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利益最大化

藤尾增冈离开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段云都没有接到任何的回音。

不过段云也知道,藤尾在东芝集团中只是一个中层的管理而已,关于在中国合资办厂的事情,它需要层层反应,而一旦上级提出反对意见,这件事情就会无限期拖延下去,藤尾增冈为了自己的项目只能不断的向上级反映。

实际上段云不知道的是,藤尾增冈回国的当天,就已经向上级反映了这件事,希望东芝高层能够同意他在中国合资办厂的事情。

不过商人从来都是喜欢利益最大化,尤其是东芝这种大集团在商业策略制定上,则更加的精明谨慎,在得到藤尾增冈从中国带来的反馈之后,确实引起了东芝高层的一些注意,他们为了这个闪存芯片项目,还专门开了一个内部高层会议,研究是否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的事情。

80年代的时候,东芝彩电才大批量的进入中国,而当时的那句“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但实际上,东芝也算是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日本厂家之一,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东芝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鲜为人知的是,1977年,我国第一条成建制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用双极线性集成电路生产线正是从东芝公司引进的。

当时项目投资2.7亿元(约合6600万美元),建设目标是月产能10000片3英寸5微米,年设计产能是2648万块集成电路,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当时大量引进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各彩电生产厂进行元器件配套。

这条生产线1982年10月项目后工序通线投产,1984年前工序通线投产。到1987年,742厂的生产量超过3000万块,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成为当时我国技术先进、规模最大、具有工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工厂。

但当时东芝公司卖给中国的芯片生产线技术含量并不算高的二手生产线,是在国际上早已成熟的彩电芯片技术,欧美日等国家早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电视机芯片的生产线技术,并不具备任何的国际竞争力。

而这次段云想要引进的的闪存芯片技术,就必须要用到东芝的一些最新的设备,并且这种闪存芯片的市场还没有被开发,没人知道其中的巨大商业潜力。

所以在这次关于中国投资办厂的会议中,东芝高层对这件事还是存有分歧,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东芝高层并不看好藤尾增冈这种“ Flash”闪存芯片的商业价值,而且对于这种产品是否能够在中国热卖,也存在着严重的质疑。

另外对于东芝这样的大公司而言,他们一直追求的都是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自己做的产品,绝不在国外建合资企业,况且在中国做合资企业,需要接受严苛的股份限制,通用的做法就是中方占51%股份,而外方则占49%,企业的管理也必须要由中方人员担任。

所以东芝电子高层讨论之后,决定先向欧美的一些大厂商推销这种“ Flash”闪存芯片,如果能打开欧美市场的话,那么东芝公司就没有必要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东芝公司自己建立一个闪存芯片厂,以此达到利益最大化。

但如果欧美厂家对他们这项技术不感兴趣的话,而中国内地又愿意投入重金购买相关的芯片生产设备,那么东芝公司将会重新考虑在中国开办合资企业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段云才迟迟没有收到东芝电子方面的反馈,不过这也在段云的意料之中,他还需要趁着这段时间想方设法赚取更多的外汇。

整个5月份,天音电子厂多彩随身听的销量再创新高,在工厂24小时连续不停的运行之下,加上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对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天音电子厂总共生产了19万台多彩随身听,纯利润高达3600多万元,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深圳合资企业,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深圳电子业的龙头企业。

六一儿童节的天,段云再次拿出了240万,在深圳上步工业区八卦岭工业区同时动工修建两个托儿所,两个幼儿园,四所小学,包括社长李灏在内的一些市委领导也都参加了学校的奠基仪式,并对段云的举动做出了高度赞扬。

段云对于捐助修建深圳市政建设花钱毫不手软,按照他今年的计划,除了之前承诺的800万捐款之外,他还准备再增加500万,扩建上部工业区和八达岭工业区各主干道,整个工程预计要到明年中旬的时候才能完工,到时候两个工业区的主干道将会大幅度拓宽,由以前的双向两车道变成双向4车道,并且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替换成柏油路面,具体的施工方案将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深圳第一工程队合作完成。

