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元老院重组

张旭收留了歧国公主,但一直没碰她。为此,他和元老院为他到底该不该交纳一笔税款而争执不休。到了这年二月,元老院终于放过了张旭。因为,元老院有一件更重要的大事需要决定了。或者说,大基国面临一件重大的事情,需要考虑了。

这件大事,就是执政官的问题。过去的九年时间里,大基国一直由最早的鸡笼十八宗族族长轮流担任最高执政官。按照这个制度,到今年五月份,这执政官第一轮已经轮流遍了。接下来的年月里,这执政官怎么安排,自然引起各方人物强烈关注。不但这里的达官显贵关注,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十分关注。对这件的关注程度,可谓远胜其他的事情。

这件事情,按原十八宗族族长的想法,当然还是按原来的制度,由他们十八个族长继续轮流当执政官最好了。但这个方案一经提出,便受到许多人的反对。现在大基国可不仅仅只是十八宗族的人了。事实上,这些年不断地从大陆别的地方移民过来,整个国家总人口已经达到一百二十多万。

虽然那十八宗族想方设法进行努力生育,招览同姓组成宗亲会,但他们所能直接控制的人口也达到了三四万人,比之原来总共才五千人口的,扩大了六七倍。但这三四万人口在整个国家一百二十多万的总人口里面,已经变成很小的一部份了,只是零头的零头而已。如果这国家是君主制国家,君主终身任职且世袭的话,除了少数野心家,大多数人是不会感兴趣的,也不敢感兴趣。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

但谁叫这个国家君位一职奉献给了妈祖娘娘,而实际以两个执政官行驶国家最高权力呢?并且这执政官职位年年轮换,似乎也并不需要什么血统身份才能品德的限制,那就不能不让别人动心,许多人想来过一过执政官的瘾。

要想满足这种官瘾,首先当然得打破十八宗族对执政官职位的垄断,对所有的人开放,让其他姓的人也有机会才行。所以,按原来制度不变,由十八宗族族长轮流当执政官最受反对。而时至今日,十八宗族的经济力量,得益于最早的居民身份,并且在商业发展上,机会领先的优势,普遍都比较强,生活水平比起其他后来者,是在比较高的层次。但毕竟人数比较少,根本无法压制十八宗族以外的人对执政官职位的追逐和渴望。

其次一个方案,则由上元老院的所有元老进行轮流,每两人一年。现在上元老院总共三十位元老,除了十八宗族之外,还有十二位宗教首脑。说起来,十八宗族族长,限于血缘关系,掌握的势力,无论想什么办法,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无法掌握过大的力量。

而现在这十二位宗教首脑,却没有这种限制。说起来,宗教是最不在乎血缘种族的,所的在宗教都会尽可能向不同的种族传播。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个犹太教。因此,上元老院那十二位宗教首脑,此时掌握的势力,已经远远胜过了那十八宗族的族长。

不过,华夏人在春秋时,就受到了儒家大圣孔老夫子的教诲: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千年以降,华夏人对鬼神也就形成了一套极为市侩的做法。按普通百姓通俗的说法便是:“鬼神之事,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或者就是平时无事并不吊你,有事了,才拿一个猪头来祭祀一番,求你保佑。你保佑了,下次就再祭祀你。要不然,就又不理你了。这叫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些行为,完全是把鬼神当作一个特殊的交易对象,有需求才找你,没需要就不理你。

这种心态和行为,自然也让那些依托鬼神而成立的宗教组织形不成强庞大的规模,成为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并且这种宗教力量,还始终很分散。现在流求大基国,也是这种情况。除了最早的三个邪教被阳光化,正常化后不断地传播之外,后来佛教,道教,以及祭拜关公的信仰,也都纷纷传入,而妈祖当然一直被祭拜。这样一来,看上去,宗教组织很多,信仰很自由,但正是如此,宗教力量很弱,很分散。最多的百姓,其实处在一种什么都信,但又什么都不信的情况下。

各个宗教组织,核心虔诚的信徒都很少。这方面,还是最早那三个宗教最多。因此,那十二个宗教元老虽然掌握的力量要比十八宗族长要大,但相以来说,仍然只是很少一部分社会力量。根本不足以主导整个社会。

因此,他们想让执政官职位只在上元老院里轮流,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反对,而且也没力量能够扛住这来势汹汹的反对浪潮。

其中反对最有力的理由便是:现在国家地地盘越大越大,已经完全控制了全岛,还向北方控制了四块殖民地,对治国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十宗族族长局限于眼光见识,已经开始越来越不适应当治国者了。所以,十八宗族的族长,不应当再继续霸着执政官职位不放。而那些宗教首脑,只是侍奉鬼神的,又哪里能够懂得治国之事?要是让他们当执政官,天天装神弄鬼跳大神,弄得国家乌烟瘴气的,那岂不是麻烦了?总之,上元老院里的人,已经被质疑不具有治国的能力。

上元老院被如此质疑后,下元老院里的人,都很高兴了,立马跳了出来,表示接下来,执政官应当在下元老院里轮流。

下元老院里的人,都是一些宗亲会会长和各种帮会头目,也就是各种势力的头头脑脑,而且是在泉州人口大规模搬迁而来前成立组成的。自然也只是能代表一小部分势力和人群的利益。因此,最大一部份人口,从泉州来的人群,全部都反对。

那泉州近乎一百万的人口大搬迁来到这里后,虽然当初损失巨大,且被分散安置,但在这儿经过几年的时间,又都恢复了元气,然后那些原泉州人,发现在这里,政治制度不一样,他们平时可以参与很多公共事务时,很多人或在权欲,或在公共热情的情况下,都参与进去了。

这时,这些人听说下元老院想让执政官一职,在他们内部轮流,立即又反对了:这不公平。那下元老院都只代表一小部分人群,从没考虑过我们泉州人的情况。

下元老院的人便跳了起来,说道:“怎么不公平了?我们又怎么只代表一小部分人群了?我们要是当上了执政官,自然就代表所有的人群了。难道让所有的人排排队,然后轮流当执政官?全国那么多人,要是两个一组的排队,岂不是排到万年以后?万年以后你人还在么?”

