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部大开发(二)

南海联邦政府基本上是华人建立的,表面上在联邦内部并不搞种族歧视政策,而且立法禁止种族歧视,但是刘芾制定的种族政策其实比种族歧视还彻底:从文化教育上的全面汉化,到利用局部华人数量优势强迫各民族散居并通婚,再到官方用语和文字都以汉字和英语为准,这几条看似无歧视的政策之下,其实就是赤裸裸的种族灭绝行为,但不是从肉体上灭绝,而是从文化上,从历史上,从根本上更彻底的种族灭绝。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华人们对政府的政策基本拥护,而被占领地区的各个民族,除了在一些民族习惯等小事上略有微词之外,也没有提出反对。其实在这个年代,吃饱穿暖、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置业是大部分劳动人民的最基本需求,不管哪个民族的人,在把以上问题解决之前,他们是不会在意到底是被白人管还是被华人管的,而且这些地方的人们,大多已经被殖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那些过于民族化的思想早就被各阶段的殖民者利用手中的枪炮轰的渣都剩不下多少了。

有了这些华人和部分当地人带头,再加上优惠的政策和不错的工资收入,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上的当地人也逐渐的加入了挣工资挣土地的行动中来,各个工地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开工的状态了,不过技术工人明显不足。

这个时期的南海联邦在建筑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中,已经逐渐脱离了当时的人海战术,开始普遍使用各种型号的工程机械了,由联邦研究所开发出来挖掘机、推土机、打夯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风钻、风镐等一大批原来用于军事用途的机械,在经过降低制造标准和设计要求之后,改为了半军事用途,专门配备给几个由台湾陆军部管辖的工程兵使用。这些工程兵也叫建设师,是有刘芾最先建议并于1902年在台湾率先成立的,由于当时全台湾都处于一个大建设时期,所以很多规模比较大或者施工难度比较高的建设项目都非常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使得工期一拖再拖。这种现象让刘芾想起了后世那些专门和各种艰难的工程项目作战的工程兵部队,于是,在刘芾的建议和主持下,第一支跨时代的工程兵部队就在台湾诞生了。

这支部队最开始至成立了一个团的规模,他们隶属于当时的**防部,在成立联邦之后,归属于联邦陆军部管辖,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支军队,不过这支军队更偏向于民用领域,他们专门承建联邦政府的各种大型施工建设项目,从海军基地到空军机场、从民用化工厂到大型民用港口,只要是难度高、工期要求紧张的建筑施工项目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随着联邦开疆扩土,各种军事基地和大型厂矿建设项目源源不断,原来的建设团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建设师,并且从一个师发展到了5个师,由于这些工程兵的服役期长且待遇高,反而比普通作战部队还要好招人,那些年轻小伙子们,在这些建设师中干上2到3年,在退役回家的时候,就会拿到一笔丰厚的工资,这些钱足够他们在一般城市中购买一幢房子和娶一个老婆的。不过高工资就意味着高风险,工程兵部队虽然伤亡率在原则上低于作战部队,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联邦作战部队由于一直没碰上过正经的恶战,所以反而要比工程兵部队的伤亡率低很多。

虽然这时候的联邦工程兵部队已经装备上了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而且数量也非常多,但是大自然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它从来不轻易认输,总是会在你不小心的时候,给你来个塌方、透水、地震、滑坡什么的,这些地质灾难一旦发生,很多时候都会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不过这些危险和困难,并没有阻挡住各地的年轻人来为自己博取一个好的未来,因为全联邦的姑娘和他们的家长都知道,如果自己家的闺女能嫁给一个工程兵,那么就意味着吃喝不愁了,不过一定要嫁给退役的,还在服役的绝对不能嫁,因为那还意味着,有可能你要当寡妇或者伺候一辈子残疾人。

这种专业的、军事化的建设队伍,再加上数量众多的施工机械做助力,可以把施工质量和施工时间提高到一个在当时非常恐怖的高度和速度,像建造山崖潜艇泊位这种高难度的工程,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打眼、用炸药炸出一个大概来,再用人工进行内部的开凿,每个洞要费时几个月,占用有技术的劳动力上百名,但是有了风钻和大型风钻机械之后,每个洞只需要不到1个月的时间和几十名经过初步培训的风钻操作人员,如果再算上混凝土搅拌机械和浇灌机械省下的时间和劳动力,整个施工时间就会缩短到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

