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仿制产品

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瑞阳就派人从北京部里取来资料,送到段云手中,速度之快,令段云感觉不可思议。

而这也表明了瑞阳的一个态度,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而且他的这种做法确实给了段云一种紧迫感。

将轻工局的这个瘦高男子送走之后,段云随即让保卫科的人把桌上的厚厚几包资料带到了自己办公室。

段云的办公室里有个资料柜,如今已经被堆得满满腾腾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工具书和厂里的资料。

段云让保卫科的人将那七八个厚厚的资料袋放在办公桌上后,就关上办公室的房门,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拿起其中一个档案袋,段云看到上面写着“伏尔加汽车工厂产品资料”。

段云目光一怔,随即又拿起了其他档案袋。

只见这些档案袋上分别标注着的是“高尔基汽车工厂产品资料”“利哈乔夫汽车厂产品资料”“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厂产品资料”“莫斯科人汽车厂产品资料”等字样。

这明显都是苏联汽车的图纸资料。

只是思索了一下,段云就反应过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局面,工业体系更是全面落后,处在一个崩溃的边缘。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和物资,苏联还慷慨地拿出了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无私的派出了大批专家和工程师,手把手的帮助,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码要晚30年时间,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援建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和设备制造由苏联完成,其余部分由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企业完成,大批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参与到这些工业项目的建设中,有些项目甚至从苏联搬来了整个工厂的图纸和设备,而这些图纸和设备一直到解放开放之前,都在大量使用中。

而这几个档案袋的资料,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从前苏联那边获得的图纸资料。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领导干部用车中,伏尔加称得上主打车型,当时的国家,高级领导人都坐过这种轿车,而在1960年的时候,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在1960年就曾参照伏尔加轿车的图纸,试制出“东方红”牌轿车,而其后很多国产汽车,也都是仿制前苏联汽车产品制作出来的,包括目前段云厂的生产的变速箱,也是根据前苏联嘎斯汽车变速箱仿制而成的。

中苏是在60年代初交恶的,如果只是那个时代的资料图纸的话,对段云的参考价值就不高了,毕竟现在国内已经有了成熟的仿制60年代苏联汽车生产技术。

不过当段云打开“伏尔加汽车工厂产品资料”的档案袋后仔细翻阅了一会儿,顿时有了意外的惊喜。

原来轻工部的这份档案资料一直都是有更新的,虽然中苏关系走在20年前就已经交恶,但却一直保持着经贸往来,六七十年代也曾经进口过不少苏联的汽车,这其中很多资料只有汽车零部件构造图纸,而缺乏相关的技术工艺参数,显然应该是当时国内通过拆解等方法获得的设计方面的图纸资料。

用了整整一上午时间,段云将这几个档案袋你的图纸资料大致的翻阅了一遍,最终将其他档案袋放到了资料柜中,而只留下了伏尔加汽车工厂的资料袋。

段云之所以特别留下了伏尔加汽车工厂的资料,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伏尔加汽车可以说是代表了苏联最高的汽车工业水平,而且当时伏尔加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标杆,其二是因为,目前厂里生产的汽车变速箱,也正是仿制当初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旗下的嘎斯汽车变速箱生产出来的,如果段云进行仿制的话,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要比仿制其他车型的变速箱容易一些。

后世人对苏联产品有种傻大笨粗的印象,但实际上,在70年代,苏联绝对算得上是世界工业强国,只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无法产生世界性的汽车品牌。

苏联汽车的衰败是衰败在他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上,以及国运问题,但实际上80年代之前的苏联汽车,还是非常先进的。

