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革命(一)

11月13日,袁世凯率领着卫队返回北京,正式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开始组建内阁。并安排冯国璋接替禁卫军总统,然后把禁卫军以准备出征的名义,调出了北京城,从而牢牢的把北京城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过这时全国已经有18个省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个省宣布了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东、山西5个省控制在袁世凯手中。

12月2日,革命军攻克南京,至此,长江以南全部被革命军控制,而且原本打算进攻武昌的清朝海军也宣布反正,舰队统帅萨镇冰称病赴上海,舰队由黄钟瑛率领,开赴武昌救援。

1912年1月1日,从欧洲赶回国内的孙中山正式在南京宣布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就在第二天,清军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的十五人致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并要求清廷各勋贵大臣们把存在外国银行中的存款提回国内,充当军饷,和南方革命军开战。

而就在这时,驻扎在汉口的北洋军队,却退回了孝感,不再向南进攻。就在南北双方打算坐下来谈判的时候,一颗炸弹却差点要了袁世凯的老命,不过老袁真是命大,十多名卫队包括卫队长都被炸死,而袁世凯基本连轻伤都没受。

长江以北的北洋政府很混乱,有的人支持共和,有的人反对共和,还有人希望皇族重新掌权。而长江以南的革命政府也不消停,眼看着革命取得了成功,而且建立了新的政权,那些在革命中出过力的革命先驱和元老们,内心就开始不平静起来,以前的各种理想、抱负都化成了对权利的无限渴望。于是,这些革命元老们就开始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各种争权夺利的斗争此起彼伏,就连光复会的创建者陶成章,也被人在医院中刺杀身亡。

虽然民国政府占领这南方的十多个省,看起来比北洋政府的5个省要大,不过实际上民国政府对这些省的控制力非常弱,这些省份一分钱都不给南京的民国政府,而北伐的军队军饷,这些省份也是分文不出。

云集在南京的北伐军队,基本是由各省的军队拼凑起来的,这些军队有些是原来的清朝驻军,有些是后来发展的革命武装,但是不管是原来的清军还是后来的武装,在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上,都比不上北洋军,南京政府中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军队无法和袁世凯的北洋军抗衡,所以,他们从袁世凯一出山,就开始和他接触,从开始的策反到后来的议和,都是革命党人在努力避免和袁世凯正面交锋,所以,这次刺杀是南京政府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袁世凯一旦出事,群龙无首的北洋军很可能为了报仇和倒向清廷,如果那样的话,最后倒霉的还是南京政府。

但是虽然南方的革命党不希望袁世凯出事,北方的革命党们却恨袁世凯入骨。在武昌起义之初,不仅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头迅猛,北方很多省也都出现了革命起义,不过随着袁世凯的出山,很快,这些起义就被镇压了下去,原来宣布独立的山西、甘肃、山东都很快又被袁世凯控制在手中,所以北方的革命党把北方革命失败的原因,全都归咎于袁世凯这个军阀身上。

其实,当时各地的一起和独立大多取得成功,不是因为革命党的实力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对各地的控制力已经非常弱小,各地的官员们其实早就有了独立的念头,只不过借着革命这个幌子,为自己立牌坊而已。但是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原本就很弱小的革命党,立刻就被北洋军镇压了下去,不过由于老袁当时正忙着逼迫清廷退位,还需要南方的革命党做标靶,才没有大举进攻南方各省。

虽然受到了刺杀,不过袁世凯并没有把怒气发在南京政府身上,南北和谈还是在继续进行中,而且在1月20日,正式通过了清室优待条件,作为清朝皇室自动退位后的生活保证。而且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发表声明,宣布只要袁世凯赞同清帝退位,并努力促成此事,那么在清帝退位以后,自己就立即辞职,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袁世凯得到了这个保证,立刻加紧了逼宫的进程,不仅劝说清室中的亲王贝勒,还游说了各国使节,共同向清室施加压力。

在各方的重压之下,隆裕皇太后最终同意了清帝退位,以换取皇室优待条件。而南京政府也经过多次协商,同意了这个条件:

1、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2、民国每年拨出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3、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4、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有民国派兵保护;

5、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6、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7、皇帝私有财产,有民国派兵保护;

8、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了这8条皇帝辞位后的优待条件之外,还有皇族优待4条和满蒙回藏各族

优待条件7条。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爱新觉罗溥仪,即宣统帝,颁布了退位诏书,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这封退位诏书由张骞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不过其中“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句,有人说是被人后加上的,真像谁知道呢?

不管是由谁组织共和政府,反正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和继承,而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也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就在清帝宣布退位的第二天,孙中山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递交了辞呈,同时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了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是在袁未到任南京前,还是由孙中山继续执行政务。

袁世凯并没有马上赴南京接任,而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要迁都北京,这点作者深以为然,如果老袁跑到南京去接任,强龙难压地头蛇,弄不好连北京这块根据地也得丢了。

4月初,南京政府无奈,只能答应袁世凯,迁都北京,于是临时参议院搬迁往北京,而孙中山也在南京宣布解职。

第126章 礼查饭店第48章 台湾空军第28章 以日制日第117章 电视机第71章 5万平方公里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57章 波及亚洲第56章 雷达第71章 小胡子的德国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8章 山德鲁制药公司第49章 飞机第55章 西残东瘫第24章 伯爵庄园第46章 骚扰第41章 乱拳打蒙老师傅第25章 去欧洲卖套餐(二)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06章 妥协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7章 黑一下美国人第75章 国防(三)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岛(四)第22章 东海岸第1章 印尼的排华运动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2章 大卫的礼物第66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二)第71章 安南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47章 重巡和飞机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152章 武装暴乱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63章 不一样的坦克第95章 大卫走了第6章 宝船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厂第64章 收网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68章 溃败第111章 裁决第31章 南北日本第15章 刘芾的计划第118章 电视台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01章 时间不多了第31章 旗舰的下场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0章 长江750和东风牌第124章 潜艇探测器第60章 布网第27章 三路并进(五)第69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104章 博弈第70章 建国(二)第81章 战争的准备第99章 北美绞肉机第15章 西部大开发(四)第56章 入侵美国第145章 33号舞伴第64章 收网第56章 一战爆发第5章 1886年的台湾第13章 政府和大会的僵局第25章 早上好东京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59章 登陆越南(一)第1章 联合调查第49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128章 坏人出现了第156章 不怕睡错床就怕站错队第48章 台湾空军第89章 轰炸中部城市第40章 决死空袭第6章 也算悲壮第23章 世界舆论第15章 西部大开发(四)第63章 联邦的四周第31章 旗舰的下场第31章 伦敦上空的鹰第8章 越乱越好第38章 辛亥革命第78章 电视转播第60章 登陆越南(二)第41章 未雨绸缪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104章 博弈第75章 国防(三)第46章 台湾经济特区第26章 冲锋队第46章 上琉球去练练兵?第61章 坦克和雷达第45章 民国(一)第5章 捷克和波兰第52章 刘芾的思考第16章 一个熟人和两个陌生的熟人一起第31章 南北日本第20章 问题第20章 长江750和东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