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

青海有和硕特部,前套的包头地区又是土默特部的游牧地,又有回部占据着前套的部分地区,如果明军只是以长城为界的话,还能相安无事。可一旦越过长城北上,冲突便在所难免。

晋王李定国并不象高文贵这般乐观自信,毕竟他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全面。尽管他知道皇上很强势,有一颗强烈的扩张之心,但他也知道皇上的冷静和沉着,知道皇上处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更加全面。而且,他和朱永兴是有书信联系的,再加上兵部的通报,使他对西北目前能够采取行动的规模很清楚。

“收复河套地区虽是势在必行,但如何行动,还需谨慎斟酌。”李定国缓缓说道:“先据长城,封闭关口,然后再视情况而动,这也是万岁的意思。除了军事,经济手段也将随之展开,或者能收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也就是说,军事行动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动用的兵力也要限制一个数量级别。”

“那多少人合适呢?”高文贵问道:“如果是纯骑兵,以千五之数为单位,是可以的。”

“骑兵最好不要单独行动。”李定国坐正了身体,思索着说道:“我的想法是混编,以一千骑兵,三千步兵,千余炮辎兵,组成五千余人的作战单位分驻要地。战斗的规模,以最多出动三个作战单位为限。如果超出,或取消,或请旨定夺。”

高文贵想了想。有些遗憾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出动多少人马,不是拍脑袋就定的。要根据粮草物资的储备来计算,就目前来说,西北和东北是翘翘板,必然有倾斜,而不会是平行的地位。

“这样的情势应该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李定国笑着安慰道:“最多一年,朝廷的财政情况便将有很大缓解。现在拖累最大的,还是北地凋弊。圣上仁厚。不忍子民嗷嗷待哺。十万大军南调就食,也是无奈之举啊!”

“万岁实乃五百年难得一见的圣明君主。”高文贵感慨道:“文治武功且不说。单就中兴大明,重复华夏,便无人能及。嗯,连高皇帝也比不过圣上。晋殿下所言极是。最多也就等一年,咱们就有底气横扫东虏,尽复汉家失地了。也许半年就差不多呢,那湄、河两省是一年三四熟,江南也是一年两三熟,有了粮食,别的都好说。或者,天气暖和了,十万大军再度北调。一鼓便能灭了鞑虏,尽复辽东呢!”

“这不太可能。”李定国摇了摇头,猜测着说道:“一来一去耗费太大。大招北地之兵,进行北地征战,圣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确。”

“可惜,那南调的大军要闲着了。”高文贵最近只专注于招收骑兵,以补缺额,对朝廷的举动并没有仔细分析研究。

“闲着是不可能的。”李定国呵呵一笑。说道:“你当广州军区成立是为了什么?有湄、河两省的好榜样,圣上岂会不继续开疆拓土?象你说的。一年三四熟啊,种一亩地等于种三四亩呢!以南济北,这个思路是不可改的。”

“安南郑氏,或者还有占城国。”高文贵猜测着,然后嘿嘿一笑,“十有八九是要完蛋了。嗯,听说为了宗守义入阁一事,朝廷众官员与圣上争论不定。要是宗守义能有灭国之功,或许圣上便是给他这个机会呢!”

“圣上学问渊博,所以才有包容万人之海量。争论也罢,反对也罢,圣上并不为难臣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说道:“但有一点,那就是明君圣主面前容不得谋私,若有私心也说在明面,圣上尚可原谅,若是背后搞手脚,那便是罪不可恕啊!”

“圣上就是太仁厚了。”高文贵连连摇着头,“那些嘴巴上厉害的文官,早就该收拾收拾了。”

“莫要胡说。”李定国皱眉低斥,“圣上效光武,乃是群臣之幸,岂有希望圣上非刑杀人的?”

“啊,对,对,失言了。”高文贵经此提醒,也想起自己的出身来,连忙又点头,“仁厚好,仁君圣主啊!”

“抓紧时间招兵训练吧!”李定国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西北多健儿,边民多擅骑,这应该不是很难。对了,还有军屯,别的不说,那个苜蓿要多种,人能吃,又是草料,以后缺不了啊!”

