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

“据吾判断,吴三桂多半会先解决元江那氏,震慑迤东各土司,消除其对昆明的威胁,然后再对滇西滇中展开行动。”朱永兴最后还是利用了自己的先知先觉,只是没有说得那么肯定,“只要在元江能坚持四十多天,或者一个月,滇西反攻就可能胜利结束,三军便可东下合击清军。”

这下子众将都听明白了,但也产生了疑虑。只要力保滇东那氏不败,安南基地便不会受到滇省清军的威胁,这是最保险的方案。如果先战滇西,再援滇东,谁敢保证能坚持一个多月?如果计划失败,费尽心血打下的安南基地就要直面战争了。

“殿下。”叙国公马惟兴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不知在元江,我军先期能投入多少兵力?”

“三千。”朱永兴早就算得仔细,他准备率领至少七千士兵前往滇西助战,安南也需三千多人镇守,而且这已经把包括猛山克族在内的各族土兵计算在内。当然,这其中还可能有小小的出入,毕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能招多少新兵他也不好说。

等朱永兴解释完派出三千人马的原因,众将又陷入了沉默。这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知道历史上的事情,不知道元江那嵩的号召力非同小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两个多月,自然也就没有象朱永兴那样的自信。

但朱永兴也不敢过于托大,毕竟历史已经改变,吴三桂征讨元江的兵力啦,战将啦,战术策略啦,都可能会有所变化。他还是要尽量地稳妥。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朱永兴笑着给众将鼓劲儿,“元江的土兵可以训练,提升战力;我军也会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晋王、赵王那边也能支援一二,大家不必如此没有信心吧?要不这样,吾在元江指挥作战。另派大将率军前往滇西。”

“殿下言重了,让我等惭愧。”汝阳王马宝赶紧表态,“末将愿赴元江,定使清军挫于坚城之下,不得寸进。”

“末将也愿往。”马惟兴拱手道:“若只是坚守,三千兵丁,再加土兵助战,当可无虞。”

“末将愿死守元江……”

“末将誓与元江共存亡……”

这个觉悟和气势倒不错,可怎么好象是跳火坑的样子呢?朱永兴觉得还要再交点底儿。让大家增强信心。

于是,朱永兴先是抚慰赞赏了一番争相“跳坑”的明军将领,然后又开口说道:“元江之战多半是有惊无险,先有土兵沿途骚扰袭击,又有元江天然屏障,再有城池坚守可恃,清军要攻取,岂是易事?再者。那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同小可,又有朝廷赦封授印。逶东众土司当有大部响应,聚众十数万当不是难事。另外,吾准备再赶造火炮数十门,以为助战之用。况且——”

停顿了一下,朱永兴露出莫测高深的笑容,说道:“吾还有数法可保元江城固若金汤。此时嘛,暂不细说,诸位日后便知。”

吹牛有时候还是必要的,借助于腾冲胜利,以及安南攻略的成功。众将对朱永兴已经产生了一种权威和敬畏的心理,对神授天眷之说也非常笃信。所以,固若金汤的大话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对和置疑,反倒真的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特别是以陈国公吴子圣、叙国公马惟兴为首的元江小参谋团,便欣然领命前往,与刚才为朱永兴“跳坑挡枪”的面貌是截然不同了。

……

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以北,明洪武十五年曾降府为州,洪武十七年又重升为府。其地有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居住,又以彝族最多。

“安南已定矣!”晋王李定国放下书信,不禁慨声唏嘘。

当初对朱永兴东取安南的计划,李定国虽未表异议,但却没想到一月有余,已经大获成功。不禁夺地立基,更令郑氏谢罪纳款,不复有纠缠之战。这样的结果,着实令李定国感到惊讶和钦佩。

大片土地到手,垂涎的则是滇省土司。原来那些心存观望的,势必争相输民求地,这是李定国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民为兵之源,大量摆脱了对土司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百姓,势必为明军增添数量众多的各民族新兵。这样的形势和局面,对李定国、白文选,以及朱永兴所率的部队,都是有利的,而不是某支部队所独享。

因为,随着书信到来的,还有朱永兴发出的谕令,以及派来的官员。输民授土的谕令更加的明确细致,而经过了滇省土司擅自攻入安南争抢土地人口的短暂混乱后,现在交办的官员变得更加的专业,对政策掌握得更加老练。

“文治武功,岷殿下皆有独到之处,且能收极佳之效。”靳统武看过书信,也是啧啧连声,赞誉不绝,“暹罗使者已回国内,锦线亦要交与殿下所派之官,想必援助之事业已谈妥,大明又多一助力也!”

