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

马肉、鲸肉在锅中和着干菜在翻滚,加了辛辣的作料,香味中还带着丝刺激。一碗肉汤下肚,浑身都舒松起来,更象有一团火在腹中燃烧,暖暖的感觉。

就算是严寒的气候对于明军影响较大,但明军的后勤却做得比满清更好。御寒的衣裤鞋帽、被服帐篷,以及吃喝所用,都让将士们感到满意。无疑,这也是明军士气高涨,保持战力的关键因素。

就这一点,包括胡国柱在内的前线将领都是钦佩万分的。尽管不是全部清楚朝廷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他们也理解总参谋部下令冬季休整的难处。仗打到这处程度,物资供应支撑到现在,着实不易啊!

而这也正是朱永兴急于向南调兵的主要原因,后勤压力使他不得不暂缓继续打击满清的计划。其实,多数人也看得清楚,被打回原形的满清几乎没有了翻盘的可能。甚至不用大打出手,只靠封锁和围困,在辽西、辽东、辽南三个方向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扰袭,就足以拖垮满清,耗尽其最后一点力气。

当然,对于武将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只有打仗,只有胜利,才能加官晋爵,才能名耀青史。不管是开国功臣,还是中兴名将,反正跟着朱永兴,总有一个名头是跑不了的。

哈着手,胡国柱在一个军官让出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在火上拢着手,笑着对高得捷说道:“老高,这仗打完,估计那高头大马也差不多到了。”

高得捷哈哈一笑。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那是种马,没有几年工夫,怕是骑不上。”

“说是御马也不过吧?”胡国柱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也别急,兴许万岁能加恩赏赐呢!”

“加恩赏赐倒是好。”高得捷想了想,又摇头道:“可也只能平常骑着威风威风,谁舍得上阵冲杀啊?”

“这倒也是。”胡国柱恍然点头,莞尔一笑,说道:“有总比没有强啊。省着光看着流口水。”

“嗯,光听说是高头大马了,不知是个什么样子。”高得捷递给胡国柱一碗热汤,停顿了一下,说道:“不管是大马小马。骑兵是肯定要扩大的。鞑虏,东虏,没有十万铁骑怕是制不住他们。”

“文景之治数十年,国家从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齐,到拥有数十万匹,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的史载功绩。”胡国柱边思索边说道:“现在的形势比西汉时强很多,但要有十万铁骑,怕也要等上数年方可。”

世人皆知汉武帝反击匈奴大获全胜。亦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却不知其的底气是祖上两代皇帝的苦忍积累,卧薪尝胆。没有物资。没有战马,拿什么深入大漠,拿什么封狼居胥。

拿西汉与现在的明朝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人口、疆域、生产力,还是领导人的水平,明朝要恢复强国风范的时间都要大大缩减。但胡国柱所说的也有道理。骑兵的素质,战马的来源。这不象步兵,发支枪。练上几个月就行。

“若是能得一产马之地,或许可缩短时间。”高得捷停顿了一下,猜测着说道:“西北,嗯,晋王所率兵团亦是实力强大,没准能取河套,从此解决中原缺马之患。”

一直以来中原王朝的最重要马产地就是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其中河西走廊因地广人稀且多由外族统治,又以富饶的河套地区为重。河套地区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以现在的地理划分来说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

虽中国之大,却只有河套平原地区是中原王朝能控制的理想马产地,河套地处西北,水草丰美、气候冷凉能牧好马,却又由于黄河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能植农桑,适合农耕为业的汉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能靠本地的产出维持大规模驻军。而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虽然也能产马,但气候严酷,水少沙大,汉民族难以生存,大军也没法长期驻扎。

而在历史上看,中原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区,中原王朝的骑兵就会强大,就能横扫大漠,而一旦失去了河套地区,中原王朝其他地区的马场无法承受大量的骑兵需要,骑兵的数量就会显著减少变弱。

在明初,大明王朝也是占领了河套地区的。而明初的大明铁骑也确实很强悍。徐达北征蒙古将蒙古打成了鞑靼、瓦拉和朵颜三部,明成祖北伐鞑靼打到斡难河边。但到了后来鞑靼达延汗逐渐强大,明朝因为内部腐败而逐渐积弱,在成化到隆庆朝前后将这块土地给抢去了,而明朝的骑兵也因为失去了这块重要产马地而一蹶不振,自隆庆以降少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胡国柱对此也深以为然。即便是不能收复河套地区,将此作为买马的重要商路,也是相当有利的。河套西接青海甘肃,北连蒙古,中原王朝历来在此设立马市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马匹。唐朝中期以前是以丝绸易马,唐朝中叶以后是以茶叶易马,川陕茶马道是非常有名的。虽然现在通过四川也能和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交易马匹,但马匹货物转运不易,比不上河套贸易方便多矣。

其实还有一点,除了出马,河套平原也号称“人材健壮,强勇者多”。以古代的训练水平和后勤供应水平大都无法承受从零开始训练骑兵,都是直接招募西北和北方地区习惯骑马的边民稍加训练直接成军的。而河套平原历来是出精兵悍将的地方,如陇西李广、五原吕布,雁门张辽、府州折家将、种家将等,都是河套附近这块出来的牛人。

但显然,在东北、西北两面用兵,确实是考验朝廷的组织筹措能力,考验领导人治理国家、顺畅财政的能力。

…………(未完待续)

第133章 立威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25章 三鬼之谋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48章 急转直下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45章 大包围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106章 法阵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86章 疍家女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33章 退避,专打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93章 战马论第166章 无题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93章 战马论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271章 阻击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56章 拒诏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26章 提点第79章 雪中送炭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104章 报应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90章 援助水西第3章 绝死一击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9章 景东会师第7章 欢歌畅饮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11章 结果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28章 离心之象第26章 提点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245章 天变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50章 伏击第25章 山东攻略第54章 再退第2章 无题第63章 求助他国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71章 惨烈第1章 陌生之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88章 大调整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5章 琉球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82章 燧发枪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8章 双层爆破第6章 暹罗来使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185章 情动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01章 夜谈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73章 小朝会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87章 水西局势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7章 意外之难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36章 领悟第37章 龙尾关,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