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赵希友

在沈阳市政府的招待所休息了一晚上过后,第2天早上8点多的时候,两辆政府的公务车已经停在了楼下,司机就站在车的旁边,等待段云下楼。

穿上西装外套,段云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和自己的助理郭凯以及几名保镖下了楼,坐车前往位于沈阳市郊的金杯汽车厂。

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俄式建筑,段云内心还是带着几分期待的。

说起来中国第1台国产汽车就是出自沈阳,1931年的时候,“民生牌”汽车驶出了沈阳一家工厂的大门,而当年捐献生产第1台国产汽车的,正是张学良将军。

55年后,投资建造现代化汽车厂的,是在改革大潮应运而生的“金杯汽车股份公司”,而且在那个年代,“金杯”可以说是汽车产业的一个符号,它的迅速崛起,人们称道的多是他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那种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的“金杯精神”。

沈阳虽然是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基地,不过80年代的沈阳汽车工业还很薄弱,一个汽车车制造厂生产130小货车,另外一个轿车厂生产小面包,全部都隶属于当时的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

到了90年代,因为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所以现在的沈阳金杯汽车厂处境比较艰难,而就在段云来沈阳之前,厂里已经拖欠工人工资长达三个月之久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段云乘坐的汽车最终停在金杯汽车厂门口的时候,时任金杯汽车厂厂长的赵希友面带笑容,双眼闪过一抹精光,快步迎了上来。

“您就是天音集团的段总吧?欢迎欢迎!”赵希友看到段云后,立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段云的手,语气带了几分兴奋的说道。

“没错,我是段云。”段云微微一笑,接着问道:“您是赵希友厂长?”

“没错,我是赵希友!”

“久仰久仰!”段云这个时候语气也带了几分恭敬。

在来沈阳之前,段云就已经收集了大量沈阳金杯汽车厂的资料,并且也了解到了厂长赵希友的一些情况。

提及沈阳汽车的发展,那就不得不提一下赵希友这个人。

赵希友今年57岁,出生于热河省凌源县的一个制酒工人的家庭。

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52年中学未毕业,他便孤身一人来到沈阳工作。

由于他好学肯钻,在夜校补习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在1960年考上了辽宁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现如今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8年沈阳成立汽车制造厂,曾经制造出“巨龙”牌载重汽车,然而由于质量不过关,生产了几百台汽车纷纷趴窝,“巨龙”变成了“卧龙”,报纸头版曾为此发表过一篇讽刺漫画,使沈阳的汽车臭名远扬,出尽了洋相。

在1980年全国计划工业会议上,赵希友以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的身份,乞讨班站在国家纪委的一间办公室里,用凄楚的口吻请求上级领导给沈阳汽车列上国家计划,哪怕一台也行。

然而因为沈阳汽车制造厂已经是“臭名远扬”,所以最终得到的回答是“半台车也不能列!”。

这件事儿对赵希友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他第1次迈出国门,到国外进行考察,在法国,西德,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奔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些驰名全球的汽车公司,他惊叹于从雪佛兰到雪铁龙,从猎鹰到野马,从莱利安特K型到道奇600汽车型号的走马灯变化,造型,工艺,涂装,一天比一天先进。

特别是日本,已经用计算机设计汽车了,他看的越多,心头的铅块压的越重。

回国之后,他把自己的改革设想向有关领导汇报,建议把沈阳市所有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汽车厂家组织起来,把行政性工业局改造成汽车托拉斯企业,把生产的总成和零部件厂按高度的专业组织生产,变分散劣势为联合起来的相对优势。

上级领导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接受他的建议,在1983年的时候,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曾建志的改造为一家企业性公司,可以迈出了沈阳汽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1984年金杯的前身也就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成立,赵希友出任董事长,沈阳汽车公司成立一年零八个月后,固定资产提高了38%,汽车产量增长1.4倍,实现了利润2.6个亿,相当于一年收回一个公司投资。

不过在工厂取得优秀业绩的同时,赵希友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国家集体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办,人都是有私心的,很多工厂犯了错误也无人负责,所以这也让赵希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赵锡友改革的第1步就是“租赁制”,打破了很多人的铁饭碗,而这样的改革也确实激起了千层浪,有人骂街,有人责难,不过最终50家企业实行了集体或个人租赁经营,经过这次改革,各个分厂的产值利润,人均收入增长数字是惊人的。

后来赵希友去日本考察的时候,丰田公司的发展让他大受启发。

原本丰田只是一家做纺织机械的小公司,几乎一两年间借助资本,市场就发达了起来,另外他在美国和德国的考察中,发现各大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回国后,赵锡友就向上级提出“沈车要搞股份制试点”。

国企搞股份制经营,这在当年无疑是犯大忌的事情,然而国内的一些地区早就悄悄的这么干了,深圳宝安,上海飞乐,成都蜀都,北京天桥等,当时中央对股份制没有政策许可,但也没有禁令,所以最终沈阳市批准了赵希友创办股份公司的建议,在1988年的时候,经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批准,金杯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次面向全国的公开募股行动,而且在同年的8月,《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还做了一篇专题报道,算是对这件事给予了肯定。

第2288章 经贸委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座椅加热第2164章 贵宾第四百八十六章 人情债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黑脸红脸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特殊会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换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同行是冤家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夏普电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小脾气第六百九十二章 打爆电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慕尼黑大学第二百八十九章 土皇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棋先一招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激励股份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高度信任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保密资质第一千零九十章 新年商会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代沟第八百三十一章 小场面第2166章 国产电脑第七百八十三章 上海办事处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风险第2291章 产业名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合作意向第一百四十四章 低音炮第二千一百章 数字革命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中国首善第2378章 巨大争议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热点人物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顶级待遇第九百四十一章 春节放假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芯片定制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远大理想第五十一章 理性消费第五百七十章 默契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七百六十七章 专利证明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大厦将倾第2395章 网吧第2307章 重要建议第一千零四十章 泾渭分明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规避风险第四百一十九章 新台币第2405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高度信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最重要的事情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叙旧第2196章 欧洲市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ISO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力不从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意外收获第三百二十九章 买车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轰动效应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合资办厂第2350章 条件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新年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合适的价格第九百三十章 底层企业第三十六章 家宴第2181章 顶级客户第一百四十四章 低音炮第六百七十四章 收尾阶段第六百九十四章 豪华试音室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新部门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一微米制程第2361章 申请程序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音乐版权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嫁妆第四十七章 抢饼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小富婆第2321章 实力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峰回路转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隐形权力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商会会员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高度重视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技术壁垒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团团圆圆第2310章 天音2800第三百一十四章 蝴蝶效应第2179章 商业风险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望子成龙第一百二十章 手工作坊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出国邀请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世界工厂第三十四章 安装天线第八百二十一章 技术顾问第三百六十一章 扣发奖金第九百三十九章 争分夺秒第三百一十章 鸡肋第八百八十七章 双向选择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史玉柱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风之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巨额投入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长线钓鱼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良心报价第九百二十一章 江湖地位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