Www▲тt kan▲C ○

“暹罗援助的乃是大明,非一军可独得。”李定国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岷殿下公正,由他所派官员接收分派,定然不会厚此薄彼。”

讨伐安南的缴获物资,朱永兴同样也给李定国和白文选分出了一份,多少缓解了一下李定国所部明军物资的匮乏和窘迫。而腾冲大胜,则使白文选那边的情况相对要好些。

“通商海外的道路已经打通,岷殿下又定下以茶贸易,解决军饷的办法。”靳统武犹豫了一下,说道:“王上是否可推荐官员,参与其中,而不是——”

李定国所部驻扎的区域包括普洱、景谷、思茅、景东等地,很多地方都有大片茶园,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靳统武才会有这样的心思,希望能在茶叶贸易中多得些利益。

李定国沉吟了片刻。苦笑道:“聊且一试吧!随军的虽有不少文官,但岷殿下似乎并不钟意他们,提拔的多是年轻士子,有的甚至没有功名。只是这个时候,再讲究这些朝廷体制,恐怕并不适合。况且。吾等皆是武将,若插手政务,恐为岷殿下或外人所疑啊!”

靳统武压根瞧不起那些眼高手低的文官,只不过为了本军的利益,也只能矬子里拔大个,找个比较能实心任事的。如果所荐非人,不仅难达目的,更为他人耻笑。

“岷殿下有意于九月进行反攻作战,时间紧迫。我军还须以招兵买马,加紧训练为重。”李定国面色严肃起来,“他日三军联兵作战,万不可失了军威,徒惹讥笑。”

“王上放心。”靳统武躬身答道:“我军原是广南精兵,未受败挫,又不断有新兵加入,如何能弱于他军。”

李定国这才缓和了脸色。微微点头。磨盘山之战后,他手下仅余残破之军数千。贺九义从广南带回来的万余精兵,一下子便让实力膨胀起来。赵王白文选和朱永兴部下的官兵,则有一半左右是腾冲之战后的降兵和刚招募的新兵,时间相隔又这么短,李定国觉得本部兵马怎么也不会弱于他人。

………

“岷殿下又胜矣!”身在腾冲的赵王白文选看过书信,轻拍桌案。笑道:“一月之间进军几百里,连破十余城,大败十万安南军队,迫使郑氏纳款求和,真乃旷世奇功也。

“此必是天雷炮之功。”昌国公高文贵颌首赞叹道:“皇明属火德。岷殿下——嘿嘿,定然更增数倍威力。”

这是个有点敏感的话题,但此时只有白文选和高文贵两个人,白文选只是不自然地笑了笑,便转到了九月份大反攻的准备工作上。

自从腾冲大战之后,军中便渐渐起了传闻,便是有关朱明火德的。见识过轰天炮威力的兵丁将官更愿意把它叫做天雷炮,而且认为朱永兴继承了皇明火德,才使火炮威力倍增。但这个火德继承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如果被深入挖掘、探究,很可能便会涉及到皇家权位。所以,白文选等高级将领既然不能杜绝兵丁猜测散播,就只能充耳不闻,装作没听到,以免左右为难。

“腾冲、龙陵、盈江、梁河、陇川已被我军占据,可也仅止于此。”虽然白文选所部已经有了不小的地盘,但皆是边远之地,显然并不让高文贵感到满意,可再想要发展,又有些困难,“永昌如哽在喉,不拔除则只能局促于怒江以西。”

“攻拔永昌,目前我军力所不及。”白文选摇头否决了高文贵的提议,说道:“现应休兵息士,修军实、储粮草,以待九月合兵而战。另外,需派一部兵马出潞西,驻勐糯,与晋殿下兵马隔怒江为掎角之势。”

“岷殿下建议多造船只,可为渡江作战,也或是有以水运兵,直捣永昌之意。”高文贵揣测着朱永兴的思路,说道:“其实也可作它途之用,日后可沿江而下直取缅都阿瓦,迎圣驾回滇。”

白文选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但心中却仍存芥蒂,对入缅迎驾很有顾虑。很明显,永历的敕旨退兵,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说起来,西营是有些出身不正,又有孙可望篡逆的前科,所以要尽可能地对朝廷恭敬,以免让各路抗清武装和天下人觉得大西军是挟天子令诸侯,又出了孙可望之流的活曹操。

千里迎驾,若再有敕旨命令退兵,白文选心中暗自思量,无声地叹了口气。只要不遵旨,一个跋扈就已经跑不了了,就是把皇帝救出来,将来说不定皇帝和内阁还会为此生疑——只要是皇帝就很难容忍臣子无视他的旨意,哪怕这种无视是为了救他性命。

而且,如果逼得缅人过甚,使他们丧心病狂地害了永历,有退兵敕旨的关系,营救行动在天下人看来,不就成了借刀杀人之举了?

唉,白文选勉强甩开这些杂念,和高文贵继续商议。准备九月份的反攻作战。在他想来,接驾一事不能急,最好也不用动武。只要明军收复了滇省,派人与缅甸交涉,缅甸和平送出永历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上与朝廷诸公愿意回来。

……

一阵倾盆似的急雨刚刚收住,树叶比平时更新绿,石头缝隙间的水流更加急促湍急。远处,以及看不到的茫茫远远的地方,全是意料外的恬静!

