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陕北移民

高义欢回到长安次日,各种奏折便一封接着一封的过来,弹劾鲁义方失察,怀疑江南商贾士绅与朝中官员勾结,请派官员巡视江南。

鲁义方顶不住压力,上书请辞,高义欢自是不许。

此时高义欢已经明白,军资案已经成为朝中一些大臣的借口,其真实目标,是为了打击东南官绅,维护北方勋贵集团的利益。

高义欢是支持东南工商业发展的幕后推手,鲁义欢一走,他就得直接面对大臣的压力,他自然不乐意,于是很不厚道的挽留鲁义方,让他接着在前面挡子弹。

据说在鲁义方主持,支持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具体事情后,便有勋贵宗亲直接堵门,质问他为何要将原本给关陇的军资定单,转给江南?

为何不给支持大魏打下江山的他们,反而资助敌人,而鲁义方自是哑口无言,不可能说这是皇帝的意思。

这件事情高义欢确实不厚道,别人追随你打江山,就是要打倒旧贵族,自己当新贵族,你现在打完江山,居然把他们该得的好处,给了那些腐朽的东南士绅商贾,实在说不过去。

因此高义欢不可能承认是他的意思,若是他直接出面,便是自绝于勋贵集团,使得勋贵离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虽说有些大臣知道是高义欢支持,但也不会明说,明说就是与皇帝对着干,便没了退路,所以他们只是攻击鲁义方,把他搬倒,让高义欢知难而退。

双方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这就是政治,政治的精髓是妥协,当然玩不好也会撕破脸皮,变成为不死不休的斗争,又走回明末党争的老路子。

此时的魏国,勋贵集团势力强大,这个集团主要包括,跟随高义欢的河南乡党,占据关中后,转投的顺军余部,以及一大批早期投效大魏的北地官绅。

他们成了魏国的既得利益集团,高义欢也面临着任何王朝初期,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此时江南商贾在军资上做手脚,让高义欢十分被动,杨永裕迫不及待的上书,意图将案子定下来,高义欢未批,一面让三司会审,点了一名江南籍的少卿,一名浙江籍的都察院御史参与审理,想要拖延时间,一面令玄衣卫加紧调查,意图翻案。

这时对高义欢而言,江南商贾是否在军资上动手脚,已经不重要了,而高义欢的意图,很快就被聪明的大臣察觉,奏章立时又铺天盖地而来。

高义欢在长安待不住,留下鲁义方继续在前顶子弹,带着几名官员,直接离开长安,前往陕北巡视。

战马疾驰,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扬起一片黄尘。

高义欢一行人,奔驰许久,来到延安府附近,一块土塬上。

高义欢翻身下马,站在土塬边缘,看着千沟万壑,荒凉的高原半响,旁边的陈名夏吟诵道:“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千古轩辕昂首柏,青筋傲骨立苍莽。陛下,您看这里,是不是有种苍劲之感。”

高义欢沉声道:“就景色而言,这里与长安周边却有不同,不过就生存环境而言,百姓恐怕不觉得美妙啊!”

陈名夏叹息一声,“降水小,土地贫瘠,百姓喝水都是问题,生存确实不易。”

高义欢遂即发话,“树挪死,人挪活,所以,百姓必须尽快迁移!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陕北地区,多余的人口迁移出去,不能再出现回流,必须迁出去百姓安顿好,争取三五年之内,迁走五十万百姓,去河套、辽东等地。”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几年前高义欢就制定了迁徒一部分人口的计划,这一是为了恢复陕北生态,二则是解决北方劳力不足的问题。

魏国定都长安,要长久发展,必须着手恢复关中,否则用不了几年,就要迁都。

高义欢这次带着陈名夏,一是把他调出长安,避免他操纵长安局势,而是传递一个信息,他还是为勋贵们着想的。

陈名夏忙行礼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按着陛下的指示来办!”

说着高义欢已经迈动步子,走向远处一个村落,与旁边延安知府周文星聊了起来。

“卿家是丁亥年的进士吧!”高义欢感叹道:“你在延安任知府已经有了三年多,也算受苦了,穷地方的官不好当吧?”

