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九十二章 民族产业转折

1995年元旦这天,段云在集团公司召开了一次盛大的表彰会,在天音集团的大礼堂,总共有3400人参加这次会议,这其中包括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以及天音集团控股企业的负责人, 可以说是自天音集团创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表彰会。

在这次会议中,段云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鼓励员工继续奋斗,以企业为家, 把企业当成自己终身事业的奋斗点, 另外一方面就是详细的讲述了下一步公司发展的战略点,那就是稳住国内市场, 同时积极开展海外市场,让天音集团的国产品牌在全球站稳脚跟。

段云的演讲获得了持续热烈的掌声,现在的天音集团可以说是热火烹油,在过去的一年,集团公司的总利润第一次突破了100亿,遥遥领先于国内的其他民营企,而且几乎除了国内几家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其他的国有企业营收都远低于天音集团,这也让天鹰集团稳稳的占据了国内民营企业的榜首,而与之对应的是,天音集团的职工收入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尤其是技术岗位的职工,收入更是比前年发了将近两倍还多, 现如今就算是刚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实习期的收入就能达到每月1000元左右, 转正之后,工资可以达到2000~3000元左右, 就在当前的国内,已经算是顶级的薪资水平了。

而且这还只是基本工资,对于那些已经在天音集团入职多年的骨干技术人员来说,项目奖励和年终奖才是他们收入的大头,除了黄令仪,蒋明炜以及倪光南这样的顶尖工程师,就连很多团队的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去年的核心收入都在六位数以上,在这个年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收入,但是在天音集团却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而这次的全集团公司表彰大会上,段云更是一口气发出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而且这些钱只是奖励给一线研发人员和普通工人的,至于管理人员和技术核心骨干,段云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交钱打到了他们账户,而在这其中,倪光南分到的分红最多,他拿到了7500万元的股份激励分红,而在一年前的时候,他在联想集团每个月的工资加奖金也只有1万元左右。

金钱奖励可以团结很多人,而天音集团的企业文化塑造出来的荣誉感就让更多的人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除了公司内部的荣誉,在段云的推荐下,集团公司今年共有35人被申请评为SZ市市级劳模,最终有五人入选,今年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将会给他们正式颁发市级劳模的奖状和荣誉称号。

其实这种荣誉对于天音集团的这些入选者来说,就是一种锦上添花,不会丝毫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但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却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亮点,也让很多人看到,在天音集团不光能挣的钱,而且还可以有名,是真真正正可以获得名利双全。

至于说天音集团接下来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其实也正迎合了当下国内发展的形式,因为到了1995年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已经集体到了一个战略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的这十五年间,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后,外资以及合资企业逐渐扩大了投资的力度,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外资企业用一些过时淘汰的技术,就能在中国内地赚的盘满钵满,这也就使得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去开拓这块市场,这种投资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现如今在各行各业中,外资企业都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市场份额和位置。

尤其是从1992年之后,随着大批国际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以及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力,各个行业的本土公司都面临空前冲击,市场格局一日三变,与此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还不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消费者对国产商品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振兴民族工业既成为一个中国产业成长的战略构想,也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工作心理氛围。

1994年4月的时候,则新闻稿曾让很多人唏嘘不已,一度被摆上人民大会堂,国宴席的重庆天府可乐被百事可乐正式收编,这让很多有的民族自豪感的国人感到了一种心理挫败,但实际上,当时中国八家生产碳酸饮料的饮料公司,除了上海正广和之外,其他七家均已经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以至于在当年的媒体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松动而煽情的标题:《两乐水淹七军》,这个现象使人们对本土品牌的命运产生了担忧,同时也激发出很大的民族热情。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一些聪明的企业家在市场营销中便充分借用了这股热情,而在这一年的企业广告中,有很多企业都采用了“振兴民族工业”这个主题诉求,在几乎所有风起云涌的产业中,民族品牌的振兴都是一个最为炫目而崇高的主题。

不过这种营销手段对段云来说,是他早已经玩剩下的,而且段云不光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说当前中国最能代表民族品牌的企业,那天音集团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他之前在美国卖出8000台DVD的事情虽然在段云本人销量有些不够看,但在国内,却已经把这件事儿炒的火热,并认定天音集团用DVD打开美国市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崛起的重要转折,而对段云的评价,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称他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骄傲。

除了饮料,中国的电子产业也迎来了一波重大转折,在冰箱和洗衣机两大行业,海尔公司两线作战,而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松下和三洋等日本公司。

而在彩电行业,战事同样激烈,TCL以大屏幕彩电抢滩BJ市场,而当时BJ大商场的黄金展位都被日本品牌占领着。

第六百七十六章 无底洞第2207章 附加功能第九百五十五章 人才济济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百年名校第一千零八章 广告报价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募捐第六百七十六章 无底洞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年夜饭第三百三十章 驾驶证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学生入厂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瑞典考察第七百五十一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兼职第十九章 打破记录第2231章 长线奖励机制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圆满成功第六百七十八章 建立售后体系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EDA第七十一章 赵东升的怒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借势而起第一千零六十章 巨额投资第八百八十章 展销中心第2205章 2G手机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微型汽车设计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青黄不接第2417章 纽约经济俱乐部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委以重任第七百八十四章 摒弃前嫌第二百八十八章 母亲的忠告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暑假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技术改变产业第2191章 超高门槛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惊人的报价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本土化改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惊人的实力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海狮面包车第三百七十三章 秋后算账第三百九十五章 承诺第2234章 愧疚第2363章 电子产业根基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商品经济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天高地厚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订单第2182章 张肖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全球化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内部消化第2196章 欧洲市场第二百四十一章 推销计划第三百七十一章 韩警官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国货精品第一百九十九章 配套合作第三百三十七章 针锋相对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疯狂的转型第二百零一章 上级领导第2253章 剑走偏锋第一百四十九章 无线电之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争执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最后的倔强第一百六十章 胜负已分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贷款条件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天音估值第三百八十九章 测验成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印象深刻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极限研发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独挡一面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技术顾问第八百二十二章 长远计划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退而求次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ISO第五百二十六章 猫腻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亚马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四大合资车企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短暂的分别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MP3发布会第七百三十七章 深圳办厂计划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中国工程师第九十一章 高额奖金第2415章 入乡随俗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汽车产业共同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中苏交流论坛第七百三十七章 深圳办厂计划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发展重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避其锋芒第二百四十二章 周日安排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企业估值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艰难的一步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长线钓鱼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苏联汽车专家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严重分歧第七百九十章 憧憬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颠覆性产品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罐头换飞机第三百三十三章 店铺开业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新闻界顶流第八百五十五章 告诫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巨额奖励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政策延续第九百六十七章 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