恬静的只是环境而已,朱永兴读着一份信柬,脸上却越来越阴沉,最后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

什么朝廷定制,什么礼义规矩。现在这种时候还能局限于各种框框之中?再说,我本来就是要打破这些不合理的繁文缛节,争取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构。出身,功名,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官名,职权,按照实际需要来设定划分。象安南都统使司府总督。就是朱永兴和幕僚们的创造,专为分化瓦解安南郑氏。

对于其他官职呢。只要你有文化,肯实心任事,对政策能够领悟理解,那就不必有什么秀才、举人的功名。对此,朱永兴是很看得开,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但有些人。特别是原南明的文官,却很有议论非语。幸好朱永兴东讨安南时并没有带很多的绊脚石,可现在这位批评他的却不是一般人,在官职上,是个重量级的。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名人。

郭之奇,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奉拜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礼、兵二部尚书。永历十三年,清军入滇,郭之奇走安南。自此转徙靡定,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结庐,雨宿风餐,几历粮食不继、风涛瘴氛与虎狼之险。本来郭之奇会在永历十五年被安南韦永福诱捕,献给清廷而被杀,但却因为朱永兴讨伐安南而逃过此难。

忠贞不渝,坚不降清,慷慨就义,面无改色。这样一个好同志,你来帮忙也行啊,可为啥偏要指手划脚,给自己添堵呢?朱永兴苦恼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起身离椅,蹲在地上把散落的书柬一一拾起。

再烦也得看完哪,也得给老郭同志一个回复不是。朱永兴把书柬整理好,轻轻拍着,正待耐着性子继续看,一阵脚步声响起,梦珠笑意殷殷地走了进来。

朱永兴松了口气,这老郭对自己还不熟悉,文章写得姘五姘六的,还弄了好几页,倒是能看懂,就是累。一些跟随时间长的官员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喜恶,书写报告时都尽量浅显易懂,把文采放在了第二位。而且,这已经被当作了诀窍,在官员中越传越广。

“阿珠啊,你来得正好。”朱永兴把身子向椅子里靠了靠,指了指桌上的书柬,说道:“这写得是又长又文,看得是真累。你给我讲讲这后面几页的意思,然后写个回复。”

“龙儿学得差不多了,然后我就能天天在殿下身边,为殿下专忙这书信往来。”梦珠稍有些抱歉地笑了笑,放下手中的东西,先拿起桌上书柬,看了一遍,慢慢地给朱永兴解说起来。

苗族有语言没文字,梦珠从小便受到大巫郑砚南的影响和教育,古文基础是有的,只是与汉人的交流少了。自从跟了朱永兴,小丫头变得更加好学,搜集了不少书,有空儿便读,便学习。她不比朱永兴,想得事情没那么繁杂,没那么深远,倒是更有时间和精力。

“等等,他说我是王莽?”朱永兴听着听着,眉头又皱了起来。

“他不说殿下是王莽,是让殿下以汉时王莽改制为鉴,不要学王莽。”梦珠赶忙解释道:“殿下,您可知道汉时王莽改制的事情?”

“倒是知道一些,反正是失败了,而且断送了自己。”朱永兴翻了翻眼睛,说道:“我哪里象王莽了?听着就是骂我呢!”

王莽作为一个变法改革者,与宋朝的王安石颇为相似,改革前都是声名极盛,颇有“此公不出,奈苍生何”的呼声。但改革变法都未获成功,且声誉半毁,王莽更是更是因为改制而使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王朝。

“王莽改制失败,在于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殿下,您英明神武,虚心纳谏,自是不同。”梦珠眨着眼睛笑道:“这位郭少保,倒也不是骂您,而是劝谏的意思。”

“哦,我有你说的那么好?”朱永兴看了一眼梦珠,笑道:“明白了,我不和他一般见识,省得象王莽那样刚愎自用。”

“殿下英明。”梦珠笑着恭维,样子十分可爱。

朱永兴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滥封王爵官职,不遵纲常礼义,不守仁德,变乱祖宗法度,轻改朝廷定制,用人只凭自己好恶……嗯,还有什么,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地方让郭大人看不过眼,很多闲得没事儿的文官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吧?”(未完待续。。)

第29章 破城第39章 兵临大理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217章 困局第28章 封官儿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25章 三鬼之谋第7章 欢歌畅饮第6章 无题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230章 暗战第38章 三师相会第32章 鱼龙白服第1章 北愁南喜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8章 大海战第66章 弃险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5章 正妃虚悬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5章 寨子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变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3章 无题第73章 瘟病的担忧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04章 报应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20章 紧锣密鼓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32章 鱼龙白服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变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99章 军歌第166章 无题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95章 请兵助战第51章 死地则战第182章 无题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0章 慷慨陈词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93章 战马论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68章 慷慨秦腔第33章 易装的美丽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138章 广国公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