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深房集团

“那就是你必须要和深房集团合作,借用他们的名头,在香港购买优质的房地产,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实施你现在的计划。”段云对妻子说道。

“和深房集团合作?”程清妍闻言,柳眉微微皱起,只听她接着说道:“这样不太好吧,要是和深房集团合作,就要给对方一些好处,不然的话人家怎么可能跟他们合作,另外就是让深房集团帮咱们在香港买房买地,到时候利益怎么分配?人家自己也能买,根本用不着他们帮助啊?”

“深房集团在香港买房确实畅通无阻,但你别忘了,他们手里没有那么多钱,而且在香港买房需要的是外汇,作为一家国营企业,他们想从银行接到大量的外汇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段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但是咱们天音集团现在手头却有大量的外汇,只要你肯借给他们一些外汇,我想他们应该很愿意帮这个忙的。”

“这样真的行得通?”程清妍听到这里顿时眼前一亮。

“绝对没有问题,深房虽然是深圳市政府的下属企业,但咱们市政府这边也急需外汇,不可能给三方集团拨太多资金的,另外就是深房集团之前在香港搞的都是深度房地产开发,就是买下一块土地,然后盖楼再卖出去,虽然这样能赚到很多利润,但是资金回笼周期却很长,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所以一旦他们一旦投资香港房地产,短期内资金会被套住的,想再投资其他香港地产没有多余的资金。”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但如果咱们肯借他一些钱,就等于提升了他们的获利空间,咱们再让他帮一点小忙,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还是老公你厉害,我之前就没有想过合作的事情……”程清妍说道。

“所以说我让你放平心态,就是这个原因,哪怕是实力再雄厚的公司,他有的时候也必须要跟一些小很多跟公司进行合作。”段云看了妻子一眼,接着说道:“没有一家公司有实力可以包打天下,在涉及到一些新的领域,尤其是在进入一个咱们之前从未设计过的地方,必须要有人帮咱们先探路,咱们这次去香港开发市场,有句老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和人家香港的大团团相比,人家才是猛龙,咱们只是小蛇而已,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有些事情根本办不成。”

“我明白了。”程清妍点了点头说道。

“还有一点你要搞清楚,深房集团也是咱们深圳市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咱们现在的市政府想发展需要很多的钱,以后的话,咱们不光要在香港和深房集团合作,在国内,也可以联合深房集团进行开发,想把盘子做大,你不分出一杯羹是不行的。”段云又补充了一句。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曾在房地产开发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第一个引入外资合作开发土地;第一个采用楼宇预售手段筹集开发资金;第一个按国际惯例实行建设工程公开招标;第一个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开发的楼宇、住宅进行全方位管理;在深圳经济特区举行的第一次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夺标等等。深房集团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房地产业、深圳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目前深房集团的掌门人是骆锦星,他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之父,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深房集团。1980年骆锦星成立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就是4台单车。1993年骆锦星深房上市的时候,资产已经高达68亿。

骆锦星苦苦寻求办法,最终他发现了对岸的香港,当时房地产市场非常发达,而且香港的土地都是可以自由买卖。当时内地却依然不行,而且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骆锦星想如果深圳的土地也可以买卖,那么就可以筹集到一大笔资金了。

骆锦星跟领导商量之后,领导建议骆锦星找一个擦边球的方式,于是骆锦星就想了一个办法,提出了一个“补偿贸易”的办法,他找到了一个港商合作。深圳出地港商出钱,盖了房子之后,港商负责在香港销售,获得的利润深圳获得8成,港商获得2成。

为此在1980年骆锦星成立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最初深圳大约协调4万元的经费,不过由于当时资金确实有限,后来一直没有落实。骆锦星没有办法只能先跟港商借了4万元,随后成立公司。最初公司的资产只有4部单车。

不久之后,深圳的第一个小区开建,并且开始在香港销售,当时一平米的价格是2750元。当时只有香港房价的十万之一,同时购房还可以送深圳户口。这个项目在香港推出之后,获得了市场的追捧,很多华侨非常购买,同时很多投资者也纷纷购买。

1981年这个小区竣工,骆锦星又学习香港模式,成立了内地的第一家物业公司。1983年深圳政策上开始松动,关于房地产很多发展开始写入章程,随后深圳房管局开始一分为四。骆锦星开始主管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

发展到1988年,深房集团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超过8,700万人民币,旗下还有6个分公司,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都有办事处。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不过即便如此,深房集团依然非常缺乏资金,尤其是外汇,这也极大的束缚了他们开发香港房地产脚步,即便是在内地,也面临着众多地产厂家的激烈竞争,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松绑,在1988年的时候,全国房地产公司为3124家,其中包括一些实力雄厚的港资公司,深房集团虽然靠着区位优势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中,但在一些国内关键项目的投资上,因为资金不足,能眼睁睁的被港资企业“截胡”,而且缺乏外汇,也让他们开发国外房地产市场有心无力……

第五百二十三章 母亲的忧虑第五十七章 代理商第二千零二十三章 万里挑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三年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技术转让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工第2409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激励股份第五百一十八章 华发电子厂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傲慢与偏见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公司选址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到货第2317章 采访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香港银行第四百一十六章 应急之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烂摊子第二千零二章 百思买第六百一十一章 分房计划第2348章 中国标准第2182章 张肖第四百一十七章 厂前公园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欧洲科技之光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爱国情怀第三十四章 安装天线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无所不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介绍信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铤而走险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无尘车间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关外土地第2360章 力量平衡第七百零七章 2选1第七百八十七章 老歌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颠覆印象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重返拉斯维加斯第二千一百一十三章 摩托罗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鱼吃小鱼第四百八十章 紧锣密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利益最大化第2169章 分期付款购车第一百六十三章 事故鉴定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过渡策略第2206章 黄金手机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抉择第二千零三十一章 试驾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示范作用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意外来客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阶梯销售第2336章 隐形红利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巨额奖励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IBM总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差距第三百七十一章 韩警官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国际问题第2185章 眼光第一百五十三章 业余组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西部数据第一百四十八章 滑旱冰第2228章 大力推销第六百六十章 音乐爱好者第七百八十六章 改变思想观念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国产软件联盟第2284章 天音2400第八百四十三章 交底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送别宴会第九百五十章 熟人第五十七章 代理商第2431章 退出舞台第三百一十四章 蝴蝶效应第2353章 大唐电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家有儿女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新团队第二百四十五章 翻译任务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两难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业在即第十章 生意开张第九百八十七章 无尘车间第五百四十四章 技术大拿第2422章 交易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极限研发第九百三十章 底层企业第一千零七章 生命线第四百一十三章 撕破脸皮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禹国刚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待价而沽第五百七十八章 瑞阳的要求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坐地起价第三百三十章 驾驶证第2428章 思维转变第三百九十三章 零食第2291章 产业名片第九百八十五章 高难任务第二百二十七章 学习计划第二百八十九章 土皇帝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土改方案第四百四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二人时光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新厂区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