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

第220章 义释刘芳亮 夜色如墨,凉风乍起。五屯所城外,战场上遗留了无数尸体,伤员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今日这一仗,战事并不激烈,但死伤甚重。当然,死者大部分都是无辜的难民。忠贞营中披甲精锐不多,很多都是强拉的壮丁,不习战阵,伤亡很大。

春秋无义战,今日之战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意外之喜是,赤军活捉了刘芳亮。

“爵帅,我军活捉了刘芳亮!”教导局长褚永培闯入中军大帐,兴冲冲地说道。

帐内点著数支马灯,丹初正凑著灯光批阅文书,闻讯大喜,起身问道:“刘芳亮现在何处?”

“还有俘虏营里。他原本就得了热病,身体尚未痊愈,又受了伤,故被我军俘虏。傍晚时,有俘虏指认,一审讯,果真是刘芳亮。”

“很好,”丹初在帐中来回踱步,说道:“立即带他过来见我。切记,对他客气一点。”

“我晓得。”褚永培告辞而去,未几,带回一员三十多岁的壮汉。

他右手绑有绷带,显是受了伤,脸色苍白,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立而不拜,态度桀骜不驯,镇定自若,见惯大风大浪。

“你便是刘芳亮?”丹初不以为忤,问道。

“正是。”刘芳亮昂首说道,斜视丹初,似有睥睨之意。

“刘芳亮,你已是我军俘虏,还敢无礼?”禇永培喝道,怒目相向。

“病而被俘,非战之罪也。阁下要杀要剐任便,只是我膝盖太硬,此生只拜大顺皇帝,不拜他人。”

“混帐!”亲兵队长岑勇喝道,持剑逼向前来。

“退下!”

“爵帅!”岑勇喊道,甚是不甘,见丹初神色凛然,只得恨恨地退后两步。

“壮士!赐坐!”

刘芳亮大喇喇地坐下,态度稍稍收敛。

“听说,明远是长安人?”

明远?岑丹初竟知道他的表字,还知道他的家乡?

刘芳亮大感意外。他本是个粗人,粗通文墨,战功赫赫,大顺建国时被李自成封为磁侯,身份显贵,故而起了表字。不过,大顺将领多为粗人,平时很少以表字相称。

“刘某确是长安人。”刘芳亮的态度缓和不少,语气也不那么生硬了。

“哪一年投的军?年方几何?”

“崇祯五年,年方十七。”

天启七年(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饥民起义,杀死知县,占领县城,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当时陕西巡抚怕朝廷怪罪,隐匿不报,陕北农民起义遂成燎原之势。

次年为崇祯元年,高迎祥起兵响应。大约在崇祯二年、三年之交,李自成、张献忠参加起义。

刘芳亮于崇祯五年起义,在大顺军的资历已经很深了。推算下来,他已投军十七年,今年三十四岁。

作为闯军前部正印先锋官,刘芳亮马快枪急,号称“白马银枪无敌将”,绝非浪得虚名。

“那巧了,”丹初笑道:“咱们既是同乡,经历也相似。我于永历元年三月正式投军,入宣国公麾下为卒,时年也是十七岁。”

犹豫片刻,刘芳亮违心地说道:“将军文韬武略,练兵有方。刘某为粗人,不敢望将军项背。” “哎,”丹初起身说道:“某为少年时,便仰慕明远风采。‘白马银枪无敌将’,‘罗成在世,赵云重生’,胯下闪电白龙驹,掌中梅花亮银枪,想想就令人神往。

“商洛山之战,明远一昼夜水米未进,以银枪连挑官军数名将校;朱仙镇之战,大败孙传庭,歼灭官军主力;河北之战,京畿以南官军尽皆披靡;山海关之战,力压关宁铁骑;潼关之战,领兵直扑鞑子大营……”

丹初不吝溢美之词,寥寥数语,勾勒出刘芳亮的传奇一生。

抚今追昔,刘芳亮亦不胜感慨。

鼎峰时,他曾独当一面,统率二十五万大军,扫荡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明军。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明军悍将皆被吓阻,不敢北上勤王。李自成顺利攻占京师,崇祯被迫自缢。

