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番外】蔡婳篇三(终)

开国二十二年冬,八十三岁的前执宰、韩国公、太傅蔡源,于家乡故去。

楚皇陪同贵妃蔡氏亲临桐山吊唁,谥蔡公文忠。

并不顾百官劝阻,着重孝,以子侄礼奠

可谓大楚开国后哀荣第一人。

却也由此可见,与陛下亦父亦师的蔡源虽去,但蔡家圣眷未减分毫。

原本一个县城胥吏之族,却在蔡相和贵妃两代人接力之下,成长为了一个可以和颍川陈家媲美的官宦世家。

如今蔡源逝去,不管是家族内部,还是外人看来,蔡赟、蔡坤似乎皆无家主的气势,反而是贵妃,对家中之事颇有发言权。

不过,蔡家如今也是大楚数得着的家族了,满门朱紫,却由一个女人当家做主,说出来终归不好看,大家心照不宣。

腊月初七,蔡文忠公入葬后的第二天,蔡家内部的会议似乎也左证了家族内蔡婳地位的传言。

许是因为一个女人坐在上首给一帮爷们开会的场面会有些尴尬,这晚,长房、二房各自带了夫人,蔡家祖宅正厅,济济一堂。

一大家子男男女女皆身着白衣,面露哀切,似乎仍未从蔡源去世的悲伤中缓过来。

当满脸疲惫的蔡婳问起兄长侄儿们,接下来有何打算时,身为蔡家长子的蔡赟率先道:“我已拟了丁忧的折子,明日便交给陛下”

丁忧是应有之意。

先不说父亲逝去后,只剩了母亲需要有人在膝前尽孝、陪伴,单说蔡源对众多的儿孙的恩情并不只简单的养育之恩,可以说,没有蔡源早年当机立断,就没有蔡家的今日。

蔡赟至今仍记得,当年皇上在桐山为吏时,夜袭郑家老宅后,父亲对他讲过的那番话。

他话音刚落,长房长子、也是蔡家长孙的吏部郎中蔡隆也紧跟父亲道:“姑母,侄儿也拟了折子,随父亲一起丁忧,陪伴祖母。”

长房这边一表态,二房蔡坤同两个儿子也先后开口,表示要留在老家为父、为祖父丁忧。

说来这也正常,为官者,孝道和忠诚是最重要的两项品质。

此时不管是谁,但凡露出一丝犹豫,便是品质有了重大瑕疵。

一旁,蔡坤之妻尤氏却忍不住看向了二子蔡蔚,恰好,蔡蔚之妻、蜀国公主陈娆抱着幼子刚好也看了过来,婆媳俩短暂对视,小有尴尬

七年前,因尤氏不顾蜀国意愿,欲强行为蔡蔚纳妾,婆媳二人的关系算不得和睦。

后来,经由蔡婳插手,以蔡坤夫妇离京为结果,才终止了这场闹剧。

这一下,当家主母还未做过瘾的尤氏,形成了事实上分家.婆媳距离三千里,尤氏自然再干扰不了这个小家庭,蜀国成为了蔡家在京中的主妇。

再后来,不知是太虚道长给蔡蔚调理的药方起了作用,还是娆儿头上没了婆母、心情大好,反正七年里,先后诞下两子一女,彻底洗刷了自己‘下不了蛋’的冤屈。

因两人相隔太远,蔡坤父子又各有职司,数年来,婆媳俩也只见过一两回面。

倒也落了个清净。

可即便婆媳不睦,娆儿也能从刚才短暂对视中,看出婆婆的担心夫君蔡蔚如今担任三司度支郎即将满三年,勘磨后升迁的可能性极大.

娆儿通过娘亲偷偷打探了一下,父皇有意让夫君去商部做侍郎。

蔡家子弟一直在商事、税赋一道颇有见地,也算人尽其才。

若做了商部侍郎,刚刚三十岁的蔡蔚也算正式步入大楚高级官员的行列,身为人妇,娆儿自然希望夫君有出息往大里说,这是为国尽力、为父皇效命;往小里说,她回宫和姐妹相聚,脸上也有面子不是。

却不料,如此关键的时刻,夫祖竟去世了。

娆儿知晓,婆母刚才那眼神,是想让自己劝劝夫君,不该在此时丁忧这话,尤氏自己不敢讲,经过开国十五年那回被小姑子赶出东京,尤氏如今在蔡婳面前放屁都得夹着腚。

可这话娆儿也无法开口啊!

