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亚洲人民的亚洲

这种孤立主义情绪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在美国国内越来越有市场,在1936年初,《纽约时报》曾经在全美国做了一个抽样调查,题目是关于如果欧洲或者亚洲再次发生大战,美国是否应该参战。而调查的结果非常的一边倒,有超过96%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参战,他们认为与其用美国年轻人的生命去开拓美国的海外市场,远不如用美元去开拓划得来,至于说要为美国人民开拓未来的生存空间的说辞,随便一个美国人就会啐你一脸:我们美国大陆上还有N多的无人区和森林,自己家里都住不满人,开辟你奶奶个熊的空间!

美国人民的这种想法,严重的影响到了美国政府的对外决策,就算是罗斯福这样的优秀领导人,也无法在美国这种政治体制下去违背全民的意志。尽管在罗斯福政府中包括罗斯福本人都对未来的局势忧心忡忡,但是这时的民主法制却恰恰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罗斯福政府所担心的并不是欧洲局势,哪里有英国的那些长袖善舞的政客们在斡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欧洲就算是发生了战争,对于美国、准确的说对于美国的大资本家们并不是什么坏事。

别忘了美国是如何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那还不是在一战中趁机向欧洲交战双方卖了好几年的物资装备,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一举成为了战争的最终获益者。如果没有那个该死的南海联邦也跟着凑热闹的话,美国还会赚的更多。

说起南海联邦。这才是美国政府最为担心的一个国家。从双方在一战之后撕破脸之后,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就被南海联邦一点一点的清除干净了。最近的一次是南海联邦利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机,与中华民国政府突然间打得火热,不仅归还了台湾岛的主权,还在上面弄了一个什么经济特区。

南海联邦依靠着这个经济特区,采用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把联邦的商品卖得满中国都是。采用了联邦的技术和设备,再加上中国的极度便宜的劳动力。从这个经济特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在质量上不次于欧美国家,还在价格上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同类商品。

再加上南海联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民族同一性上又非常接近,所以在文化、习惯上,由南海联邦所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远远要比西方人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和中国人的口味,光从文字商标上看,联邦的商品就可以说是中国的商品。更有亲切感。

这几种优势集中起来的最终体现,就是欧美各国在中国大陆原本就被南海联邦挤占得没有多少的市场份额瞬间就损失殆尽,那些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欧美产品除了堆积在码头仓库里发霉之外,卖破烂都没人要。

在中国和东亚仅存的一些欧美商人和公司,在1933年之前就完全退出了东亚和中国市场,目前在这里能够和南海联邦稍微竞争一下的。也就是印度和苏联了,而且这两个国家也都是仗着靠近中国边境,而且那里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才阻止了那些合资商品的大规模进入。

不过这种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有了经济特区的资金支持。民国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铁路网,随着铁轨的铺设。合资商品就会进入那些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到时候的结果不用猜也是一边倒的结局。

更让美国政府乃至西方政府头疼的是,南海联邦除了在经济上独霸东南亚之外,还在政治上大力排除西方势力。它先是打垮了由英法美等国支持的R本,并成功的把R本分割成了2个事实上独立的国家,让西方政权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有力的落脚点来向这一地区进行渗透。

然后,南海联邦又利用英国急于遏制苏联和法国的机会,强拉着中华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坐在一起,把原本由英国控制的中国海关关税给收归了中华民国,这样一来,中华民国政府就全面倒向了南海联邦,西方政权在这里唯一的存在感和话语权也没有了。

现在欧美各国在东南亚唯一还能保留的就是各国的租界和在租界中的治外法权了,但是随着各国在此的经济利益的减少,租界里已经没有什么外国公司的存在了,租界的地价一落千丈,除了少数的各国侨民和使领馆在此落脚,大多数租界都逐渐变成了鬼城,就算是中华民国政府不提出废除租界,各国政府在这里也没有任何利益可以诉求了,反倒成了各国政府的一个包袱,因为维持租界治安和驻军都是要花钱的。

