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

登莱新军十万大军集结完毕,除开驻守山海关的登莱新军没有调遣,其余城池之中,仅仅留下少量的军士,用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包括锦州、宁远以及觉华岛的驻军,悉数有调遣。

西平堡、义州以及广宁三地的互市,依旧是蓟辽督师府和巡抚衙门最为关注的地方,两年多时间过去,户部几乎没有给辽东拨付军饷,登莱新军所有开销均需要自筹,包括蓟辽督师府和巡抚衙门所需要的开销,大部分也是自行负责。

登莱新军准备越过辽河作战的方案,已经很详尽,等待吴宗睿确定最终的进攻时间。

辽东的秋收季节,略晚于登州和莱州等地,不过地里大部分的庄稼已经成熟,一些农户已经开始收割粮食了。

辽东知府史可法以及锦州知府陈思宇来到蓟辽督师府,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正在盯着挂在墙上的地图。

辽东民生方面的事宜,基本是巡抚衙门、府州县衙门负责,蓟辽督师府以及吴宗睿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很少过问民生的事宜。

“史大人,陈大人,你们来了。”

吴宗睿收回了目光,扭头看着两人,指了指他们前面的椅子,示意两人坐下说话。

关于登莱新军越过辽河作战的事宜,巡抚衙门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吴宗睿是知道的,他没有详尽解释登莱新军为什么要越过辽河作战的原因,想必史可法与陈思宇专门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史可法刚刚坐下,对着吴宗睿抱拳开口了。

“大人,下官与陈大人前来,是为了登莱新军越过辽河与后金鞑子作战的事宜。”

吴宗睿点点头,看了看史可法与陈思宇。

“你们想到了什么,都说出来吧,辽东民生的事宜不能够因为征伐而耽误,商贾和百姓必须要稳定,辽东不能够遭受到任何的波折,这一切都要依托巡抚衙门与府州县各级官府。”

吴宗睿说完,史可法没有客气。

“大人,下官和陈大人也想到了这一点,辽东稳定下来的时间不长,算来算去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尽管有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互市,但还是没有办法与登州和莱州比较,巡抚衙门接到府州县衙门的文书,大都是说地方上的百姓,依旧感觉到惊惧,害怕遭遇到残暴的后金鞑子,害怕家破人亡。”

“下官以为,如此的情况之下,登莱新军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护卫地方上的安全,而不是选择开拔出去征伐。”

“辽东各地驻扎的登莱新军,总兵力不过十三万人左右,抽调十万人越过辽河征伐,剩余的也就是三万余人,难以真正的保护地方,若是后金鞑子分兵进攻辽东各地,怕是来不及防御,导致各地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下官知道越过辽河征伐的十万大军,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击败集结在辽阳、鞍山以及海州等地的后金鞑子,不会深入持续长时间作战,可下官觉得,以十万大军进击,击败五万后金鞑子是能够保证的,可后金鞑子会心甘情愿的承受失败吗,他们若是遭遇到惨败,后金的皇太极是不是会派遣更多的后金鞑子前来作战。”

“下官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还是大人曾经说过,尚不到与后金鞑子决战的时候。”

。。。

吴宗睿早就下定了决心,让史可法开口说,也就是听听,不过史可法的话语,突然引发了他的关注,让他感觉到,自己做出的决定,从某些方面来看,好像是有些问题。

登莱新军绝不会选择如今的情况之下与后金鞑子决战,吴宗睿相信,后金的皇太极也不愿意这样做,毕竟后金占据的地方大都处于极北之地,气候严寒,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这大大影响了后金的发展,也限制了后金的实力。

不过后金的满人,好勇斗狠,作战勇猛,这一点不容置疑,一旦登莱新军大规模越过辽河作战,大败后金鞑子,是不是会彻底激怒满人权贵,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在辽东决战。

吴宗睿可不愿意局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隐忍是令人痛苦的,等待机会更是考验个人的毅力。

穿越的吴宗睿,知晓历史发展的进程,尽管他已经改变了明末局部的一些发展态势,可历史的滚滚洪流,还是在按照既定的路线奔腾。

已经到了崇祯十四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巨大的变故就要到来。

十四年时间过去,吴宗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那个巨大变故的到来,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力挽狂澜,他将实现自身的抱负,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让脚下的这片热土继续傲立在世界之巅,如果失败,吴宗睿及其身后的家人,都将化作一抔黄土,十多年辛苦的劳作,不过是激起了几朵试图抗争的浪花,终被波浪吞没。

掌控了登州、莱州以及辽东等地,掌控了大部分海上的贸易,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只要他自己不糊涂,大变革时候到来,他将成为任何势力都要畏惧的存在。

史可法说完之后,发现陷入沉思之中的吴宗睿,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人,是不是下官说错了什么。。。”