哪有劝人不尽孝道的.

可就在这时,坐在上首的蔡婳悠悠开了口,“隆哥儿,你们这片孝心,祖父定然欣慰但是”

蔡婳忽又话锋一转,“你们祖父若在天有灵,一定不愿看到你们这般做。”

说到此处,蔡婳的情绪似乎出现了少许波动,媚目微红,随后像是自我安慰、又像是劝导家人,“你们祖父已八十有三,无病无灾、于睡梦中故去,当是喜丧。他此生最重家族,一定不愿看到家中儿孙为了孝道虚名,丁忧在家,白白浪费了为国效力的光阴.”

却见长孙蔡隆当即起身道:“姑母,侄儿为长房长孙,便由侄儿同父亲留在老家为祖父丁忧罢。四郎勘磨在即,应早日回京.”

丁忧一事,既可由长子一人完成,也可由全家儿孙全部参与。

但在世人眼里,自然是参与的儿孙越多,越显得孝顺。

这般环境里,二房的蔡坤就算为了不落人话柄也不能毫无表示,连忙起身可他话未出口,蔡婳已率先摆手阻止了他的发言,自己道:“二哥不用说了。回来的途中,我已想好了,就由大哥在家丁忧,陪伴母亲隆哥儿转任淮北路提举盐铁常平事,此事我与陛下商议过了”

众人一听,纷纷觉着这是个好法子。

淮北路首府蔡州,距离桐山仅百余里,蔡隆到此任职,既不打断其仕途,又可就近照顾老父、祖母。

Www ¸ttκa n ¸c○

二来,五品郎中到地方任从四品常平事,既是升迁,又增加了在地方任职的履历。

可谓孝道、仕途兼顾。

也算是给替全家男子丁忧、牺牲了仕途的蔡赟,一些补偿。

安排好了长房,蔡婳这才又对蔡坤、蔡蔚等人道:“至于二哥,你们该去哪儿还去哪儿官场瞬息万变,若我一家男子全部丁忧在家,三年后谁知是个什么光景?爹爹多年心血,不可毁于沽名.”

在座蔡家男女十几人,其中既有蔡赟、蔡坤这般封疆大吏,也有蔡隆、蔡蔚这等后起才俊。

但这番话,却只有蔡婳一人敢讲.

眼瞧蔡坤还有些许纠结,蔡婳一句话打消了所有人最后的顾虑,“明日,你们该上奏丁忧就继续上表,陛下会夺情不准”

嗯,蔡家人想到的没想到的,蔡婳都已做好了安排,且里子面子统统兼顾到了。

蔡赟抬眼看去,印象中极爱华服、爱妆容的妹妹,脸上也有了明显皱纹.心下不由叹道,若婳儿为男子,必胜我和二弟。

无声一叹后,终道:“你们还不快快谢过姑母.”

随即,在长孙蔡隆的带领下,一众蔡家三代齐齐一礼,“谢姑母为侄儿妥善安排。”

当晚,蔡婳并未留宿祖宅,而是出了城返回鹭留圩。

冬日早睡,亥时末,庄内已是万籁俱寂。

暖轿内,操劳了数日的蔡婳昏昏欲睡,却在进入庄子后,被轿外宫人唤醒,“娘娘~娘娘”

“到家了么?”

迷迷糊糊的蔡婳问了一句,外间应了一声,蔡婳觉着奇怪,便打起精神掀帘一看,却见大楚天子、自己认定的夫君,此刻正坐在院门的台阶上,见她掀帘,忽地咧嘴一笑。

蔡婳不由一阵恍惚.当年,第一回见着他时,他便爱这样笑。

一眨眼,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本来因为父亲去世而心情低落的蔡婳,没来由心情好了许多。

只见她快速下轿,三两步走到阶前,居高临下望着陈初,嘻嘻一笑道:“这位郎君,夜已深了、天寒地冻,怎还不回去睡觉?”

