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无题

“清廷于顺治十八年七月严格训令:明朝废绅不许冒称乡绅。同年十二月又重申:本朝出仕者方准称为乡绅,其明朝废绅系即民人,不许仍称乡绅。奏销案全面发动后,清政府严格执行其标准,巡抚朱国治奏报徐时勉等续完绅户文册时,因未开明何时出仕,予令察明回奏。欠粮处分则将在籍乡绅革职提究,见任官员俱议降二级调用。”

朱永兴听着叶虎流利地解答着他的疑问,脸上露出赞许之色,轻轻颌首,说道:“清政府从法令上对‘乡绅’一词所做的严格界定,想是为了要建立稳固的统治,对与清朝不合作的明朝乡绅要彻底划清界线,取消他们的特权地位,以便建立起清朝的统治阶级和特权阶层。同时,对暂时投降而不真心归顺的原明朝官员,予以警示。”

“殿下睿智,一语中的。”叶虎一副不喜不怒的扑克脸,说话的声调也平得没有起伏,“正因如此,奏销案初发生时,清廷还没有对现任官员的处分规定。在最早发生的嘉定奏销案中,对现任官员的处分是非常轻的,只是对现任官员的家人予以处分。”

朱永兴若有所思,沉吟了半晌,象是自言自语般地说道:“明朝废绅系即民人,也就是说他们已无欠粮的特权和资格;现在又对重新定义的乡绅中拖欠钱粮者予以惩治,可以说是无遗类了。如此扫尽文人士子脸面,打击所有的豪强地主,是财政陷入困境?还是整顿统治阶层中不稳定因素,以警世风?”

叶虎等了一会儿,见朱永兴不再说话,便猜测着答道:“或许两者都有吧!清廷财政紧张是一直存在的事实,江南赋税又以苏州、松冮等府为最,以这些地方为重点,也在常理之中。而江南士人多心向皇明。借此予以打击,亦算是一石二鸟。”

“心向皇明嘛?”朱永兴冷笑一声,说道:“多数人是心向钱财才对。绅衿积欠钱粮,由来已久。以致国无御敌之资,无济民之粮;昔日乱民蜂起,女真作乱,一发而不可收拾,实乃财政崩溃之祸。那个时候,绅衿不是还死守着家财,还理所应当地拒缴钱粮?如今斯文扫地,倒也是咎由自取,私心贪鄙所致。嗯,斯文扫地的皆是清朝出仕者。有此一条,咱们更不能随便有动。这个,待孤细思后再作计较。”

“是,属下谨遵殿下吩咐。”叶虎躬身答应,他是锦衣卫出身。对文人士子并没有多少好感,只是觉得朱永兴可能会借此鸣呼,以收江南士子之心,没想到朱永兴的态度却是如此。

“京师情报机构的人员还要加强。”朱永兴暂时将奏销案放到一旁,重新拾起促使吴三桂反正投诚的计划,“吴应熊对吴三桂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这个家伙绑架出来。贵州也许可不战而取,即便是江南,或者也可传檄而定。”

“吴应熊庸碌无能之辈,只想着保全禄位,屡次书信规劝乃父谨守臣节,不可妄为。以免引起朝廷疑忌。”叶虎想了想,显然事情难办,但脸上却未显露出来,“他有儿子,还有满人之妻。必不肯轻舍而去。”

“所以说要绑架。”朱永兴对此也理解,也就并未用强硬的命令,“加强情报机构人员,并作好各项准备,切不可仓促而行。嗯,这个计划虽然困难,却也有成功之望。”

“属下明白。”叶虎暗地松了口气,只要朱永兴不急逼,便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也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嗯,从京师走陆路肯定不行,十万八千里的路程,随时会被清兵拦截。”朱永兴突然想起了《鹿鼎记》中的一段情节,不由得摸着下巴仔细回忆,“若是先逃至天津,由塘沽出海,或许会平安很多。京师至天津不过数百里,沿途安排好马车,接力连跑的话——十几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到吧?”

叶虎下意识地瞅了一眼屋角的自鸣钟,对时辰和小时的概念他已经了解,所以能够接上话,“如果马好的话,还能更快些。”

朱永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果是晚间行动,时间更为充裕,但京师有关闭城门的规定,恐怕不易出城;若是白天行动,风险自然是大上许多。呵呵——”他突然自失地一笑,对叶虎说道:“孤只是随口而说,具体计划还要由情报局制定实施。”

“殿下只言片语,已指出其中关键,待计划制定完毕,再请殿下指正改进。”叶虎拱了拱手,见朱永兴再无交代,便起身告辞。

“这个叶大人很厉害的样子。”门刚刚关上,一直乖巧坐着倾听的段婉儿便起身走过来收拾案上的文件,并有些不示弱地开口说道。

“他确实是很适合搞情报工作。”朱永兴知道段婉儿称赞的原因,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是那种在敌后潜伏的工作,因为他的表情太单调,在人堆里很扎眼。但他的冷静分析,以及他的记忆力,做一个在后方指挥的情报官员还是非常称职的。嗯,他有这样的底子和素质,目前还真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记忆力嘛,我也不差。”段婉儿挑了挑秀眉。

“没说你差呀!”朱永兴有些好笑,伸手将段婉儿搂过来,坐在自己的腿上,嗅着她的体香,在耳旁低声道:“来,再讲一段《资治通鉴》。”

若论古文功底,段婉儿、龙儿,甚至梦珠,都应该在朱永兴之上。而朱永兴也知道自己除了见识广博外,其他方面的学识与那些满腹经纶的文人相差甚远。读书,特别是读史,借鉴古今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史书中历代名人的事迹和言行,不仅是充实自己,更是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的绝好办法。

而段婉儿现在顶替了龙儿的角色,红袖添香伴读书,不仅增添许多情趣,且译成白话更让朱永兴少费了很多脑细胞。嗯,软玉在怀,嘤声在耳,说是享受也不为过。

……

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27章 攻城第15章 被误导了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4章 攻城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29章 再提议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45章 大包围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92章 伪造,诡道第38章 三师相会第86章 轻视,放松第201章 总攻(一)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60章 归藩之议第9章 决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48章 大战(二)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96章 鉴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3章 召见群将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160章 大结局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56章 拒诏第15章 正妃虚悬第6章 暹罗来使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22章 响应配合第47章 大战(一)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22章 水利部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13章 穷追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99章 军歌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29章 破城第60章 会赵王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48章 大战(二)第56章 拒诏第36章 领悟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45章 天变第32章 鱼龙白服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3章 绝死一击第47章 大战(一)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73章 瘟病的担忧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