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

感谢清茶待客,沉默de夏花,铁索连舟,我想远飞2012,sb2238,150219...,dulangli...james242,jforce,sb2238,dulangliu摸,色剑,stevenfatman,1503030…等朋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幸福快乐。

当满清被逼退到关外,事实上便已经只能苟延残喘,坐等灭亡了。一个经历了杀戮凄惨,在尸山血海中觉醒的民族,再不会被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人数的异族所征服并统治。

所以,当战争的结局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内政和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便愈发重要,战后的重建恢复则越来越成为主题。为此,朱永兴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或许有人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把军事排在首位,倾力尽快解决辽东的满清残余,创造一个和平的恢复发展环境。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是错误,但却考虑得不够全面,也不是朱永兴所认为的最佳选择。

战争打了好几年,钱粮用了无数,政府已经是负债累累,朱永兴和内阁高官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当然,朝廷可以增加赋税,可以继续借贷,来保持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进行持续的军事进攻。但这势必要拖后临期债券的偿还,势必要加重民众的负担,甚至削减赈济北地百姓的钱粮。

虽然这样做得不太过分的话,有人心思定的情况下不会引起大的动乱,但却在毁坏政府的公信,削弱民众的支持热情,还要漠视部分灾民的生死。

朱永兴会下围棋,他用围棋中的术语来形容激进和稳妥的政策,一个是“先中后”,一个是“后中先”。所谓的“先中后”便是在表面上看是先手,能迫使对方不得不应,但是已方不但缺乏后续手段,反而出现一定缺陷需要补棋,却变成了后手。而“后中先”的意思和“先中后”恰巧相反,是下了一着棋,看似后手,但留有后续手段,最终将反后为先。

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呢,也可以把稳妥的办法称为“磨刀不误砍柴功”。暂时对辽东的满清集团保持压制,而不是倾力一战定乾坤,把主要精力放在“修炼内功”上。练兵、囤粮、积聚物资、安民复垦、偿还债券、恢复地方……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增强实力,综合实力。

这也就是在磨刀,缓过一段时间,兵强马壮,物资充裕,钱粮无忧,民众安居,政令通畅,向满清杀去的刀也就锋利无比,其力不可抵挡。

如此分析,如此权衡,其建立的基础便是满清集团已经颓废,国战有其名而无其实,北京、东北两大军区已经足以压制沦为地方割据势力的满清残余。同时,北方的光复,也使朝廷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非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而不能减轻。

而现在是负担,以后便将是后盾和支撑。只要能不急不躁,耐下性子来,时间还是站在大明一边的。

“北地恢复,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朱永兴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若不是钱粮吃紧,朕也不会调十万大军归南就食,朕又何尝不想一鼓作气,击灭鞑虏,收复辽东呢!”

“朝廷财政支撑到如此程度,万岁已经是殚精竭虑了。”张煌言沉吟了一下,说道:“欲速则不达,万岁也不必心急,鞑虏据于一隅,已无翻身之机。只是这北地重建,一年恐怕不够,除非是巨额投入钱粮,再迁数百万百姓垦殖。”

“一年确实有点短。”陈绍愉也有类似的判断,说道:“迁民垦殖却有些不妥,同样一丁,在南方和北地,若只以耕种来算,南方收获数倍于北地,这个,这个——”

“劳动生产率。”朱永兴微微一笑,把这个新名词重复了一遍,又沉吟了一下,说道:“暂时是不宜向北地移民的。只要一年后,现在的北地百姓能基本自给自足,或者只需朝廷提供少量钱粮,咱们就能具备发动决定性战争的实力。”

以南养北是没有错的,但这个需要补贴的比重却决定了朝廷能够剩余钱粮的数额。一方面因为南方的劳动生产率高,已经迁移过去的人口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出;另一方面,留在北方的百姓也要尽力生产,以减少南方的补贴。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增一减,政府剩余的便更多。

因为在北方驻扎着几大集团的明军,所以在北地保有一定的百姓数量,则是必须的。这也就是不能尽迁北地百姓的原因所在。尽管北方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使恢复重建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也必须加以克服和支持。

先交通线,再大、中城镇,重新分配安置北地百姓的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并由派往北地的官员推行实施。空余出来的土地虽多,但政府也要有认真规划,有序发展。

“启奏万岁,有考生交卷了。”一个礼部官员双手捧着试卷,走了进来。

“哦,朕来看看。”朱永兴颇有兴致,伸手接过,展开阅读。

看过一张,朱永兴轻轻摇头,递给张煌言和陈绍愉,然后是第二张,第三张,看神情并不是很满意。

张煌言和陈绍愉看过几张,也觉得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真知炽见,甚至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这字倒是颇有风致——”陈绍愉不敢轻易置评,说了句圆滑的话,想听听皇上的意思再做定夺。

朱永兴嘴角抿了抿,却拿着一张卷看得入神。前面的确实平淡,几篇时事策论平庸,没有亮点,但这张专业的卷子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北地的重建恢复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想法。其中最为朱永兴所头痛的便是治黄治淮,因为花费极其巨大,而且他还不懂水利。虽然也找过行家进行过研究和论述,也有过几个方案,却一直不好判断孰优孰劣。

看这位考生报的专业,便是水利,而且讲得相当有创意,起码有几点是朱永兴所认同的。

当然,朱永兴所认同的不是有关科学技术性的东西,而是这其中的道理。在后世,这个洪涝灾害尚且不能避免,年年的汛期都要紧张那么一段时间,何况现在的科技和施工水平,想快,想一劳永逸,根本不可能嘛!

…………r1152

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30章 轻取永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3章 无题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3章 骑兵追击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28章 盛仪,震慑第32章 赐名白族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55章 滇缅战事第85章 急行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0章 伏击第24章 海外助力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9章 蛊神之誓第83章 弃城之议第71章 惨烈第89章 进退两难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36章 领悟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28章 离心之象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89章 胜利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245章 天变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188章 大调整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82章 燧发枪第88章 毒蘑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章 绝死一击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8章 依城挫敌第46章 火枪之威第6章 暹罗来使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15章 正妃虚悬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86章 复台建议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3章 绝死一击第72章 退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46章 合击之前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24章 授课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73章 人心散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86章 接战第3章 绝死一击第88章 毒蘑第77章 突破,崩溃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48章 黯然收兵第59章 援军?援军?第155章 无题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80章 特殊人才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202章 总攻(二)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19章 缅甸,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