陈初仰着头,嘿嘿笑道:“等娘子哩,我家娘子属蛇,最畏天寒,若无夫君为她暖手暖脚,怕是一夜无好眠”

蔡婳哈哈一笑,无比自然的伸指在陈初额头戳了一指,顺势和陈初并肩在台阶上坐了下来。

一旁的宫人赶紧低头,只当看不见皇上的脑袋也能戳么?

“走,回去吧。”

“我不,陪我在这儿坐会.”

蔡婳拒绝了陈初的提议,歪着脑袋靠在后者肩上,望着鹭留圩寒夜里的路灯出神了好一会儿。

“想什么呢?”

“在想.嘿,当年我力主将鹭留圩佃给你,爹爹还不太满意哩,骂我败家。后来,初郎给我长脸,爹爹再提起此事时便换了口径,逢人问起便说,当年是他看出你不凡,力排众议,将庄子佃给了初郎这老头,净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口吻无比轻松,可蔡婳说着说着,狭长媚目中却缓缓流出两行泪来。

陈初察觉有异,转头一看,却也未作安慰,只是将环在蔡婳腰间的胳膊紧了紧。

蔡婳和泪一笑,抬手擦了擦,又笑道:“谁知这老头竟这么走了,我自幼不让他省心,又爱顶撞他,也不知他后不后悔有我这么一个女儿.”

自打回到桐山,始终在旁人面前冷静淡定的蔡婳,直到此时才稍稍宣泄出几分丧父之痛。

陈初却握了蔡婳的手道:“尽说傻话.开国十五年,岳丈离京归乡前,我二人曾有一番谈话,岳丈说,蔡家之盛,明面功在蔡源,实则在婳儿。岳丈还说,若婳儿为男子,他这做父亲也当不如,还说,他这辈子能生出婳儿,才是他最骄傲的一桩事”

“嘁,说到底,还不是嫌我是个女儿身.”

蔡婳歪了歪嘴,好似故意用这种态度来掩盖悲伤。

却听陈初呵呵一笑道:“那就下辈子吧,下辈子婳儿做男人,我来做女人,做你的贤内助。”

“噗嗤~”

蔡婳破涕为笑,却道:“那到时我也学你,三妻四妾,让你也整日想着怎样争风吃醋,怎样?”

“不怎样”

“哈哈哈”

两人同时一阵大笑后,蔡婳忽然又沉默下来,良久后才道:“初郎,爹爹去了,这世上可没人给我撑腰了往后可不许因为我年老色衰冷淡于我.”

“这话你都念叨三十年了,我何时冷淡待你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对了,你答应过我另一桩事莫忘了!”

“哪一桩?”

“百年后,我要与你同穴.”

蔡源的去世,拉开大楚开国勋贵离世的序幕。

其后十余年,韩国公陈景彦,柱国将军彭二、蒋怀熊等文武大臣相继去世。

至开国四十一年,楚皇、皇后先后在一个月内薨故。

此时,正值朝廷官员中老交替之时,局面并不算百分百稳固。

幸而有贵妃蔡氏亲自出面稳定老臣,才使得朝廷平稳过渡。

两年后,局势彻底安稳.蔡贵妃联合皇后唐氏,将桐山四家中在四海商行的势力一一清除,从此四家只有监督、分红之权,再无管理之权。

因贵妃先从娘家势力动手,颍川陈、西门、徐家也没甚好说。

做完这些,蔡贵妃才将四海商行交给皇后、几乎手把手教导皇后如何管理四海商行至此,大楚形成了朝廷和皇家两条不同的财政路径。

朝廷财政,主国内税赋。

皇室财政,主海外贸易。

后者再不虞有被朝廷财政架空的一日.

开国四十六年,早年曾被无根道长相面‘非长寿之相’的蔡贵妃已七十有九,反而成了后宫中最长寿之人。

当年夏末,先帝祭日。

皇太妃在皇帝、皇后陪同下,亲往京西皇陵祭拜。

途中,太妃对皇帝抱怨,‘先皇无情,驾崩六年,竟无一回入梦.’