排队排到万年以后自然是不可取的,但那些泉州人也不善罢甘休,便提出再组一个元老院,覆盖到上下两个原来的元老院没涉及到人群。让所有的人,都推举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新元老院的元老,然后,让新元老院的元老,轮流来当执政官。

自从泉州大移民之后,流求人口便过百万了,已经足够了。因此,这几年都没有主动去外地招徕人口了。因此,他们这个方案,其实只覆盖到原来的泉州人口。执政官,上下两个元老院,都不能不考虑那些泉州人的反应。毕竟他们的人口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是他们严重不满,在内部搞乱子,那麻烦可就大了。但是完全按照他们那个方案行事,原十八宗族,上下两大元老院也都是不能接受的。这不等于明显的排挤原来的人口么?

为为这事,全国上下,几方人马铆足了劲,吵了两个月架,各种方案提出一大堆,然后又不断的互相借鉴,修改,补充,完善。终于在四月初的时候,形成了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这个一揽子方案是:原来的上下两个元老院合并为一个新的上元老院,原来的元老资格都不变。不过,再增加二十名的名额。这二十个名额给每年向国库纳税最多的前二十位的人。这种名额毫无疑问地,是给大商人的。这使得新的上元老院人数扩大到一百零一人。

这个建议是张旭提出来的。他的观点是,那些资产雄厚的大商人,每年都要进行大宗交易。但过往历史当中,无论哪朝哪代,个人交税交多交少,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甚至被一些帝王和朝廷大臣,视为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大商人,都会想方设法进行偷税漏税。

现在做出这种规定,就是为了让那些大商人,多交了税,可以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那些大商人,为了得到上元老院元老席位,就会彼此竞争,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偷税漏税的情况。甚至为了得到席位,有人还会多交税。当然,这一切还都只是可能而已。

原来的两个元老院合并后,再重新设立一年新的下元老院。而下元老院,则由全国人按人头平均推选出来。平均每四千人便推选出一位,总共推选出三百位元老,组成新的下元老院。

上下两元老院重组后,由于现在对于治国者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因此执政官职位不再进行排班轮流。而是由两院举行联席会议选举而出。也不再叫做执政官了,而是改称为正副元首。由正元首负责国家治理,副元首备用。鉴于一个人上任熟悉各种情况,就需要一段时间,一年的任期实在太短,做不了什么事,这元首任期也被延长为三年。当然,这个建议,也是出自于张旭,但被别人认可了。

第130章 十三世纪的外科手术引发纠纷第29章 洞房,必须洞房(上)第144章 杨妙真第289章 血肉磨盘第136章 再次北上第4章 不纳税第82章 雷神下凡,跪地投降(下)第54章 造船起步(上)第79章 海老虎徐无双第33章 分钱第120章 邪教阳光化第218章 倭国现状第182章 火船破敌第2章 借衣服第133章 史上最雷人的造假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217章 临安朝廷的计划第77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上)第187章 战略研讨(下)第205章 议和达成第152章 一切为了提升效率和实力第206章 忠于谋国,缪于谋身第62章 娼妓老师风波第5章 嫩牛吃老草?第145章 沂山交锋第158章 九浅一深第214章 沈素贞归宿第244章 元老院扩张第16章 二百五行为的代价第10章 蜂窝煤引发斗殴第277章 与高丽先开一战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161章 数典忘祖第32章 盐铁启动第295章 岂有此理?第5章 嫩牛吃老草?第102章 颗粒火药第182章 火船破敌第175章 嘉定议和第98章 是人都要第151章 陈雅身孕第63章 传说中的侍妾?第126章 兄妹恩怨第260章 三人住一齐第28章 娶亲,你必须娶亲(下)第103章 定装弹药第252章 坐下来谈谈第286章 炸营第50章 年终盘点第115章 南下安南第245章 基宋再开战第46章 扣子的应用第264章 刁怀德要告御状第12章 讨伐山林部族第145章 沂山交锋第221章 偷着乐第280章 崔忠献狂郁闷第40章 中秋夜,房中事(下)第103章 定装弹药第76章 钟百川来临第1章 淫贼第170章 报业开端第154章 按月轮流第196章 火海连天第300章 元首第191章 陪着说说话第94章 解惑(下)第38章 宋代高炉第266章 查处赵补祥第150章 开禧政变第145章 沂山交锋第206章 忠于谋国,缪于谋身第226章 政府大改革第140章 中都朝觐第167章 钟灵儿第295章 岂有此理?第267章 县级元老院第38章 宋代高炉第55章 造船起步(下)第57章 自治约法(上)第180章 战胜了,但承受不起第62章 娼妓老师风波第236章 景教婚礼第129章 宋金议和第156章 军事院校第223章 字比你写得好第126章 兄妹恩怨第149章 海上救美第262章 甩给沈毅第32章 盐铁启动第110章 鲲鹏号第54章 造船起步(上)第52章 吹箫有风险第122章 天意如此第214章 沈素贞归宿第128章 强化国家认同第104章 让你当太监去第121章 复式记账和法院改革第206章 忠于谋国,缪于谋身第15章 我们是最合适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