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月把手里的绣活停下,想着她和秦氏过去也曾做过绣活补贴家用。
这些收入当然不会多,绣花本就是件极为费功夫的事,她和秦氏白天要在大窦氏的安排下劳作,只能趁着一点空隙做绣活。
两人累得眼睛酸疼,也不过就是挣来一笔微乎其微的收入。
但这她们也是愿意的,可惜太废功夫,再加上秦氏心疼闺女,两人并没做多少绣活。
后来分家,程元月起初也满心的担忧。
脱离从小到大居住的老屋,而且还是净身出户,她害怕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温饱都不能满足。
这种担忧里还夹杂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多亏了小妹,程元卿一直不断的鼓励家人,并带着他们一步步的过上了穿衣不愁,吃饭不愁的日子。
现在家里连田地也有了,这些都是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不再为温饱担忧后,程元月还是一有空就拿出针线来做绣活,现在她绣出来的东西也不在托人朝外卖了,而是都给家里人穿用。
给小妹程元卿,就绣了三条帕子,两个荷包。
程时年和秦氏那当然也有。
对于程元月这个爱好家里人都知道,也都很支持,他们并不需要作为长女的程元月负担过多的家事,也不需要她抛头露面的做活。
程元月知道家里人疼她,可是连最小的程元卿都在为了这个家庭努力,她其实早就坐不住了。
知道小妹一向机灵点子多,程元月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问:
“我也想挣钱!给咱家挣钱,你和爹爹都辛苦,我、我也帮不上什么,心里着急,可是过去我也绣过帕子,挣不了多少,还耽误功夫,要是在拾起来,我怕是连一点忙也帮不上你们了。”
程元卿见长姐有这个心思,心里就有数了。
她很乐意推程元月一把,毕竟如果把爱好发展成事业,确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那是从前你走的路子不对,咱们好好合计一下,在想个法子,我保证以后姐你能靠手艺挣钱。”
看着程元月懵懂的样子,程元卿又肯定的补充,“能挣大钱!”
“我?我不行,我没你和咱爹爹那个聪明劲......”程元月心理打鼓,过去做生意的事她想都不敢想。
现在程家参股酒楼又建酒坊的,还和府城裴家做起了生意,这些虽然也是在她身边发生的事,却和她没有丝毫关系。
这样的大事,都是多亏了小妹,程元卿聪明又有主意,胆子大、爱琢磨,还能把事都给办成了,程元月又骄傲又惭愧,要换成她,这些指定不成。
程元卿却不愿意看长姐一直这么安于现状,把自己放在一个固有的笼子里。
她想要让程元月也能真正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之前秦氏的话也提醒了她。
在这个年代背景下,程元月的年纪在家里的时候确实没几年了,那么她除了尽力拖延外,还能给这个一直呵护自己的长姐什么呢?
她想了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让程元月和传统的庄户一样,在家从父母,出嫁从丈夫,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能有一项自己的爱做的事。
看程元月对刺绣的劲头,也是真喜爱肯钻研的。
“你这话不对姐,你也是咱爹的孩子,十根手指各有不一,我能做的事,你也许不能,可你擅长的,我也不会啊。”
说着程元卿又把长姐的秀棚拿在手里翻看。
“你看绣的多传神啊,还没人指点过你呢,全凭着阿娘教给你的那点针法,和你自己的研究呢,我敢说全村的小娘子里,数得上我姐的针线好!”
程元月让小妹夸得有些意动,却还有难以相信。
“我真行吗?”
“指定行!姐你听我的,没事你就多绣几个像样、能拿的出去给别人看和观赏的绣样,到时候我自有法子!”
只是绣几个图样,这对程元月来说并不是难事。
“成!那我得空的时候就绣,绣好了我和你说。”
说定后,程元卿就在屋里陪着长姐绣花,秦氏和王五家的、里正家的媳妇唠着嗑很快也把衣裳洗完了。
眼瞅着到了该做饭的时候,程时年今天去和量地的人一起出去,估计晌午也不会回来,秦氏索性就招呼着王五家和里正家的留下吃饭。
“都别走,一会儿我给你们露两手,炒几个菜给你们尝尝!”
三人方才唠了小半天,都觉得没唠够,王五家的和里正家的媳妇都挺愿意留下。
秦氏在庄户人家的媳妇中,脾气好人厚道,人也利索能干,还乐于助人,按说这样的脾气很对庄户媳妇的胃口,会有很多人和秦氏成为好友。
但是秦氏在永福村,却并没几个朋友。
这不是她为人清高,或者难以相处,实在是婆婆大窦氏管得严。
她不光给小儿媳秦氏安排了从早到晚的家事,还及不乐意村里的媳妇来找秦氏唠嗑。
程元卿分析过,这点可能是因为大窦氏害怕,她知道自己对小儿媳的所作所为说出去会被村里人诟病,心虚的她害怕秦氏有了较好的朋友,会朝外把这些事说出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窦氏敢这么欺负秦氏,也是因为她是外乡人,在永福村既没亲戚也没朋友,要是秦氏和村里人来往的多了,再有几个至交好友,那无疑秦氏就不再那么孤立无援。
大窦氏在想拿捏小儿媳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些狭隘的思想,就成了大窦氏看着秦氏不让她和村里媳妇来往的原因。
其实大窦氏根本不明白,她所认为的拿捏,不过是秦氏的善良和包容,以及真心把她当婆母的孝敬顺从。
秦氏对婆婆的依从,完全归根于她的内心,换言之,当秦氏再也不拿大窦氏当亲婆婆待的时候,大窦氏那些自有用的招数,就都成了摆设。
没有婆婆盯着的秦氏,很快就和王五家、里正家的媳妇处了上来。
三人都是做惯了家事的人,很快就收拾出一桌子菜,在喊上各自的孩子,热热闹闹的围在桌前吃了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