是本地人,熟悉山林作战,知晓在山林之中作战的艰辛,秦良玉认为大军出击前去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在这些地方作战,粮草供给的难度很大,消耗也很大,还不如守在重庆府城,等待张献忠进攻,抓住机会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

秦良玉的建议完全正确,杨嗣昌无法推翻与反驳,只能苦等机会。

。。。

两天之后,一道紧急的文书再次抵达重庆府城。

秦良玉进入厢房的时候,看见了脸色发白的杨嗣昌。

“秦将军,这是本官刚刚收到的文书,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准备离开四川,朝着湖广的方向而去了。。。”

秦良玉楞了一下,看着杨嗣昌,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下官要恭喜大人了,张献忠一定是摄于大人的威严,不敢进攻重庆府城,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逃往湖广去了。”

杨嗣昌可没有心情听这样的恭维话语,他看着秦良玉直接开口了。

“秦将军,张献忠麾下有十多万的流寇,队伍庞大,既然其逃往湖广,本官是一定要追上去的,本官希望秦将军能够予以支持,根本本官一道前往湖广,围剿张献忠。。。”

秦良玉没有犹豫,对着杨嗣昌抱拳开口了。

“大人的钧令,下官一定服从,下官有一个建议,重庆府城需要有军士驻守,四川各镇的兵力不够,下官留下一部分的军士,暂时驻守重庆府城,以护卫重庆府城。”

杨嗣昌脸色平静,他认为重庆府城已经不需要驻守多少的兵力,如果朝廷大军离开重庆府城,张献忠听到了风声,趁机围攻重庆府城,他完全可以率领大军迅速驰援,这样反而能够围住张献忠的主力,彻底予以剿灭。

“秦将军,本官以为,重庆府城不需要留下太多的军士驻守,这么长时间过去,本官其实希望张献忠能够攻打重庆府城,那样朝廷大军就能够与张献忠面对面作战,能够围住流寇,本官和秦将军率领大军离开重庆府城,还要大肆的宣扬,最好是让张献忠知道这个消息,那样本官说不定能够抓住机会,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秦良玉很快明白了杨嗣昌的用意。

“大人的这个建议很好,下官一直都没有想到,大人率领大军在重庆府城驻扎的这段时间,张献忠迟迟不发起进攻,现在又打算流窜到湖广,大人索性撤离重庆府城,将消息泄露出去,引诱张献忠进攻重庆府城,那样大人率领大军回援,一定能够围住张献忠。。。”

杨嗣昌点点头,在秦良玉的面前,他的这个计谋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

“秦将军,本官正是这个意思,我们领兵追击张献忠,看看其是不是真的想着离开四川进入湖广,若是张献忠和我们兜圈子,那么我们就从中找寻机会,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

仅仅一天的时间,大军全部集结完毕。

离开重庆府城的时候,杨嗣昌回头看了看高大的城墙,当初率领大军驰援重庆府城,其实是皇上和朝廷的意思,现在看来,皇上和朝廷的决定是错误的,若是今后的作战,皇上和朝廷都要插手其中,那还真的是大麻烦。

杨嗣昌再一次感觉到困惑与不自信,他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做,是迅速的追击张献忠,还是率领大军前往河南,围剿李自成以及罗汝才。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断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权第八百零二章 张东涛的机智第三百章 亲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执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枭雄末路(3)第五百三十章 三军协同(1)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枭雄末路(6)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一百零三章 打脸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击第一百章 事来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关键的关键第八百一十六章 重大打击(2)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绪必须清楚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态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尘埃落定(2)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智慧(1)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场空第一百六十八章 两难选择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险(2)第九百六十章 邢氏的睿智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壮大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笔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锅粥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东(10)第一百七十六章 怼上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决断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点煽动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七百六十二章 灭顶之灾(6)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九百八十八章 要有耐心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报(4)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四十七章 父亲续弦第七百八十四章 后悔无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传教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惭愧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东(13)第八百九十七章 条件不成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八百零四章 张东涛的部署第二十七章 实力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东(9)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决断第八百四十章 功亏一篑(3)第四百六十三章 决战第四百七十五章 长驻辽东第八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1)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报(4)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陈仓(2)第五百五十章 深远的思考第三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无毒不丈夫(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紧急调整第八百九十七章 条件不成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第四百八十八章 总管第四百八十三章 转嫁矛盾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紧急调整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四百六十八章 识时务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动与观望第七百五十八章 灭顶之灾(2)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五百四十一章 长亭之盟(5)第十章 平衡之术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绝佳计谋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迹象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语成谶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阴谋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五十三章 干净利落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为重要的事情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