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贪心不足

一路思索着,朱永兴走进了山梁背后的大帐,立刻被参见之声打断了思绪。

“诸位不必多礼。”朱永兴脸上立刻浮起了笑容,和颜悦色地让众将不必多礼,然后他坐在了居中的座位上,又示意众将都落座。

滚热的茶水奉上,朱永兴握在手里转着,将手暖了暖,然后轻轻啜吸了几口,一股热流入肚,说不出的舒服。

“殿下宅心仁厚,但那些清军俘虏不可轻信啊!”蜀王世子刘震先恭维了一句,然后对朱永兴的俘虏政策间接提出了疑问。

“这个吾知道。”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但降者不杀还是俘虏政策的最主要一条,这是个长远的考虑,日后会逐渐显现出效果。对拿武器的敌人,我们要毫不留情;对跪倒在地的敌人,我们就扶他起来。”说完,他抿嘴一笑,继续说道:“今日世子阵斩清军千总,功劳不小。”

“实是侥幸,末将不敢居功。”刘震嘴上谦逊,但脸上还是露出了些许得意。

听到刘震自称末将,朱永兴不由得垂下眼睑,心思斗转。本来他是让远道来奉迎他的晋王部将靳统武和蜀王世子刘震驻扎腾冲,一来休整,二来也是最后的预备军队。但刘震却率一千战兵赶来助阵,且在战阵厮杀中十分勇猛,奉承投效之心甚为明显。

尽管如此,朱永兴觉得刘震心中应该还有一个结没有打开,那就是袭爵的问题。按理说,蜀王刘文秀病亡后,世子刘震袭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朝廷就是不下旨意,似乎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究其原因,当时朝廷授予刘文秀蜀王爵位时必然不是心甘情愿,就象孙可望请封秦王时,朝廷中争来吵去,迟迟不决,引得孙可望大为不满。而晋王李定国把永历和朝廷迎进云南,手中握有雄兵,且十分忠心,封王倒是少了很多阻力。刘文秀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将,人一死就应了那句人走茶凉的话,刘震就只能世子世子地挂在那里。

做人要厚道,既然刘文秀已死,刘震就应当袭爵,不管他手中有多少兵将,不要太势利眼,不要言而无信,冷了刘震的心,更凉了其他人的心。这件事情早晚要做,倒不如由朱永兴来做更为有利。

朱永兴思虑已定,笑着对刘震说道:“世子身先士卒,阵斩清将,这个功劳暂且记下。待到此战结束,论功行赏之时,大明可又要多出一位年轻有为的郡王啦!”

这话说得甚是直接,等于把刘震袭爵的事情定了下来,不过稍等些时日而已。而且蜀王刘文秀并不是世袭罔替,刘震降一级成为郡王也相当合理。刘震愣了一下,立刻被涌上来的惊喜所包围,站立起身,向朱永兴拜谢。

朱永兴伸手扶起刘震,重新落座后目光一扫,见陈盛等人眼中满是热切和羡慕的神情,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将军战阵厮杀,勇于报国,屡立功劳,此战事了,朝廷又何吝公侯之赏,又岂能冷了忠臣勇将之心?”

又是封官许愿,陈盛等人自诩是投效朱永兴时间最长的,从出兵高黎贡山开始也屡经厮杀,算是很积极了。如今终于收到了明确的回报,个个心中欢喜。眼见清军损失惨重,胜利已经离之不远,朱永兴的承诺岂不是很快就要变成现实。

“皆是殿下运筹之功,末将等微薄之功,岂敢有非分之想。”陈盛比较会说话,和众将起身后,由他出头,表示谦谢。

“诸位将领不必自谦,功劳吾都记在心中。”朱永兴伸手虚扶了一下,等众人重新坐下后,沉吟着说道:“此战打到现在,吾军胜算应有六成,但不到最后,切不可松懈轻敌,诸位还要小心应对,再接再厉呀!”

“殿下放心。”

“我等定然竭力御敌,不负殿下之望。”

“我绝不敢轻忽懈怠,让殿下失望。”

朱永兴颌首微笑,表示激赏,等众人话声落下,又开口说道:“若是这雨继续连绵,我军坚守即可,清军疲弊,多半会自行退去;可要是雨歇天晴,吾担心山坡上的清军尸体一经曝晒,我军恐有瘟病危险。”

瘟病,众人听到这个词都是悚然变色。赤地千里,骨骸横陈,他们大概想到的便是那样一副惨景。

“那,山下的清军岂不是比我军更为危险?”陈奕耀瞪大了眼睛,张口问道。

“确是如此。”朱永兴脸色郑重,“尸水、血水随着雨水顺坡而下,已经污染了山下的溪流小河,若不慎加以饮用,便会染上瘟病。听俘虏所言,清军对此已有了些防备,但却难以周全。”

“殿下应马上离开此地,千金之躯,中外所望,万不容有失。”刘震急切地说道:“只留我等坚守即可。”

“吾不是这个意思。”朱永兴赶忙伸手打断了其他将领的劝谏,笑道:“我军在山上,取水在山这边,暂时还影响不到。吾只担心天晴日晒,瘟病通过空气传播。”

空气?众将面露不解,不明白空气传播是个什么意思。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不想多做解释,也很难跟这些人说清楚细菌、致病微生物等概念,便岔开了话题,“吾想提前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继续坚守;二是弃此地而奔腾冲,离开这瘟病之地。嗯,只是个粗陋想法,希望大家讨论研究一下,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

众将都陷入了思索,此地应是通往腾冲的最后一道关隘,最为险要,弃之实在是有些可惜。而且,若是清军继续进兵,明军岂不是失去地利,再想胜利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

见众将都沉默不语,朱永兴也犯起了躇踌,更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尽管有了以防万一的安排,但在目前比较有利的情形下,真要继续诱敌深入,又有些放虎出山,自找麻烦的嫌疑。最稳妥的胜利当然就是坚守,自己最低的要求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又何必要贪得无厌,行险弄兵呢?

第3章 召见群将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78章 胜利之因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145章 妥协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67章 梆子腔第67章 排除万难第89章 进退两难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50章 伏击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71章 局部——大局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77章 突破,崩溃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64章 计议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2章 响应配合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26章 无题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46章 合击之前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69章 讥讽楔子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45章 大反攻第56章 拒诏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29章 破城第154章 赴广东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245章 天变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章 北愁南喜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137章 李晋王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1章 登陆山东第73章 小朝会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06章 法阵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82章 无题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78章 破路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1章 柔情蜜意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202章 总攻(二)第130章 无题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