眼看着南海联邦把东、南亚洲慢慢的收入囊中,经营成了铁板一块,美国政府和部分美国财团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任何牵涉到干预别国或者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决议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国会被否决,而提出这个决议的人或者团体,也会被美国国内的各大报纸骂得狗血淋头。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因为到了议员、州长的竞选季,当初曾经提出过这种提案的个人或者团体还会因为曾经的这种政治倾向而损失大部分选票,美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警告了那些不安分的好战份子:咱们老百姓虽然没权利管住你的思想,但是有权利不给你Y的投票,我看你当不上议员,当不上州长,你去哪里再得瑟去。

总之,美国政府被经历了一战又经历了大萧条的饱尝了苦难的美国人民给绑架了,他们除了能够在南美洲再展现一下这个世界强国的风范之外,其他的世界事务就别找美国政府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极端怕媳妇的男人,你约他晚上出去吃个饭喝个酒,那不是在关照他,而是在害他,因为他需要向媳妇汇报自己的动向,下班不按时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还敢出去喝大酒,这是回家跪CPU的节奏。

除了英法美这些老牌的强国,刘芾还关注着另外的3个国家,他们就是德国、苏联和异色列。

关注德国和异色列,那应该是刘芾的本质工作,因为南海联邦在这两个国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他还指望着这两个国家在未来的战争中成为南海联邦的最大助力呢。但是苏联有什么可关注的呢?从地理位置上,双方的关系上,这时的苏联和南海联邦基本挨不上边,既远又偏还没共同语言。

自从红色革命之后,苏联为了巩固其革命成果,抵御来自西方的干涉,它在欧洲开始收缩其势力范围。在成功的挫败了国内武装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之后,苏联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其中以丧失的部分俄国时期的领土为最。

在列宁去世,斯大林掌权之后,苏联开始动用了全部的精力开始国内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1936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和德国不相上下,但是在国内的人民生活水平上,还明显低于欧洲各国。

当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也迅速崛起,由于苏德两国领土接壤,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苏联与德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因为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唯一政党国社党是个反共产主义的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苏联与德国之间肯定会有冲突。

第71章 小胡子的德国第72章 世界第一铁矿第47章 民国(三)第20章 按兵不动第23章 三路并进第11章 矿山加铁路,谁也挡不住第123章 错误的评估导致错误的决定第77章 他的理想第125章 上海行第37章 有点紧张第153章 越柬复国军第70章 外籍军团第51章 战备(一)第43章 革命(一)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17章 准备登陆第9章 晕倒第47章 民国(三)第20章 该出去走走了第45章 战争的滋味第34章 偷袭成功第27章 寇养的挺肥第25章 夫人外交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24章 三路并进(二)第60章 英国人也忍了第91章 对垒第132章 他的奋斗第72章 世界第一铁矿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5章 得寸进尺第19章 装甲集群第17章 浑水摸鱼第51章 鱼雷攻击机第37章 菲律宾大泥坑第56章 雷达第15章 刘芾的计划第4章 德奥统一第41章 空袭新加坡港(六)第67章 联邦军队的进攻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51章 试验性生产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27章 三路并进(五)第43章 革命(一)第149章 大搜捕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战第59章 麦克阿瑟第60章 布网第137章 标准的力量第36章 衰落的德国第156章 不怕睡错床就怕站错队第50章 来的都是角啊第27章 新药第52章 战备(二)第28章 流感带来的繁荣第25章 三路并进(三)第33章 山本的遗言第100章 关东大地震(二)第51章 海面上的阴影第85章 野战第45章 战争的滋味第41章 海南岛(三)第15章 刘芾的计划第14章 迟来的婚礼第46章 骚扰第75章 7、8、9三个省第8章 越乱越好第8章 哭泣的爪哇岛(一)第16章 英法德宣战第156章 不怕睡错床就怕站错队第126章 礼查饭店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9章 全民战争第36章 摩拳擦掌第38章 珍珠港第72章 世界第一铁矿第27章 大阪师团第95章 大卫走了第32章 奥运会第44章 不是兵员的素质是装备的差距第69章 坑人的矿业公司第71章 小胡子的德国第16章 英法德宣战第139章 狮城谍影第61章 登陆越南(三)第22章 问题(三)第122章 给联邦找点麻烦第41章 海南岛(三)第62章 迁都第24章 伯爵庄园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33章 菲律宾有动静了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岛(三)第60章 中将的计划第34章 偷袭成功第19章 装甲集群第94章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