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骑砍与追杀

丹初再次与焦琏会合,眼神亢奋,说道:“爵帅英明,我军踊跃向前,敌阵已乱,破之必矣!”

焦琏哈哈大笑,声如洪钟,说道:“战场之上,变化莫测,不到最后,胜负未知。敌军前弱后强,前阵已经动摇,当以倒卷珠帘破敌!”

诗曰“倒卷珠帘上玉钩”,词曰“帘卷日长人静”。

倒卷珠帘战术由隋朝大将王杨爽所创,要诀为“以弱挡强,以强击弱,驱溃攻主,挡者,无不溃败”。简而言之,就是驱使溃兵冲击本阵,促使敌军兵败如山倒,达成类似雪崩的效果。

丹初豁然开朗,笑道:“爵帅用兵如神,今日破敌必矣!”

赵兴、马起蛟等骁将亦率标兵在左翼,人人逞勇,个个争先,清军左翼已现颓势。

诸将在焦琏的率领下,压向清军中军。

清军左翼骑兵不敌,或往后撤,或撤向中军,践踏自家步兵。一时间,清军偏左翼步营位置,人仰马翻,混乱不堪。

“呜呜呜!”何腾蛟终于反应过来,指挥旗鼓吹响号角,驱使前军主力发起冲锋。

前军早已与敌接触,何腾蛟此举纯粹是马后炮。不过,响彻云霄的号角声再次激发了明军的士气。即便是永安镇的新兵,看到己方主帅如此神勇,看到清军渐落下风,无不备受鼓舞,热血沸腾。

战场上就是如此,胜负本无常理,强弱亦常易势。为主将者,或逆势而上,或顺势而为,真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步一营也赶了过来,营长魏国松远远地叫道:“大帅,国松来也!”

步兵赶到,可知敌阵已经动摇,前沿已被己方突破。丹初大喜,说道:“来得正好,随我一起破敌!”

魏国松曾是焦琏标营队长,与焦琏相熟。焦琏见到他亦是喜出望外,笑道:“好小子!今日亦成骁将矣!”

明军骑兵与步兵相继会合,与清军展开混战。清军阵脚动摇,渐渐不支。孔有德见状,驱使汉军八旗出战。

桂林城北多山水,有伏波山、迭彩山等山,又有漓江,地势不平,不利于骑兵冲击。汉军八旗人马不众,又被败兵挡住道路,急切之间凑不上去。

何腾蛟在阵后看得分明,知道情势已急,下令后军接战。督标亲军为此战的总预备队,亦投入战场。何腾蛟此举,已是孤注一掷。

明军加入了有生力量,士气再振。清军精锐尽在后队,想接战却使不上力。

战场形势此消彼长,清军渐渐不支,明军越战越勇。

大约在午初时分,孔有德见势不对,下令撤退。清军后队变前队,汉军八旗在前,绿营在后,争相溃逃。

从明军开城门到清军溃败,大概只有一个时辰。从焦琏挺军出战到清军撤退,还不到半个时辰。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兵团之战,竟在瞬间演变成了混战,简直就是虎头蛇尾,令人始料不及。

战场胜负已分,明军乘胜追击。战前有多煎熬,追击就有多爽快。明军痛打落水狗,新兵亦踊跃向前。此战大胜,若拿不到一两个首级,回到军中连吹牛都没材料。

号令已乱,焦琏不遑多让,接替何腾蛟指挥前军,下令步兵留下剿杀清军步兵,骑兵放过清军步兵,前往追击清军骑兵。

军队战败之时,往往兵败如山倒,清军亦不例外。清军连营垒也不要了,直接向灵川县方向退却。

究其原因,在于八旗兵少,主力多为绿营,收编自投降的明军,战斗力并不强。

入关之后,八旗征战南北,伤亡很大,减员严重。满洲、汉军人口少,兵员潜力严重不足。每临战斗,八旗习惯驱使绿营在前卖命,胜则夺为己功,败则率先逃窜。

这次,孔有德因循守旧,把八旗精锐放置在后队。没想到,焦琏却不按常理出牌,竟然以弱胜强,击破清军战阵,真是不可思议。

丹初收拢永安镇骑兵,聚合标营骑兵队、亲兵队、火枪队、步兵营骑兵哨,共得四百骑兵,追击清军骑兵。

其余各镇与永安镇类似,各有四五百骑兵,合计不下两千骑,骠骑如风,争先恐后。

沿途皆为清军败兵,有骑兵亦有步兵,反正都无心战斗,争相逃命。有的人逃跑不及,割去辫子,跪于地上求饶。有的人丢弃武器辎重,轻装上阵,只求跑得更快一些。

明军骑兵尽情收割清军人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逼近灵川县,清军试图依托灵川县城建立防线,收集溃卒。怎奈明军追击太快,败兵尚未入城,明军已经追到。

清军无心恋战,再次后撤。需知灵川县位于漓江之西、甘棠江之南,属于绝地。清军若要坚守灵川,将背水一战,凶险至极。

明军再往前追,一直追到甘棠渡。甘棠渡顾名思义,是一处渡口,架有浮桥,位于甘棠江与漓江交汇处,连接漓江东西两岸,地位至关紧要。

孔有德急令缐国安断后,死守甘棠渡,确保浮桥安全,尽可能多地收拢溃卒。

缐国安出身于东江镇,追随孔有德多年。孔有德位列三顺王之首,所部诸将以缐国安功劳最大、职位最高。他追随孔有德在登州兵变,渡海降清,从入关,破李自成,可谓一员骁将。

此刻,兵败如山倒,乱兵已失去理智,疯狂冲击浮桥,互相踩踏。缐国安也不敢背水一战,只得先渡江至漓江东岸,在浮桥两侧埋伏弓箭手、鸟枪手,接应乱兵撤退。

他还想部署刀斧手,以便情急时砍断浮桥,但步营退得慢,尚未退至甘棠渡。偶尔有步兵经过,大多已经丢弃武器。

下午申正时分,清军大队溃兵涌到。明军先锋如影随形,亦已追至,大肆砍杀。

浮桥狭窄,清军步骑互相拥挤踩踏,彼此绝不相让。前有漓江,后有追兵,每个败兵都命悬一线。生死面前,怎能相让?

清军急于求生,有人甚至使用兵刃开路,谁挡在前面,就砍了谁。这种场合下,也没人管谁贵谁贱、谁高谁低,所有人都一窝蜂地抢登浮桥。

现场乱成一团,浮桥上不时有人马跌入漓江。漓江西岸挤满了败兵,前面的人马被后面的人挤入江中。

人叫马嘶,哭声、惨叫声、呻吟声混在一起,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97章 破城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114章 源头活水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二十章 募兵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420章 襄阳?南京?第八十六章 危局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360.第360章 三迭三胜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412章 兵临城下第114章 源头活水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70章 大局崩壞360.第360章 三迭三胜第三十章 摩擦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五十六章 廷爭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281章 反攻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303章 整編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405章 赤王第一十章 點名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89章 奇袭跳马涧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410章 改攻金口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407章 倾尽国力,与虏决战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359.第359章 辅兵逞威第九十一章 征蠻將軍第129章 破城第101章 结为兄弟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三十一章 奇襲栗木嶺第100章 骑牛蛮子胡一青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288章 田源增灶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119章 不容乐观352.第352章 天下兵马副元帅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二十章 募兵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128章 攻城第236章 兵部尚書劉遠生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107章 终返广西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390章 毁佛铸币第144章 授旗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386章 牛刀杀鸡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407章 倾尽国力,与虏决战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396章 城南大战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365.第36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17章 三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