段云先筛选出了70年代后苏联伏尔加汽车厂的主要车型资料,然后在这几种车型中寻找适合仿制的汽车变速箱。

中午段云没有回家,而是让自己的助理大军到食堂给他打了一份饭,他坐在办公室中,边吃边继续查阅这些资料。

最终,一款名为BA3-2101车型的变速箱引起了多云的注意。

这种BA3-2101“日古利”轿车,其实就是这个年代国人熟知的“拉达”轿车。

这种轿车是1970年4月19日开始生产,而到了1973年12月的时候,已经生产了整整100万辆,到了1978年6月3日,总产量达到了400万辆。

能生产这么多辆的汽车,说明这一型号的汽车是经过了市场考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应该是非常成熟的。

虽然这种70年代的车型相比于80年代的欧美日系汽车,性能上稍稍有些落后,但对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家使用的五六十年代的汽车技术而言,已经算是先进的了。

因为瑞阳只给了段云一年的时间,所以段云也不能好高骛远,况且国际上先进的欧美日系车,以国内的设备材料而言,是根本做不出来的,所以仿制这种70年代生产的苏联汽车变速箱,就成为了段云的最佳选项。

这种款式的拉达汽车使用的是4速手动变速箱,相比段云厂子目前生产的变速箱,结构要稍微复杂一些,性能也更加优越,要比国内商用车普遍使用的变速箱产品好一些。

其实段云最初是想仿制出一台液力自动变速箱的,自动变速箱不用离合换挡,档位少,变化大,连接平稳,因此操作容易给开车人带来很多方便。

但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上,由于是计划经济,普通市民是买不起汽车的,所以根本不用考虑开车人的方便,另外液力自动变速箱,结构复杂修理困难,而且费油不经济,传动效率低,变距范围有限,虽然技术先进,但并不符合国情。

而普通的手动变速箱,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价格便宜还省油,尤其是价格便宜,这点非常重要,有利于产品销售打价格战,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段云最终选定了这款比较成熟的手动变速箱。

另外凭借着段云深厚的机械技术造诣,他还可以对这款手动变速箱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使其变成真正意义的“国产”变速箱,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厂子的技术设计能力,同时也能迎合一些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香港精英第2376章 绝对实力第四百零二章 亲密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最后的倔强第三百九十五章 承诺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新部门第2394章 超级大国第四百零八章 二手设备第二千零八十二章 简单的幸福第二千零四章 回京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香港研发中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派人采购第七百四十九章 麻烦不断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技术顾问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嫁妆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三角债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利益捆绑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家庭支柱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一家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交底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跨国贸易第六百八十六章 告别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华为崛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运筹帷幄第六百零九章 普法培训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样机零售第一千零六十章 巨额投资第二百零二章 劳模表彰会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立第2277章 年底商会第2267章 贝尔实验室第二百四十章 红帽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于安乐第2356章 隐患第242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工第五十六章 夜大第一千零三章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展望一代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汽车数字化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笑柄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物极必反第四百四十三章 接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年夜饭第六百九十八章 售后体系第四百五十四章 上级视察第二千零九十九章 概念产品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高瞻远瞩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初步测试第二百六十章 重要角色第五百九十八章 根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平等合作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甜蜜时光第五百五十二章 赠书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约定第2285章 最低要求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老三样第2427章 发布会前夕第九百零二章 重返广州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美国市场第八百四十六章 停薪留职第七百八十四章 摒弃前嫌第八百六十八章 奢华的新家第七百四十章 半年经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借钱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中国重卡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办第六百七十四章 入职礼物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湾流总部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宣传力度第三百九十一章 坚持原则第2401章 居安思危第九百六十一章 律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特别的家宴第九百九十章 质疑第一百六十二章 事故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无言以对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团团圆圆第三百二十一章 租赁店铺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善意的谎言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第1个吃螃蟹的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势不可挡第六百七十三章 诸侯经济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西部数据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脚踏实地第七百六十四 再创记录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分工分业不分家第九百八十一章 背水一战第2318章 刘永好第一百八十七章 土办法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把戏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十万火急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概念产品第五百四十五章 招兵买马第十二章 技术革新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危机感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慰奖第四百八十五章 产品实验第二千零一十章 中国航天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三百七十章 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