吴宗睿醒悟过来,脸上带着苦笑的神情。

“史大人,你没有说错什么,刚刚我正在想你说的所有话语,也许我之前的决定,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瑕疵,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史可法楞了一下,看了看陈思宇。

史可法在吴宗睿身边近十年时间了,当年在登州的时候,他见识了吴宗睿的英明和睿智,吴宗睿做出的很多决定,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决定都是无比正确的,特别是数次的征伐,登莱新军取得无数的胜利,实力迅速的壮大起来。

登莱之地的繁华富庶,登莱新军的逐渐强悍,已经成为了一个奇迹。

来到辽东之后,面对几乎无法解决的穷困局面,吴宗睿决定在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互市,不知道有多少人担心,一方面担心皇上和朝廷的态度,一方面担心后金借助互市获取粮食,壮大实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互市的影响力逐渐爆发出来,辽东各级官府的开销解决了,登莱新军的军饷粮草得到保证了,辽东各地迅速稳定下来了,来到辽东的农户迅速增加了,原来赤地千里的辽东,短短两年的时间,初步彰显出来繁荣和生气。

登莱新军的事宜,史可法没有操心和干涉,不过他见识了如同神话般诞生的崭新的登莱新军,多年的征伐,登莱新军从未有过败绩,其展现出来的实力,不仅让皇上和朝廷心生畏惧,也让后金鞑子体验到恐惧的滋味。

这一切,都是吴宗睿的功劳,都是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刚刚史可法提出来的建议,主要还是从维护辽东稳定的局面出发,至于说吴宗睿整体的部署,以及登莱新军即将展开的征伐,他没有过多的关注。

想不到吴宗睿在听取了他史可法的建议之后,居然开始思考已经完成的整体部署。

努力让自身从震撼的情绪之中清醒过来之后,史可法开口了。

“大人,下官和陈大人也就是从辽东各地稳定的局面出发,提出来一些建议,没有考虑到大人的整体部署,如何做出最终的决定,还请大人三思。。。”

吴宗睿摆摆手。

“史大人,你和陈大人商议之后提出来的建议,颇有道理,此次征伐的部署,的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前的局势之下,辽东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不管中原发生什么变故,也不管后金的皇太极做出什么样的安排部署,都不能够破坏辽东的稳定。”

“好了,你们去忙吧,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的年成还不错,地里庄稼的长势很好,老百姓能够再次获得丰收了,巡抚衙门和府州县衙门,一定要组织好秋收的事宜,可不要耽误了农时,只要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粮食,能够很好的生活,辽东才能够真正的稳定下来。”

。。。

史可法与陈思宇离开了厢房。

吴宗睿吩咐守卫在厢房外面的亲卫,不要任何人打扰。

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吴宗睿再次的出神。

如果不是史可法的提醒,吴宗睿还真的想着彻底打败集结在辽阳一带的后金鞑子,甚至是全歼他们,十万登莱新军迎战五万后金鞑子,兵力上面的优势巨大,而且登莱新军的骑兵营、步兵营乃至于炮兵营的将士,都配备了最新的撞击式燧发枪,燧发枪展现出来的威力,足以压制后金鞑子野外强悍的战斗力。

可这样做,是不是会激起后金皇太极的怒火,让整个的辽东陷入到战乱之中去。

如果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倾巢出动,吴宗睿不敢保证辽东还能够保持稳定的局面,况且中原的局势虽然混乱,皇上和朝廷依旧能够抽调出来为数不少的兵力,如果登莱新军与八旗军火拼,导致两败俱伤,最终得到好处的是皇上和朝廷。

所以,此次作战的相关部署,还真的需要调整。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与淮安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遗憾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东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叹第五百零二章 阴影第七百三十八章 终于动手(2)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八百八十八章 出击(2)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诞生第三百四十章 请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锅粥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二十三章 富贵险中求(2)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动四方(2)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声叹息(1)第八十章 低调的麻烦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绪(2)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还算镇定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闲暇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报(1)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原形毕露(3)第六百八十八章 需要收敛第一千一百章 进攻的最佳时机第二百九十一章 还是要表功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猪队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间、时间第八百一十三章 雪中送炭(2)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运码头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扑黄州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转变思想第八百二十九章 必须要坚持第八十七章 疑点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并非忠心(2)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筹谋(2)第三百八十五章 无处发泄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二百一十七章 好大一场雪第二百一十六章 严阵以待第一百章 事来了第三百零一章 胆量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开门红(2)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一章 见性成佛第五十章 赶路第三章 管中窥豹第五十九章 巧妙应对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陈仓(1)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选择(3)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胆英雄(2)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举风波(1)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国的决断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见风使舵(2)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占台湾(5)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迹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庆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区别对待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十四章 酬谢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尘埃落定(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还算镇定第一百八十章 退无可退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击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