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瑞典考察

7月中旬,段云和赵希友,以及沈阳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刘东海在北京大饭店碰头之后,随即一起坐上飞机,前往了去瑞典考察的路途。

段云和赵希友是比较熟悉的,但却是第1次和刘东海打交道,见面后,刘东海对段云表现的也非常热情,几人在酒店最后一晚吃饭的时候,段云和刘东海聊了很多的事情。

刘东海在沈阳市政府里算是一个少壮派,年龄还不到40,为人精明能干,而且据说他的父亲是黑龙江抗战的老红军,曾经担任过某部队的团长,家风比较严格,所以刘东海本人作风比较勤俭,由于工作出色,只用了10多年时间,就从一个黑龙江某某县的办事员,调任到了沈阳市政府,做出了很多值得称道的政绩。

而且让段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刘东海外语水平很高,完全是他自学的,除了英语,俄语的水平也不错,达到了完全可以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的程度。

在两人见面之前,刘东海就对段云的事迹有了很多的了解,甚至以前在市委会议上,他还专门以段云的天音集团为例,主张加大扶持沈阳当地的民营企业发展,认为民营经济将来会成为沈阳经济的一个支柱,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上,必须要有所倾斜。

除此之外,刘东海还提出要对国营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本市的一些重点国企进行“松绑”,允许他们实行承包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市场化公司制的道路。

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东北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光沈阳这边,就有上百万的国企职工,在这样一个计划体制根深蒂固的城市,敢于提出加大扶持民营企业的口号,这是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

但实际上在90年代的时候,国企改革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很多地方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国企改革走向新的方向。概括地讲,这个时期国营企业产权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抓大放小”。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制”等渐进式改革的红利释放殆尽,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从90年代初出现了恶化倾向。

8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企通过实行“承包制”,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涌现出了诸如像马胜利,步鑫生这样的传奇人物。

1984年,马胜利迈出“国企承包”第一步,他带领石家庄造纸厂扭亏为盈、利润翻番。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连年亏损的工厂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效益大户,石家庄造纸厂也借改革之势成为了全国明星企业。人们称厂长马胜利缔造了“一包就灵”神话。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向马胜利学习”的口号,荣誉如雪片般飞来,马胜利的声音也响彻全中国。

不过到了80年代末的时候,“企业承包”的红利逐渐丧失殆尽,包括马胜利的造纸集团破产倒闭,4年后,马胜利被上级领导的一个口头命令提前免职退休,国营企业的承包神话也彻底被打破。

对于这件事刘东海也进行过深入分析,在他看来,马胜利的失败主要源于他的盲目扩张,管理存在漏洞,以及缺乏持续性的创新,也正是因为如此,刘东海才提出了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改革。

所谓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主要是指将传统国企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的公司制企业。

在刘东海看来,这一改革有利于明确国企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推动了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后续改革的进行,帮助国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并极大提升了国企的内部治理水平。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也已经意识到了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相关讨论和试点。

就在今年的时候,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首先确定了1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和3家控股公司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其中国家体改委分管30家国有企业和1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国家经贸委分管70家国有企业和两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可以说,能在这个年代提出这样改革创举的人是非常超前而大胆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和刘东海交谈一番后,得知他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改革化的想法后,内心也是感到了震惊,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而同样的,对天音集团的发展和事迹颇有研究的刘东海见到段云后,表现的也非常兴奋和尊敬,俩人虽然是第1次见面,但很快就有了几分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去瑞典考察沃尔沃的事情上,刘东海主张和外国企业合资,在他看来,虽然相比起引进国外生产线,国外企业要分出一半的利润,但是考虑到国内目前的汽车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上,所以如果能够得到沃尔沃公司的扶持的话,就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是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也是最稳妥的一个办法。

在这一点上,段云和刘东海的意见一致,他也认为如果能够说服沃尔沃来华合资办厂,是最优选择,那实在不行,段云也可以选择购买他们厂的一些设备和生产线,这也是个备选方案。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最终降落在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机场。

瑞典奉行科教立国政策,政府和企业对科研的投入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瑞典每年对科研的投入都达到政府总支出的百分之3~5,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在整个欧洲都算是名列前茅。

爱立信、沃尔沃、ABB等著名跨国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均占企业利润的20%以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瑞典人口不到1000万,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却拥有诸多享誉全球的制造企业,并且长期在全球最有创造力国家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第七百三十九章 当面质问第二千零五章 雄厚筹码第2366章 电子奢侈品第九百九十六章 当红女星第六百二十六章 优势第三百九十二章 缓冲第四百三十一章 小订单第八百五十四章 领先地位第五百零四章 国家优质奖第六百四十六章 自立门户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当务之急第九百七十一章 街机第七十五章 私人工作室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股权分配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差距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如针毡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斯文扫地第八百零六章 委以重任第2415章 入乡随俗第七百四十五章 暂停生产第二百五十章 暖意第2254章 互助会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湾流总部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权分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愧疚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香港银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接招第二千零二十七章 雷厉风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新厂区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伯克利分校第2348章 中国标准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集团格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五大关卡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于安乐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忠告第七十章 价格双轨制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谈判成功第一百五十三章 业余组第三百八十八章 技术攻关小组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展会开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设计软件第八百九十六章 离职手续第九百八十七章 无尘车间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康云汽车第2179章 商业风险第一千零二十章 销量惊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盛会第2333章 圆满成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客户上门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阶梯销售第一百二十七章 招工第八百四十三章 艰难的决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话柄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倪光南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婚(第2卷完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社会责任第九百五十章 熟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馈赠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互联网大潮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公务车采购标准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苹果iPod第二百九十七章 贝恩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轰动效应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美国市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巨大轰动第一百四十二章 村办企业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错觉第八百二十五章 重点培养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除夕第九百九十三章 连夜组装第四百七十六章 三大三小第六百七十二章 暴怒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GPS导航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规则制定第九百五十六章 资金紧张第二百四十一章 推销计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搏一个未来第三百九十一章 坚持原则第二百八十五章 操作手册第八百七十四章 领导视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技术挑战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艰难的谈判第2241章 旧时光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客随主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录像机厂投产第八百九十一章 潜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接亲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商业化运作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严厉警告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天音486第五百四十三章 星期日工程师第二百九十章 外包第四百八十七章 法人代表第九百三十九章 争分夺秒第五百七十二章 条件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于安乐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政府公车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国家队第六百五十一章 考察第八百一十八章 离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