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進取永安

阳朔距平乐只有不到六十里陆路。明军攻下阳朔,平乐清军惶恐不安,竟有守将派密使前来约降。

半年前,清军进取平乐何其顺利,明朝守军大多不战而退。如今时移势易,轮到明军反攻平乐,清朝守军亦不敢抵抗,争相投降。

也难怪,平乐的清军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广东义军蜂起,李成栋安于现状,无意增援广西;江西的金声桓与他类似,原是左良玉的部将,虽已投降满清,却把江西视为禁脔;湖广清军最强,有三顺王所率的汉军,却刚刚经历桂林之败,更不可能救援平乐。

平乐府各地守军无力抵抗明军,要么投降,要么逃走。有的人可以投降,有的人却只能逃走。

岑丹初很受触动,军队没有灵魂,就没有士气,就没有纪律,就没有战斗力。将领所求只是保全宝贵,根本不会死战。敌军一旦来临,战场形势一有变化,他们就会随时调整立场,或降或逃。

明朝恩恩侯陈邦博,满清大将屠列鼇,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曾是平乐府的主人,却并不敢战,敌人一来,就拱手相让。陈邦博、屠列鼇的军队不堪一击,在明清军队金字塔中,大致位于最底层,相当于菜鸟。

焦琏的督标,战斗力显然在菜鸟以上。就连左协来说,各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粮食充足、纪律严明。

但是,不得不承认,督标仍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服从于统帅的个人权威,于乱世艰难求存。

什么是军队的灵魂?军队的灵魂应当包括多个方面:信仰和价值观、纪律和忠诚、团队合作和职业操守、士气和斗志、文化和传统……

闲暇时,丹初会询问士兵:为何加入督标?

士兵的回答五花八门,但不外乎以下几种:当兵吃粮、养活家眷、走投无路。偶尔会有人说,当兵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大明。

还有一个经常问及的问题:今后有何打算?

士兵的反应更加迷茫,答案大多是:争取立功,升官发财;攒钱;跟著走,走到哪是哪。

得著手准备塑造军队灵魂了。

虽说目前地位尚低,不足以独立成镇,但是,假若一切顺利,按照现在的战争节奏,丹初只需要再立下两次大功,就可以连升四级,有望跃升为马起蛟、白贵、赵兴这样的总兵官。

机会很快就来了。

八月五日,明军大举进攻平乐。清军只坚守了一天,就有守军约为内应。

七日,明军破城,清军大将屠列鼇率部突围,向贺县退去。

此次东征,贺县归广西巡按鲁可藻进攻。焦琏以鲁可藻军弱,打算派兵增援。

鲁可藻争强好胜,愿率所部三千兵马星夜追击,若力有不逮,再请焦琏派兵增援。

丹初献计道:“李自成枭雄也,兵马最盛时,号称有百万之众,一旦战败,势穷力孤,丧命于九宫山团勇之手。屠列鼇已经穷途末路,只需派轻骑数员,传檄贺县团练,就可轻松收割屠列鼇项上人头,何必亟亟于派兵征剿?”

果然,不久之后,贺县传来消息。当地土人袭击屠列鼇,枭其首,传送平乐。

焦琏大悦,自率督标坐镇平乐,分遣诸将攻略平乐府各州县。

诸将多争夺好地,又以荔浦、昭平、恭城三县最受欢迎。最后只剩一个永安州,又穷又僻,没人愿意夺取此地。

原来,永安州虽是个散州,知州从五品,但非常穷,远不如荔浦、阳朔等县。城池非常小,只有三座城门,方圆只有二里。

汉民占总人口不到三成,瑶人、侗人占七成以上。永安州离大藤峡不远,境内瑶人受大藤峡瑶侗起义影响,叛服不定,时常起义。

环城皆山,易守难攻,进攻者不便展开兵力,守城者可以依险防御。城外有小块河川平原,可以种植粮食。气候多变,秋天疟疾猖獗,潮湿多雨,雨水充沛,河川漫溢。

总之,永安州在桂东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官吏大多视如畏途。

诸将自恃功高,去永安州也捞不到好处,自然没人愿意攻占永安。

丹初得此消息,向焦琏自告奋勇,愿以左协不到五百兵马,替督标攻占永安州。

永安州再怎么差,好歹也是块地盘啊。虽说,以丹初的资望和实力,尚不能独镇一县,不妨先率军到永安州一游,一来增加历练,二来了解下地方县政。

毕竟,蚊子腿也是肉,永安州虽小,毕竟也是个散州。历史上,太平军夺下的第一个城池就是永安,还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呢。

