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综合实力

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虽是可行,也要慎重,不可泛滥。此事便由礼部、监察部、吏部共同商议,拟定章程吧!”朱永兴此言一出,算是定下了基调,而民爵作为将来与士绅抗衡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建立起来。

对于朝会,朱永兴其实是不大重视的。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谁又不是神仙,重大的政策举措哪能听完便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这是一个传统,朱永兴无力打破,只能做些改动,或者在复杂的事情上暂时不做决定。

说到底,朱永兴并不想“金口玉言”,而是持着谨慎的态度,尽量三思而后行,与总理处和各部商议后再发布政令。

“魏君重有奏折,希望增派骑兵部队。”朱永兴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即便是龙骑兵,这消耗也比步兵要多上数倍,恐怕难以供应,起码在短期内是力有未逮。”

骑兵的消耗确实惊人,如果是战马,差不多是步兵的五六倍;龙骑兵骑的是驽马,消耗要少一些,但在目前来看,依然是有困难。(未完待续。。)

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61章 缜密分析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273章 溃败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8章 紧急商议第9章 决战第88章 毒蘑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133章 立威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45章 大包围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38章 广国公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1章 祖上荣光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28章 离心之象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195章 无题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3章 召见群将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39章 兵临大理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96章 各有安排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91章 川滇呼应第6章 暹罗来使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46章 火枪之威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82章 调整布署第82章 调整布署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02章 总攻(二)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68章 正战稳进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9章 世子殿下?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83章 水西之变第95章 初印象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33章 易装的美丽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22章 水利部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59章 援军?援军?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26章 兵临城下第3章 绝死一击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7章 李晋王第52章 纤夫,规矩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5章 寨子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87章 水西局势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71章 惨烈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59章 援军?援军?第46章 火箭列装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00章 英雄颂歌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