如今英雄日暮,刘芳亮只得与刘希尧抱团取暖。今日大败,刘希尧被杀,刘芳亮被俘,已然穷途末路。

好在岑丹初语气恳切,刘芳亮还有一线生机。

他不假思索,说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将军谬奖,芳亮实不敢当。若有他事,将军但说无妨。”

“爽快!”丹初赞道:“明远兄是我前辈,又是我同乡,我决无杀戮之意。相反,我会释放明远兄,释放忠贞营俘虏,归还缴获的战马、军械。”

“爵帅!”帐内众将齐声惊呼,全都是匪夷所思的样子。

不杀俘也就算了,善待俘虏也就算了,怎么还要尽数释放,还要归还武器,这不是纵虎归山吗?爵帅是不是突然糊涂了?

刘芳亮亦半信半疑,不知岑丹初又要耍什么花招,反问道:“将军此话当真?”

“哈哈哈哈!”丹初大笑,说道:“我岑丹初向来信守诺言,说出去的话从不反悔。今夜已晚,明天吃过早饭,我连人带马一起释放,军械甲仗一道归还,决不食言。”

禇永培见丹初已作决定,附和道:“刘芳亮,赤军对敌人从不手软。抓到鞑子,格杀无论,抓到绿营,必斩其右手,削其耳鼻。今日爵帅作此义举,是没把忠贞营看作敌人,而是当作了盟友。此中好歹,你要知晓。”

“爵帅仁义,芳亮不胜感载!”刘芳亮大喜过望,起身单膝跪地,向丹初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丹初上前扶住他,郑重其事地说道:“之前,我便遣使向李赤心、高必正通好,想必明远兄有所耳闻。李、高二人受陈邦傅蛊惑,不明真相,使我两军多有误会,乃至今日有此战斗。

“我立志抗清,故创立赤军,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忠贞营兵强马壮,与鞑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是我赤军的盟友。

“今日,我们不打不相识。明日,我还将遣使通好,请忠贞营进取柳州。明远兄见到高夫人、李赤心、高必正、党守素、刘国昌诸公,请转达赤军通好之意。今后,赤军与忠贞营应当相互提携,矢志抗清。”

忠贞营之所以谋取南宁,实因刘希尧、刘芳亮二人。丹初对此心知肚明,并未点破。

刘芳亮也急于修好,说道:“爵帅放心,我必会游说忠贞营诸将谋取柳州。不过,若爵帅允许忠贞营借道走浔江北岸,则此事必成无疑。”

丹初不假思索,说道:“若忠贞营约束队伍,不事掳掠,赤军可以借道。”

“有爵帅这句话,芳亮有把握说动李赤心。若事不成,愿提头向爵帅谢罪。”

丹初笑了笑,农民军将领,就是这么朴实。忠贞营备受排挤,已然山穷水尽,又缺少像孙可望、李定国这样的枭雄。有实力无野心,老兵犹在,队伍已然涣散,这样的忠贞营无疑是赤军最理想的盟友。假以时日,待赤军壮大之后,收编忠贞营又有何难?

丹初令人备酒,为刘芳亮送行。

临别之际,刘芳亮再次拜射,说道:“爵帅,大恩不言谢,咱们后会有期。”

丹初和他喝了一满杯酒,意味深长地说道:“明远兄年富力强,骁勇善战,不应在忠贞营屈才。他日,兄若在李赤心、高必正那里受了委屈,不妨屈尊到我赤军。我必恭迎兄于十里之外,拜兄为上将军。”

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297章 破城第231章 耿仲明畏罪自殺第129章 破城356.第356章 义师响应357.第357章 虎贲大败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104章 祸起萧墙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182章 報捷356.第356章 义师响应375.第375章 会盟衡州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390章 毁佛铸币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249章 奇襲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二十章 募兵第197章 出營野戰355.第355章 持重封锁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297章 破城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350章 会师金陵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132章 征蠻將軍印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383.第382章 先湖广后江西第192章 定虜伯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115章 民心之辩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399章 清军崩溃360.第360章 三迭三胜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102章 反攻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九章 管隊第208章 伸張大義第420章 襄阳?南京?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413章 掘壕围城第六十章 土司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第394章 强攻北门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八十二章 輕松破敵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29章 破城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166章 辦公司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