“明白。”高文贵站起身,拱了拱手,笑道:“那末将便告退了。嘿嘿,先去驯服那大洋马去,早骑早威风。”

“去吧,去吧!”李定国连连摆手,心中也有些痒痒,那高头大马,确实令人眼红心热,如果明军的骑兵能配备此马,有一万则足以横扫东虏。

……

战略重心在东北,固然是形势使然,而在西北暂时放缓步伐,却也是反复商议研究的结果。

若论蒙古诸部的总实力,那是很强大的。但蒙古人的心目中,更多的是部族概念,互相征伐掠夺也丝毫不会因同语同族而手软。此时朱永兴视为强敌的准葛尔部刚有兴起之势,葛尔丹还未成为首领,其地又远在天山伊犁,想击败他很困难。而反过来想,朱永兴发现任由准葛尔部强大,任其攻打兼并漠西漠北蒙古诸部的话,似乎也是有利的事情。

这样一来,既省了明军要一一击败收服蒙古诸部的麻烦,又使准葛尔部树敌众多,甚至会有不少蒙古部族转而向明朝寻求庇护,并在日后明朝向准葛尔用兵时提供帮助。

比如青藏地区的和硕特部,将是葛尔丹东进的障碍,也将是最有可能在压力下依附明朝蒙古部族。如果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明军收青入藏便极为便利,困难大大减少。

再者,要征服或控制蒙古诸部,军事压力很重要,政治经济手段也不可或缺。当时的蒙古牧民所用的棉絮、棉线以及台吉、宰桑用的绸缎、丝绣等物,均需向中原地区购买,蒙古贵族对中原所产之奢侈品更是十分倾慕。

对此,梁份《秦边纪略》的《嘎尔旦传》中有一段生动记述:“又与以织金大蟒,立蟒剌绣诸彩色。嘎尔旦皆罗列露文绣于外,引各台吉及各夷来视之。诸彝咸艳慕之,徘徊不能去云。”

所以,通商贸易便又是一个收买拉拢的机会,可以分而治之的好办法。这与历朝汉人政权用茶为武器,控制游牧民族是差不多的道理。

甘陕既得,马匹是不愁的。不管是夺了河套地区自产,还是通过各种商品交换,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滇川与藏的茶马互市。这意味着明军的骑兵数量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当然,骠骑兵要求严格,数量会有局限。同时,粮草的供应也会有所阻碍。但,无论怎样,只需要时间,明军的强大是不可置疑的。而且,相对于准葛部的发展壮大,明军实力增长的速度绝对要快很多。

所以,让葛尔丹东征西讨,替明军扫平蒙古诸部,打乱西北地区的政治状态,再用几场决定性的大战击败他,趁势进军天山,收复新疆,也是相当好的策略。

当然,这个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比如葛尔丹与沙俄的勾结,对喀尔喀部和土谢图汗抗击沙俄的援助,准葛尔部葛尔丹与倒子策妄阿拉布坦的矛盾等等,正是要纵横捭阖施展外交手段来加以利用和解决的。

显然,西北的形势比东北更加复杂,处理起来更考验睿智灵活的政治手段。西藏、新疆、回疆,能否顺利收复,能否保持长久的稳定,确实不是军事单方面能够解决的。

而决定性的作战在朱永兴的心目中不只是在将来击退东进的葛尔丹,要打就彻底解决,葛尔丹之后不是还有策妄阿拉布坦,还有罗卜藏丹增的叛乱吗,争取一起解决,在西北将兵锋顶到沙俄的鼻子底下。

与北极熊比,葛尔丹之流还真算不了什么;而与北极熊的角逐争夺,也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在这个时候,恐怕没人知道更北的地方有沙俄这个大敌,也没意识到驱除鞑虏后,中国的对外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一辈子太短啊!朱永兴背着手,看着墙上挂的大地图,吕宋、西域、东南亚、印度、西伯利亚、婆罗洲、爪哇……还有只是少量土著的澳大利亚,他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否实现这样一个广阔无边的大帝国的梦想。

或许不必苛求太过,留些功业给后代去做,也未尝不可啊!只要在自己的手中,国家强大起来,并建立起一个能够长久稳定的政治结构,兴许以后这些地方都不够子孙后代抢的呢!

“万岁。”一个皇宫女官进来躬身施礼,说道:“新晋女进士已至大殿,请万岁前往主持金殿传胪。”

朱永兴点了点头,略整了下衣服,便迈步而出。莺莺燕燕聚金殿,还真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场景啊,朱永兴想着,脸上露出了笑容。(未完待续)

第5章 琉球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变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74章 东逃,后路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4章 封赏,台湾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88章 大调整第46章 火枪之威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9章 决战第78章 胜利之因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69章 软实力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2章 高平莫氏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124章 随想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271章 阻击第46章 合击之前第83章 弃城之议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20章 急躁,伏击第66章 弃险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20章 急躁,伏击第63章 求助他国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86章 接战第113章 穷追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5章 寨子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202章 总攻(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20章 紧锣密鼓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88章 毒蘑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5章 寨子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20章 紧锣密鼓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203章 总攻(三)第27章 攻城第170章 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