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未雨绸缪

1928年8月14日,在南海联邦的首都向阳市总统府里,聚集了20多名肤色各异,国家各异的人,他们大多是中老年人,最年轻的也得40岁往上,大家坐在总统府的大会议桌旁,神色都比较凝重,有的低头在桌面上翻动着厚厚的资料,有的咬着钢笔、揉着太阳穴,在苦思着什么。

这是刘芾秘密召开的一个经济问题研究会,在座的除了联邦几位主要的经济学家和银行行长、财政部部长、商务部部长之外,就是大卫的经济顾问团队和犹太人派来的经济专家,这些人在一起已经足足开了3天的会议,终于从各方面的数据中,认定了这次的经济危机很可能会爆发。

同刘芾在记忆中的一知半解吻合的是,这些专家们也都一致认为,德国是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主要源头,其次就是英国和美国。德国的主要问题就是战争债务问题,庞大的数额已经压得德国政府接近崩溃,而英法等国却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工业不接受德国用工业产品偿还债务,这使得德国的工厂大量停工,失业率逐渐增高;

英国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战后失血过多,但是它还要维持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殖民地的统治,而在这段时间里,各个殖民地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爆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独立和革命运动,这让英国政府不断的失血,无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恢复国内经济上。

美国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它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有问题。在柯立芝上台之后,这位总统和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一直致力于减税和缩小政府规模上,对于经济问题,这位美国总统主张政府尽可能少的去干涉,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应该让商人们去通过自有贸易来自行解决,结果这种政策虽然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在金融监管上就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致使美国股市的投机行为日渐严重。

另外为了防止德国倒向苏联,美国在德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帮助德国恢复经济,但是这些投资缺因为法国对德国的仇恨而无法获得效果。这样一来。美国购买的德国国债和大额投资就有可能成为一笔笔烂帐,这也让美国的股市充满了危险。

最终,还有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南海联邦。在一战中。南海联邦获取的经济利益甚至比美国还多。大量的船只、纺织品、药品、粮食、木材订单让联邦有了充足的财力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但是在战后。联邦政府不仅没有帮助欧洲各国缓解经济困境,反而通过各种工业产品来进一步挤占欧洲的市场,更加重了欧洲各国的经济负担。

虽然知道了经济危机的起因。但是在座的这些人包括刘芾都没有办法去阻止这次危机的爆发,因为谁也不能把这些国家都叫到一起,然后听从统一调度,去共同努力化解这次危机,所以这次危机是无法避免的,目前只能是想办法让联邦、异色列和大卫、施耐德等相关国家和公司在这次危机中尽量减少损失,至于其他国家,对不起了,真顾不过来。

相比较起来,异色列的危机最小,因为它还处于建设阶段,基本都是花钱买商品,还顾不上出口贸易啥的,所以这场危机对它来讲,反倒是个好事,因为物价便宜了。

与异色列相比,南海联邦的危机也不是最大,因为联邦的经济比较独立,而且它位于亚洲,不仅国内有比较不错的消费市场,在它的身边还有另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虽然目前中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整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架不住中国人多啊,几亿人的市场,稍微培养一下,就够联邦吃喝不尽的,所以说联邦虽然有危机,但离致命还远,只限于造船、电子、汽车等少数行业受到的波及比较大。

而大卫的电器集团和施耐德的能源集团所受到的冲击就要大很多了,首先他们的公司发展重点都在美国,而美国将会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其次,他们经营的产业都是比较容易受到冲击的行业,电器、汽车属于高消费,饭都快吃不上了,谁还去买电视冰箱啊;石油产品属于能源,工厂停工倒闭,汽车销量下降,那就意味着需要能源的少了。

这一大堆经济学家们很快就为异色列和南海联邦制定好了未来应付经济危机的对策,无非就是降低联邦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工业方面,然后把出口目标从以欧美为重点开始向亚洲转移。

但是在为大卫和施耐德这两个大集团出谋划策的时候,却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大家想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出一个能让这两个集团在经济危机中全身而退的办法,最终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要从现在开始收缩自己的业务,开始减产或者停产,解雇一部分员工,只保留住一部分核心业务。虽然这种方法有些自宫的意思,但是与其等到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再调整不如提前就开始慢慢过渡,这样的损失还要小一些。