太妃虽不是皇帝生母,但幼年教养,晚年对其更是助益良多,便是指责先帝,皇帝也只得温言劝慰。

皇帝奉太妃如生母无二致。

当晚子时,太妃忽从梦中惊醒,恸哭不止。

皇帝夫妇连夜赶来,相询方得知,六年来,先皇首次入太妃梦.

《楚史.高祖本纪.文烈高皇后》篇有载“开国四十六年八月,当谒西陵,是夜,文烈高皇后梦先帝,如平生欢,悲不能寝”

自此日起,太妃水米不进,七日后薨故。

皇帝大悲,追封太妃为文烈高皇后,遵先皇旨意,与高祖皇帝、端慈高皇后赵氏同葬西陵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88.第87章 今日齐呼孙大圣第62章 公门第537章 近乡情怯,千里婵娟297.第293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494章 罪妇训官第2章 羽翼未丰382.第372章 齐金边祸第53章 山里的狼236.第232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9章 避水裹风乾坤袋319.第315章 请君入瓮386.第376章 初露锋芒134.第132章 还得是咱初哥儿啊!第559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485章 镇宅第488章 王府众生相第433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第468章 六百士子哭太庙,太上皇御驾亲征74.第74章 生来天敌第454章 邀千万华夏男儿,共赴万里关山第510章 刺客?第529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19.第216章 家有贤妻129.第127章 这世上,只能我欺她73.第73章 鹭留新村235.第231章 清理门户367.第359章 云卷云舒尽入眼,非痴非傻静听第435章 疯皇第58章 好险!79.第79章 这样的鹭留圩148.第146章 敬呈台鉴244.第240章 满城欢腾第427章 天下共庆时,又逢血色春278.第274章 各有悲喜301.第297章 本官需交代的,只有蔡州父老72.第72章 卧龙凤雏317.第313章 地狱无门198.第196章 又是一年新春时第491章 江宁呐喊72.第72章 卧龙凤雏第580章 你们都该死!第37章 公鸡下蛋第17章 仙桃!仙桃!!仙桃!!!81.第81章 深情和多情第533章 景明宫撞奸情,小皇帝除枭雄第447章 死战悲歌川209.说谎木唧唧279.第275章 国师养成计划193.第191章 优势在我!第537章 近乡情怯,千里婵娟372.第364章 产业转移68.第68章 陈小郎很委屈第397章 寂寞深宫春欲晚,黄昏映在殿西头第33章 菜花蛇第475章 蔡婳授课,舆论交锋第50章 西瓜狂想曲第561章 王爷去哪儿第591章 蔡相请你喝茶279.第275章 国师养成计划154.第152章 让我们干了这碗鸡汤第592章 妥了!263.第259章 青云少年子第45章 男儿须要当自强158.第156章 兵临城下366.第358章 你吹,我也吹第523章 小辛使计打援,铁胆逞威斩将118.第116章 聚是一团火第486章 我也想进步第440章 国师引天罚,黑旗添新功69.第69章 我说的是你!382.第372章 齐金边祸第451章 家人们,谁懂啊211.第208章 我看上了,就是我的。329.第324章 权臣之姿第396章 班师回朝第502章 到底哪出错了?88.第87章 今日齐呼孙大圣第470章 两国相印,晋楚王爵249.第245章 别打了,你倒是问啊第553章 景安教侄第534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407章 王府剪影325.第320章 朝阳初生,血透东京231.第227章 无名之人384.第374章 暗流第1章 天杀的奥特曼227.第223章 我有一诺309.第305章 集结第597章 小老虎的野望第547章 诸国来使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219.第216章 家有贤妻305.第301章 打草惊蛇280.第276章 抢地盘?第471章 太上皇安丰临朝,淮北众亟待登基第470章 两国相印,晋楚王爵97.第96章 如临大敌第501章 ‘忠臣’之死245.第241章 猫蛇话家常第451章 家人们,谁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