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狡猾的东虏

李自成在蓟州战败,退回北京后,并未留守北京,而是迅速西撤。

这一是因为大顺军占据北京后,所作所为并不得人心,固守怕会成为瓮中之鳖。

二是因为大顺军的流寇习性,打不过就跑,这是他们的习惯。

三是,李自成心中,并没有对天下的责任感,并没有意识到胡虏入关,窃据中原,对天下的危害。

有这三点理由,李自成心中便可以没有一点自责的向西逃窜。

在李自成撤走之后,清军在蓟州与吴三桂合兵,经过极为短暂的商议,吴三桂被封为燕王,满汉大军近二十万,遂即向北京进军。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变化,原来吴三桂只是个平西王,但这次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还超过做狗多年的三顺王。

有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没有发生一片石之战,吴三桂并未与李自成杀得两败俱伤,反而是多尔衮同李自成干了一场,让清兵有所死伤。

另外,吴三桂的关宁军,同三顺王不同,三顺王的人马已经被八旗制度消化,丧失了独立性,而吴三桂的关宁军,却保留着独立性,同清军之间,若即若离。

正是因为有这些变化存在,使得多尔衮不得不下大本钱,来招揽吴三桂。

这也是清廷惯用的一种手段,先用高官厚禄,将人吸引过来,等到大局以定之后,再翻脸不认人,随便找借口杀掉,可以说相当的狡猾。

招降郑芝龙是如此,招降孙可望也是如此。

郑芝龙不用多说,被清廷的谎言骗得丢了几十年的积累不说,还连累隆武皇帝,自己也被清廷弄死。

孙可望降清被封为义王,清廷派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大批高官显爵出城迎接,场面相当隆重,顺治亲自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十天之内,赐宴就达三次,赐银两次共一万二千两,另外赐给府第、解袍、朝衣、缎匹等,孙可望成了清廷红极一时的人物,可等孙可望将西南军情虚实出卖之后,西南抗清武装逐渐失利,孙可望便也兔死狗烹,别说什么义王,最后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清廷这两副面孔,许多人都只看见伪善的一面,不晓得他们是个没信誉的流氓强盗政权,明末清初,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骗。

这次吴三桂获得的爵位,比原来要大得多,主要则是因为他有五万雄兵在手,几乎占了清军兵力的四分之一。

如果能得到关宁军相助,坐了天下,一字王算个什么呢?

为了将吴三桂绑在满清的战车上,多尔滚动了点小聪明,给了一个燕王。

清军与关宁军,在蓟州简短的磨合之后,便开始散布谣言,声称是吴三桂借兵为崇祯报酬,欺骗北直士绅百姓,降低北直的反清意愿。

清军前几次入关,对百姓屠杀,早与北直的士绅百姓结下血海深仇。

如果清军直接打起争天下的旗号,必然会引起激烈的反抗和官绅的不合作,这样清军便很难站稳脚跟。

打着为崇祯复仇,帮明朝平定流贼的旗号,那情况就不一样,士绅百姓的心情就复杂了。

北京城内的官绅大多被李自成折磨不轻,对他们而言,清军固然可恨,但是李自成拿他们下狱,抢他们银子,显然更让人生气。

他们听到吴三桂借兵平贼的消息,不禁纷纷大喜,自发前往城外迎接,却不想来的却是满清摄政王多尔滚,并且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北京。

一部分人感觉情况不太对劲,悄悄溜走,而另一部分人,则将错就错,把多尔滚迎进武英殿,拜倒在多尔滚的脚下。

满族毕竟是小族,以小临大,心中十分惶恐。

多尔滚进入北京之后,起初还是比较谨慎,十分老实,凡事都听洪承畴和范文程的意见。

为了获得汉族官绅的投靠,他也不敢声张来夺天下,而是标榜为明帝复仇,并假惺惺的下令,让北京绅民,为崇祯皇帝服丧三日。

同时,下令不追究投顺官员,亦不分党派之别,官员一律原职录用。

顺治初年,清吏部曾报道,有官员周伯达,在明朝时只任职陕西关西道,在大顺政权中,却担任甘肃节度使,还有官员刘达原,在明朝只是临汾知县,大顺朝却任巡按,究竟是按着明朝的官位录用,还是按大顺的官位录用?