对于这个结果大卫也无可奈何,既然这些专家们都开出了药方,其中还有他自己集团中的经济学家在座,这个药方的成色就不用怀疑了,剩下的就是照方抓药,按时服用。看到大卫那一脸的不甘心,刘芾强压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住了自己本来要提出来的一个提议: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能不能利用股市在牟利。

在后世中,刘芾见过很多人为造成的经济危机,有很多人和机构都被卷入了其中,甚至国家都损失惨重,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正是利用这些危机,赚取了极大的利润。不过刘芾最终还是忍住了没说,因为他本身并不了解这些金融技巧,在这种时候,如果大卫一意孤行的去股票市场中捞取好处,成功与否,都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大卫成功了,那么大卫就会成为美国金融界甚至美国政府的敌人,那么以后大卫在美国的业务发展就会收到很大的限制,搞不好还要牵连到其他人的头上,如果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敌意和重视,大卫和刘芾不管如何去掩饰,他们之间的关系总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大卫不成功,平白损失了更多的资金,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刘芾深知大卫的脾气,在这种时候,只要给大卫一个能够减少他损失的可能性,他就很可能去全力以赴的争取,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鸡贼。

至于其他人包括犹太人会不会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牟取暴利,那就不是刘芾需要关心的了,如果不是担心大卫和施耐德的公司会遭受灭顶之灾,刘芾甚至不想去干涉这次经济危机,他想看一看在联邦政府的控制下,联邦的经济实力到底有多强,经不经的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因为按照常理来说,东南亚这边还不算是重灾区,适当的受点折磨不光对人有好处,对一个机构或者一个政府都是必要的。

但是大卫和施耐德的集团对于联邦的发展来说还是挺必须的,目前刘芾的个人产业早已经不再是联邦的唯一经济来源了,虽然联邦国内还没有发展出来像安德鲁电器这样的世界级跨国集团公司,但是联邦产品在大部分品牌都已经走出了国门,经过了市场的认可,联邦的出口贸易已经成熟了。(未完待续……)

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44章 英国支援舰队第78章 海军条约(三)第120章 罗德岛第70章 99年的坑人证第33章 菲律宾有动静了第25章 菊凋零第105章 博弈(二)第6章 抓苦力第42章 装甲车和重机枪第79章 南美ABC第14章 骑着摩托去放牛第47章 大卫的三封电报第19章 金兰湾第50章 飞机二第5章 上当了第27章 寇养的挺肥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48章 崩盘第134章 我们将何去何从第3章 行踪泄露第60章 登陆越南(二)第71章 战略轰炸第44章 不是兵员的素质是装备的差距第63章 不一样的坦克第20章 问题第48章 民国(四)第15章 基隆级驱逐舰第118章 电视台第76章 捉对厮杀第89章 轰炸中部城市第45章 战争的滋味第42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7章 黑一下美国人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31章 旗舰的下场第24章 赌约第64章 登陆越南(六)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3章 各怀鬼胎第43章 投降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63章 取证第39章 珍珠港(二)第39章 海上没啥悬念第39章 珍珠港(二)第156章 不怕睡错床就怕站错队第6章 宝船第10章 最后的装甲车第6章 再次谈判第96章 如此相似第84章 得手第31章 伦敦上空的鹰第50章 火药桶要炸!第29章 大阪保护圈第52章 无奈的英国舰队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54章 实力对比(二)第1章 难题第40章 第六师团的偷袭第25章 十九世纪的顶级海军第72章 诱饵(一)第8章 备战第130章 怀疑第5章 上当了第24章 三路并进(二)第91章 对垒第132章 他的奋斗第25章 新鲜的大黄鱼第13章 基础建设第61章 布网(二)第53章 活话剧(一)第48章 台湾空军第143章 车祸(二)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07章 西澳矿区第99章 关东大地震第98章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三)第24章 去欧洲卖套餐第54章 实力对比(二)第77章 拉灯弹第42章 登陆第87章 调整第76章 贵族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71章 5万平方公里第73章 运河与南美洲第60章 布网第22章 进攻澳洲第34章 偷袭成功第37章 故人来访第32章 奥运会第71章 安南第147章 危险且**的一夜第78章 撒达母炮第28章 北极熊游过来了第48章 西海岸我来了第61章 名不副实第149章 大搜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