联邦政府除了加大了对这些重点工程的投入之外,还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上开辟了上千个农业合作社项目。联邦政府从台湾抽调了上百名有经验的地方管理人员和几千名合作社社员,到这两个岛上来组织和指导当地的华人和本地人来初步建设农业合作社。

相比起那些工程建设来说,普及农业合作社对于当地人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这两个岛上本来就是以农业为主,虽然种的大多不是水稻而是各种经济作物,但是原理都差不多,组织形式也基本一样。而且这里人少地多,雨水充足,河流众多,自然条件要比台湾和安北等省优越不少,有了联邦政府提供的贷款和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农业合作社这种见效非常快的简单组织形式很快就在两个岛上站住了脚跟,虽说当地人有些懒散,但是谁不愿意多收获多挣钱呢。

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上,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发展军事,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发展农业之外,这两个大岛上还盛产一些矿产和石油。按照原来荷兰人勘探出来的一部分矿产再加上刘芾旅游地图上的标注,联邦政府打算在苏门答腊岛的杜马伊地区、巨港地区、加里曼丹岛的巴厘巴板地区和阿塔卡地区建设5块油气田和炼油厂;在苏门答腊岛的沙瓦伦多、翁比邻、加里曼丹岛的达土角等地,开建大型煤矿和铝土矿;其他诸如加里曼丹岛中部的金矿、金刚石矿、苏门答腊中南部的锡矿等,储量都非常大,品质也非常高。

就目前来讲,单单依靠联邦政府的力量来开采这些矿产,速度会非常慢,因为政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全面照顾,所以,联邦政府发布了私人采矿许可证,并且由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以鼓励国内外的华人来这两个岛上投资开矿。其实现在联邦政府并用不上那么多的矿产,这些优惠政策不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这里加入开发和建设,众人是柴火焰高嘛,政府大多时候还是一个引导者,依靠着自身的信誉,为国民去指明一个发展的方向。

第44章 不是兵员的素质是装备的差距第41章 漏网之鱼第94章 榜样第22章 关键时刻有人要掉链子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竞争力第2章 谈判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6章 战争扩大第28章 流感带来的繁荣第23章 亲王乔治第7章 爪哇第15章 刘芾的计划第8章 哭泣的爪哇岛(一)第105章 博弈(二)第78章 有结束就有开始第12章 大卫的礼物第52章 米切尔的舰队第38章 辛亥革命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57章 B-17第80章 攻心战第126章 礼查饭店第30章 《凡尔赛合约》第108章 新矿工第48章 西海岸我来了第8章 山德鲁制药公司第13章 基础建设第49章 美国海军的计划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45章 美国人也参战了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11章 矿山加铁路,谁也挡不住第14章 迟来的婚礼第40章 第六师团的偷袭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62章 布网(三)第146章 多疑的老板娘第81章 甩买潜艇(二)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3章 难产的合作第42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15章 西部大开发(四)第29章 大阪保护圈第52章 无奈的英国舰队第13章 登陆琉球第58章 反贪反黑第39章 海南岛(一)第28章 流感带来的繁荣第12章 谈判和女友第40章 海南岛(二)第60章 登陆越南(二)第77章 海军条约(二)第27章 新药第52章 无奈的英国舰队第47章 重巡和飞机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22章 给联邦找点麻烦第29章 大阪保护圈第76章 捉对厮杀第10章 权力真空第55章 西残东瘫第40章 第六师团的偷袭第96章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15章 机群第62章 巴顿第26章 冲锋队第100章 关东大地震(二)第12章 大卫的礼物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46章 多疑的老板娘第48章 崩盘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1章 该往哪里走第25章 早上好东京第25章 十九世纪的顶级海军第59章 美国政府的选择第76章 贵族第72章 诱饵(一)第109章 酒吧伤人第69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26章 冲锋队第63章 登陆越南(五)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56章 一战爆发第37章 故人来访第50章 来的都是角啊第44章 革命(二)第39章 海上没啥悬念第4章 复方新诺明第29章 没良心炮第31章 迁都的必要性第65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一)第12章 西部大开发第71章 5万平方公里第6章 抓苦力第15章 西部大开发(四)第99章 关东大地震第154章 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