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

崇祯十五年的春节,吴宗睿依旧过得很惬意。

腊月二十五刚过,吴宗睿就回到了觉华岛和家人团聚了。

辽河两岸的局势他压根不担心,如果后金的皇太极打算进攻辽河西岸,早就动手了,不会让八旗军在辽河东岸固守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再说了,登莱新军在辽河西岸虎视眈眈,早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对峙到了这一步,吴宗睿甚至希望八旗军发起进攻,那样他将再次指挥登莱新军,展现出来热兵器的威力,狠狠的打击后金的八旗军。

中原的局势,依旧是吴宗睿密切关注的,延绥总兵贺人龙被斩杀,在他的预料之中,朱由检明显将中原局势变得完全混乱、杨嗣昌自尽身亡的怒火,发泄到了贺人龙的身上,所以贺人龙根本不要想着活命,只是历史上的贺人龙是被孙传庭斩杀,现如今贺人龙被洪承畴斩杀,稍稍的出现了一些变化。

还有被敕封为平贼将军的左良玉,也好不到哪里去,朱由检同样痛恨左良玉,只是左良玉是杨嗣昌举荐的平贼将军,再说了,朝廷一次性的斩杀两员大将,影响太大,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朱由检放过了左良玉。

中原的局势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但吴宗睿觉得,如果给洪承畴时间,让其放手与李自成等义军对峙,洪承畴也许能够想到办法,让中原部分地方的局势逐渐的稳定下来。

其实大明王朝现如今面对的局势,比起原来的历史,不知道好了多少。

历史上的崇祯十五年,大明与大清之间爆发了松锦之战,以大明王朝的惨败告终,大明王朝损失兵力十多万,辽东除开山海关,其余地方全部被大清国控制,关外的锦州、宁远等地尽皆失陷,大明与大清之间在辽东的对峙基本结束,以大清全胜结局,且大明王朝在西北的王牌洪承畴被生擒之后归顺大清,辽东藩镇之首的祖大寿也归顺了大清。

中原的局势也全线失控,明军与义军在朱仙镇决战,同样以明军惨败结束,义军的力量空前壮大,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大明朝廷发出了购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布告,凡斩杀李自成者,赏万金,爵通侯,斩杀张献忠者,赏五千金,官极品。

其实到了崇祯十五年,大明皇上和朝廷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已经无法控制辽东和中原的很多地方,局势的混乱,朝廷控制力的减弱,让不少地方掌握军队的总兵官,开始保存实力,明里暗里抗击朝廷的命令,地方官吏则是过一天算一天,根本看不到未来。

因为吴宗睿的穿越,因为登莱新军的崛起,大明整体的局势还是可控的,没有坏到极点。

朱由检斩杀贺人龙,震慑了不少的武官,让他们噤若寒蝉,不敢有任何的造次,中原局势虽然混乱,但辽东稳定,朝廷可以集中精力稳定中原的局势,只要中原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大明朝廷和朱由检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对于吴宗睿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但他不会刻意的去搅乱大明的稳定。

吴宗睿有一个自信的判断,那就是大明的皇上朱由检和朝廷,不可能真的抓住机会,不可能真的稳定中原的局势,不可能剿灭或者打败义军,朱由检以及朝廷的病根深入膏肓,他们自身无法变革,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王朝这座巨舰慢慢的沉没。

朱由检绝非开拓之君主,守成都略显不足,性格方面巨大的缺陷,让他无法掌控全局,无法真正的信任朝中的文武大臣,更无法挑选出来真正的中流砥柱,朱由检即位十五年时间所做的事情,除开剿灭魏忠贤和阉党时候展现出来魄力,其他时候都是昏招频出,一步步毁灭朱家的天下。

如果一定要深入分析,大明王朝其实在万历年间,就已经走向灭亡了,不管是天启皇帝朱由校,还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都是苟延残喘。

有了这些判断,吴宗睿大可以好好的歇息一番,让自己全身心的放松一下。

当然,吴宗睿这么早就回到觉华岛,与家人团聚,也有家中的事情要操心。

大女儿吴冰月和二女儿吴凡璇,都是十二岁了,大儿子吴凡丞和小儿子吴凡珏,也都有九岁了,他们这个年龄,放在如今的大明,已经不算很小。

吴宗睿既然准备要夺取天下,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就必定会考虑到王朝的更迭,当今的世界,正在逐渐的变化,西方的崛起指日可待,如何的把控机会,让大中华依旧屹立在世界的巅峰,这是吴宗睿需要深远思考的问题。

大航海时代就要来临,历史上的大清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眼睁睁看着西方列强的崛起,最终西方的枪炮敲开了古老东方的大门,大中华逐渐没落,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混乱之中。

在继承人的考虑上面,吴宗睿毫无疑问是有私心的,未来掌控王朝之人,必定是他的子嗣,他的治国理念必须得到传承,至于说历史往前发展,会不会出现其他的革命,会不会出现其他的变故,这不需要吴宗睿考虑,也无法考虑。