高义欢正式称帝才四年,在称帝之前,便用天干地支纪年,丁亥年也就是1647年,算起来,周文星也算是老资历了,同科的进士,已经有人混到侍郎,相当于副部级干部,而他在延安一干就是三年,在魏国势力版图都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居然没有挪过窝。

这就得归功于李岩推行的新法,官员升迁与政绩挂钩,陕北这片地方,穷山恶水,遍地刁民,明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就是这里,能保正不反,不出事故就不错了,确实很难出政绩。

周文星听了高义欢的话,心中感动,士为知己者死,他不是那种脑筋很活的官僚,而是一个有理想的书生,这种人做事一根筋,认死理,不然会来事,走走关系,不至于几年都不挪窝。

“陛下,苦是苦了一点,不过等移民迁走后,臣也就能看见希望了!”周文星道。

高义欢皱眉道:“哦,这么说你以前看不到希望?”

周文星一愣,迟疑的看着高义欢,“陛下,您是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高义欢站住脚步,“卿家这个问题问得怪,朕自然要听真话嘛!”

周文星道:“陛下,真话就是臣确实看不到希望,刚才陛下一路过来,也看见了。这里许多地方草都不长,人和牲畜喝水都困难,百姓真的很难生存。要不是臣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吃饭都成问题,早该移民了~”

陈名夏插嘴道:“周知府,朝廷为陕北民生可没少操心,陛下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迁徒山区、贫瘠地区的人口,去平原。三年前,本阁就亲自主持,一次迁走延安府五千户去河套,可是结果到好,不到半年,居然跑回来一半,连朝廷建的安置屋宅,门窗砖瓦都被他们拆下来卖掉了。你这个知府的工作是怎么做的~”

周文星忙道:“阁部,迁徒前朝廷给百姓许落,分一半土地,帮助军户种一半土地,可是到了之后,光给军户种地,答应给百姓的土地,却始终没有落实,官府扯皮,百姓们可不就倒流回来了。”

高义欢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百姓回流是应为恋乡,不想还有隐情,“周卿,这件事,怎么没听你禀报!”

周文星道:“陛下,臣反应多次,以为陛下已经知道了~”

第912章围剿刘黑子第535章把事情搞大点第905章攻取洛阳上第635章文艺工作要深入群众第17章面见李岩第465章战后总结第357章步关老二后尘了第286章清军暂退第755章两面间谍第638章刘黑子打游击第587章放了孟乔芳第264章造反好玩呢?第982章声东击西第821章魏王救我第456章偷袭清营上第590章多铎西进第1092章周国的野望第108章二哥占汝南上第940章先斩后奏第563章定国,好巧啊!第1044章开明君主第488章联络阉党第89章决战中州五第1032章制定战略第959章陷阱第108章二哥占汝南上第739章国舅爷来了第211章蓝军操演与军队分级第190章黑旋风阵斩卢光祖第1084章梁以樟督师东南第956章怪悲壮的第768章河东局势第787章摧枯拉朽第264章反应很快嘛第692章输得像个二百五第1001章冲向南岸第1014章连山关第111章破崇王府第1074章坚壁清野第67章朱仙镇大败第726章安置难民第1098章官吏并举第682章开拓西南第158章死得有价值第543章淮江防线第113章高贼义欢第575章吴三桂的选择上第965章福江藩第218章真有埋伏第330章魏军撤退第335章退至襄城第232章招降白文选第746章擅入魏境者死第658章兵临剑门关第22章新的任务第954章明军北上第313章大帅你看我干啥?第754章你到底什么身份第180章射死那厮第1062章军资案第288章人头送给老李第657章出征四川第920章向南挺进第929章王家屏进献徐州第184章争先投靠第998章只欠东风第690章追击魏军第587章放了孟乔芳第206章解决的方案第35章塑料兄弟情第409章迟来的一片石第406章偷袭大营第869章王子急哭了第47章鹿邑种田记上第1023章横渡海峡第751章帮豪格一把第589章说服李定国第910章祖坟被刨第1095章统一中南半岛第548章打出空间第1085章弃城者死第558章入关策略第816章叮~获得西化条件第415章先对付多铎第120章面见李自成上第394章对不起,我晓得未来第527章柔软的刘黑子第730章河东危机上第429章鏖战正酣第368章小皇帝朱慈烺第738章一触即发第660章孙可望的盘算第563章定国,好巧啊!第352章先灭张先壁第38章登城首功第546章坤兴委屈你了第444章马阁部主战第535章把事情搞大点第121章面见李自成中第954章明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