多尔滚下令,一律按照所授最高官位录用。

不得不承认,同南明朝廷将大批北方官员据之门外相比,多尔衮和清廷下了一步妙棋,为清廷招揽了大批的人才。

清军进入北京后,也一改清军入寇关内,只知道屠杀掳掠的野蛮形象,成功欺骗和迷惑大批汉族文武,使得满清逐渐在京畿站稳脚跟。

清廷在内政取得突破的同时,军事上开始发动收取山东和山西的战役。

这两个地方,顺军刚占据不到三个月,大顺在此毫无根基。

对于山东,清军还是以吴三桂的名义传檄各地,山东各地士绅听说李自成战败,便纷纷发动叛乱,颠覆大顺政权。

清军乘势收取了临清、济南、太安、青州等地,与历史不同的是,退到济宁州的山东明军,也在高名衡的要求下,收取了兖州、沂州、曹州等地。

山东的顺军,在主力西撤后,本就孤立无援,再加上在山东没有根基,所以迅速崩溃。

此时,因为兵力不足,清军并不敢同南明开战,在山东遇见明军后,立刻就将矛头收回来,全力对付李自成,欲图迅速鼎定北方,然后再攻灭南明。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兵分三路,中路是叶臣、石廷柱、阿山等部,追着李自成从固关攻入山西,夺取太原,收取河东之地。

北路则是阿济格和吴三桂,他们负责攻打大同,然后绕到河套,从陕北杀入关中。

南路便是由多铎率领,先收取卫辉、怀庆、彰德三府,然后渡过黄河,夺取洛阳,进而进抵潼关,攻入关中。

第1019章击败豪格第436章拖明朝下水第1078章假世孙第338章多铎愁死了第423章谁动谁孙子第135章正面堵截第435章清理战场第288章人头送给老李第135章正面堵截第633章调整国策第732章拒绝听命第415章先对付多铎第453章送多铎一个惊喜第629章代善撤军第17章面见李岩第325章范永斗要砸盘第56章坑爹的刘黑子第485章皇帝发怒第879章天山会盟中第936章满清困局第665章窥视敌阵第904章进击的孙可望第15章大明国情第670章下马步战第902章明军挑衅第577章关宁军南下第211章蓝军操演与军队分级第752章我代表人民感谢你第487章何腾蛟两头不是人第116章闯军斥候第649章说服商贾第808章招募新军第582章攻下延安中第532章刘黑子很危险第965章福江藩第423章谁动谁孙子第1053章生死激战第22章新的任务第492章兵临岳州第459章活捉孔有德第953章夜渡黄河第474章夺回汉川县第263章包圆叛军第332章夜袭关城第789章多尔衮南下第1007章南北矛盾第156章突袭鞑营下第434章多铎又震惊了第892章气吞万里如虎第249章豫南备战第1038章勇气可嘉第424章正式开局第362章这不是耍流氓吗?第526章高义欢太狂了第846章城中内讧第158章死得有价值第790章北岸阻击第204章扳回一城第745章尘埃落定第750章了解民情第289章大顺朝的危局第905章攻取洛阳上第858章多尔衮很坚强第766章南京新气象第624章多铎收兵第605章败入洛阳第77章收集情报第626章开辟敌后战场第442章何腾蛟入京第468章踢皮球第385章谁是主人?第534章这道题很难第562章俺银子呢第1089章陈名夏下野第780章土木作业第823章滚滚而来第509章造船工坊第869章王子急哭了第1091章孙可望蠢蠢欲动第204章扳回一城第41章升为都尉第222章刘大帅喊人了第521章丰富军旅生活第500章自罚三杯第540章高兄弟来救我了第160章抢完了还想跑?第439章友军在哪?第186章镇外遭遇第141章孙传庭的遗产第141章孙传庭的遗产第807章高名衡的建议第155章突袭鞑营中第216章先卖给你,再后抢来第864章西魏包围网第864章西魏包围网第346章孙可望经略荆州第404章局势危急第201章是高某害了王将军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788章朱慈烺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