所以说,教育自家的儿女,让他们明事理,有着长远的眼光,这就是吴宗睿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他绝不会让子嗣之中出现纨绔之人,不仅如此,他还会插手孙辈的教育,为自己创建的王朝找到合格的继承人。

历史上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这是最为惨烈的教训,如果吴宗睿辛苦创建起来的王朝,因为继承人出现问题,导致王朝彻底衰败,那穿越的吴宗睿就是失败的,不管他之前做了多少伟大的事情,都没有价值。

吴宗睿最为关注的还是吴凡丞,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吴凡丞都是铁定的继承人。

所以不管如何的繁忙,在有关吴凡丞的教育方面,吴宗睿是耗费了心血的。

大年三十,一家人都是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厨房里面饭菜的香味早就飘散开来,大家的脸上都带着舒心的笑容。

吴宗睿带着吴凡丞,来到了书房。

觉华岛上面有专门的学堂,吴凡丞和觉华岛上其他的小孩一样,也是在学堂里面读书,包括吴凡钰,同样在学堂里面读书,所不同的是,觉华岛还有一个专门的女子学堂,吴冰月、吴凡璇、吴晓菲和吴蕊等女孩子都在女子学堂读书。

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上面,吴宗睿不同意专门请先生到府邸来授课,他让自己的儿女融入到学堂之中,学会如何的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摒弃他们身上的特权思想。

大明一朝,人有尊卑贵贱,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人的傲气和傲骨,只能在内心,不能够表露出来,不能够觉得自己总是高人一等,总觉得他人都是自己的奴仆或者下人,如果有了那样的思想,就不会关注他人的疾苦,就不会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吴宗睿坐下之后,吴凡丞规规矩矩的站立在前方。

“凡丞,你已经九岁了,虽然年岁不大,但也是男子汉了,所谓男子汉大丈夫,最为重要的就是明事理,前段时间,你在学堂里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能够与其他的同学很好的相处,我很满意。”

“等到你年满十岁之后,我就要带着你到锦州去读书,你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有诸多的来自海外的知识,至于说你是不是要尽早的参加县试,我看没有必要那么着急。”

“凡丞,你记住,我最为关注你的,并非是你的学习成绩如何的好,不是你将来能够乡试会试高中,我最为关心的是你如何从书本上面学到做人的品性,如何好好的做人。”

“如何好好的做人,这是你一辈子都需要牢记的问题,不管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必须要保持高洁的品性,譬如说兄弟姊妹之间和睦相处,家人之间相亲相爱,以诚待人,善待他人等人,当然,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去判断,我这样说,并非要求你迂腐的去理解品性高洁这个问题。”

“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完全正确,书本上那些做人的道理,也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你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悟,察觉到书本上面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那你就真正的长大了。”

“凡丞,我说的这些话,你能够完全明白吗。”

吴凡丞对着吴宗睿规规矩矩的行礼。

“父亲的话,孩儿记住了。”

吴宗睿的内心暗暗叹了一口气,吴凡丞在他的面前如此的恭敬,这在几百年之后是无法想象的,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左右了人的一言一行,而儒家思想关于孝道的训诫,更是被朝廷、家族和百姓奉若神明,谁违背了孝道就是大逆不道,对于士大夫家族更是如此,这种对于孝道的信奉,慢慢的融入到对皇权的敬畏上面,让皇权能够大行其道。

对于这样的氛围,吴宗睿不会做出任何的评价,也不打算予以彻底的改变,他觉得这种尊崇孝道的氛围,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六百三十六章 杨嗣昌的挣扎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够胆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报司在行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显露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三百一十二章 诱敌深入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四百零九章 家风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愤怒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对家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彻底疯狂第五百八十九章 杨嗣昌的办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运黑幕第五百三十八章 长亭之盟(2)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无谓的对话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个坑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选择(3)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头猪的威力(2)第四十六章 家族护卫第四百八十二章 隐性的危机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果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七百四十六章 聪明的张献忠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头猪的威力(1)第四百二十八章 当头一棒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怅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动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战(2)第六百九十五章 这样才痛快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决断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须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险(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并不高兴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祸不单行(1)第二百二十六章 城破第三百八十章 一视同仁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为了对手(2)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战(2)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轰动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八十章 低调的麻烦第四百五十三章 摇摆第五百零一章 激烈辩论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七百九十六章 铁腕手段(7)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6)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运黑幕第五百三十二章 睁一眼闭一眼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听计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摧枯拉朽(12)第六百三十章 闪电战(4)第二百零五章 绞杀第二百九十一章 还是要表功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后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五章 闲暇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八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1)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气第三十七章 悉心准备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运大整顿(2)第四百四十七章 粮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谈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尘埃落定(4)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八百五十二章 继承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七百六十一章 灭顶之灾(5)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战(11)第六百一十章 大势渐成(1)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七百五十三章 虚虚实实(2)第二十七章 实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过去的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