段云这么做,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方面对他们企业的大力支持,还有一方面就是如今段云已经成为了深圳电子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正所谓树大招风,这个时候段云在闷声发大财,已经是不可能了,为了避免遭人妒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钱该花还是要花的。

段云有自己的商业理念,而且这些投资修建的市政工程其实对于他们天音电子厂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解决了外地打工者孩子托管上学难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道路拓宽之后,货车就不再容易出现堵塞的事情,方便段云向全国各地发货。

随着段云对市政投资的不断加大,深圳市政府这边也动用自己的渠道,对于段云进行了很多正面宣传,一时间,段云成为了各家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嘉宾,并且他的事迹也经常出现在广州深圳当地的报纸上。

段云频繁捐助市政建设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不光在广州和深圳,包括全国范围内,对于这件事也有了一定的争论,对于段云这样突然出现的“良心资本家”,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认可段云的这种做法的,但少数人依旧质疑段云这么多的动机。

而在深圳市委之中,对于段云的讨论也比较多,甚至有的深圳市委领导提议,让段云成为深圳市的人大代表,这个建议一提出,顿时在深圳市政府内部引起了舆论震动。

事实上,直到1998年两会的时候,私营企业老板才第1次进入了两会,人大代表的行列,而在此之前,关于私营企业老板是否能够成为人大代表的事情一直都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这从根本上涉及到一个国家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而深圳在1986年的时候,首次提出要让私人企业成为市级人大代表的话题,确实是一件非常胆大而前卫的事情。

当然这件事最后还是无疾而终,这几年深圳一直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全国各地对于深圳各种批评声音也非常大,在面临如此大政治压力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当然不可能让这件事情再掀起任何的风浪,因为深圳现在的发展之路已经很难走了……

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冷静期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CES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汽车产业共同体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索尼传奇人物第八百六十六章 厂长任命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三机配套联合体第九百六十一章 律师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沈阳金杯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气象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上门慰问第2343章 重大抉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阿斯麦香港分公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山寨产品第九百六十八章 广告续约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国际名片第四百二十三章 第一批样品第七百一十章 程清妍的担忧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特别的家宴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上海分公司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二道贩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厂计划第五百六十三章 进京通知第六百八十七章 宽松管理第2363章 电子产业根基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自费留学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百三十二章 废液处理第八百八十三章 企业家圣经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香港归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合资办厂第一百零五章 小杂鱼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当务之急第2396章 别无选择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技术共享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万全之策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硬件兼容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今非昔比第八百四十三章 交底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取经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GPS导航第七百八十七章 老歌第八百八十四章 余热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疯狂的转型第九百九十七章 水清则无鱼第2166章 国产电脑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技术壁垒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刻板印象第2390章 热门话题第一千七百章 爱国商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低调奢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一表彰会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铁娘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专利申请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落差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初步测试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野心第八百八十六章 贵宾第八百四十六章 停薪留职第2215章 更大的计划第十六章 混个脸熟第四百零六章 两手准备第2345章 巨龙通信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瑞典考察第八百九十五章 人无信不立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火花第2342章 多面押注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任务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磁头生产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六百三十三章 压力山大第九十八章 交谊舞会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首选目标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重大突破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郭士纳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企业转型第四百六十五章 返聘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湾流总部第九百零八章 商业机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筹备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技工学校第七十三章 强力反击第四百五十四章 上级视察第三百八十八章 技术攻关小组第九百二十五章 熟人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设计软件第一百九十九章 配套合作第四百零八章 二手设备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绝不迁就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平等合作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订单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学生入厂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扫清障碍第2409章 生存之道第九百零四章 邻居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摊牌第一百六十五章 过来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难以拒绝的条件第一百七十章 声震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