焦琏虽有犹豫,还是答应了丹初的请求。

八月十二日,岑丹初率领督标左协离开平乐,十三日抵荔浦,十四日下午抵新圩,离永安州只剩二十里。

广西七山一水二分田,城池多依水而建。城池之外,商埠集镇亦多依水,常常称为“圩”或者“墟”。

明朝多在水陆要冲设置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等机构。新圩亦设有巡检司,隶属于永安州知州。

原以为,巡检司的人早跑了。没想到,巡检司里早就侯著一众官吏,并且已经剪去了辫子,换好了明朝官服,早早出门迎接。

为首一人戴二梁冠,用银革带,佩药玉,戴黄绿赤三色绶,著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带众人叩首在地。

他手里捧著黄册和鱼鳞册,遥见丹初骑马过来,大声说道:“永安州知州韦时中,参见大帅。”

这一身装束,倒惊呆了丹初。他见过明朝官员的公服和常服,却没见过这等冠服。

何云是常熟籍缙绅,已成为丹初的幕僚,向他凑近说道:

“琢如,这是朝服,用于大祀、庆成、进表、传表等重要场合,一般情况下不会穿。知州这样穿,意在郑重,正式向你请降。”

这知州,竟然如此卑下。丹初不免有些轻视,面无表情地说道:“起来罢。”

韦时中起身,见丹初如此年轻,不由得大为惊讶,说道:

“前日,卑职收到焦大帅行文,即决定留发易服,出城恭迎大帅。卑职斗胆问一下,大帅可是在桂林之战中夺旗斩将的白马将军岑公?”

丹初笑笑,觉得这知州似乎有点货色,拍马屁的功夫有些了得,不像是正途科甲出身,便说道:“便是在下。”

韦时中故作惊讶,说道:“果真是气宇轩昂,人中龙凤。将军驾临永安,实乃永安百姓之福。”

何云取过黄册和鱼鳞册,算是接受了韦时中的归顺。

丹初笑问:“你这黄册和鱼鳞册, 准确吗?”

黄册记录人口,极不准确,根本就不具备参考价值,但囿于祖制,官府仍要定期更新黄册。

明初以后,人口大量流散,官府无力掌控基层,官吏只得伪造黄册。最省事的,就是往后延长人员的年龄,其他不作变动。因此,明朝的黄册上,常有人员年龄达到一百多岁、两百多岁。

鱼鳞册则记录耕地情况,是官府收取田赋的重要依据,相比黄册较为准确。

不过,大户可以隐匿田地。县衙户房里的书吏父子相承,亦把鱼鳞册视为不传之密。户书持有的鱼鳞册,与县衙里的鱼鳞册往往不同。

韦时中瞟了丹初一眼,说道:“不敢隐瞒大帅,黄册不足看,鱼鳞册亦不足深看。”

有意思。丹初看了眼韦时中,见日落西山,便转移话题,问道:“城内的清虏呢?逃了还是降了?”

韦时中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不敢隐瞒大帅,永安的清虏原本不多,一百多守兵早已逃窜。剩下的守城兵都是土兵,已经易服投降。”

时辰已晚,明军不便入城,免得中伏。丹初决定在新圩宿营,待明天再入城,便对韦时中说道:“本帅今晚不入城了,你和县丞、主薄留下来,陪我聊聊天。”

韦时中不敢拒绝,也不敢劝丹初入城,说道:“诺。卑职在此备有厨子、食材,敢问大帅,是否让厨子准备酒食?”

何云使个眼色,丹初会意,说道:“不必了。今晚由我军中的火夫准备酒食。”

这个知州,有点意思,不是个真君子,倒像个真小人。

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288章 田源增灶第八十章 合陣第233章 寧國公第242章 醞釀大計358.第358章 报仇雪恨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92章 定虜伯第101章 结为兄弟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54.第354章 围点打援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205章 蛇吞象第六十八章 訪賢378.第378章 厘定官制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301章 投名狀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二章 參軍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八十章 合陣380.第380章 千古罪人洪承畴360.第360章 三迭三胜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44章 授旗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五章 殲敵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292章 回師桂林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366.第366章 孙可望兵败宝庆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192章 定虜伯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339章 聯合賜姓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03章 党同伐异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79章 滿虜來襲第九章 管隊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331章 太后第106章 内斗失机第101章 结为兄弟第144章 授旗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一章 告急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七十二章 聯姻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败南京第173章 閨房密議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一十九章 勒捐381.第381章 朱成功兵败南京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128章 攻城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306章 南越王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