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程家和车家人的努力,酒坊现在工人们已经都各司其职的干起了活。
而酒坊逐步也算是步入正轨了。
因为程家开的工钱高,主家厚道,甚至酒坊还管一顿饭,大伙凡是来上工的,都没有说不好的。
过去虽然也是酿酒,但那是为了让车掌柜的酒楼复苏,能在建昌县活下去,自家捎带手的赚银子,生意的主事人,其实还是车掌柜。
但是自从元合酒坊真正的在永福村开建,这项生意也真正成了自家买卖。
程元卿可以说是为了元合酒和酒坊劳心劳力。
在选拔工人方面,她坚持要用品行好没二心的,现在基本看上去,在这方面工人们都做的不错。
酒坊里的活按人分派,哪个人适合做哪项工都有试用期,好的活自然有很多人抢着干,工钱也高。
为了公平,程元卿还制定了每季度的调薪机会,对自己现有工作成果认可,觉得能长薪水或者更进一步的,就可以和程时年提出申请,经过程时年的技术考核,还有平时工友们对这个人平时工作表现的投票,工人有机会获得涨薪水和调岗位的机会。
总之就一个原则,多劳多得。
凡是在元合酒坊踏实干活的,程家不会亏待他们。
但要是有那些偷奸耍滑,每个月混点月钱的。
那不好意思,你就眼看着和你同期进酒坊的人工钱越拿越多,职位越来越高吧。
现在酒坊还在筹建初期,这类人程元卿还在观望。
她希望这些人能在周围人的影响下,自发的做出改变,那么她就愿意给他们这些人改正的机会。
毕竟目前酒坊里的人,全都是永福村的村民,一个村子里,程家这么做也是帮扶他们,造福乡里了。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程元卿打算后期推出末尾淘汰制,只是现在因为大家多都刚开工,有好多事情都没习惯。
等大伙慢慢认可了酒坊的经营模式,这些酒坊的规定会逐一推出。
惩罚晋升措施有了,程元卿也没放过人文关怀。
对酒坊上工的工人,凡事家中有红白喜事,银钱不凑手的贫困人家,程家作为家主,都会给封上一笔银子。
这个年代,对红白喜事是尤为看重的。
不少庄户人家,攒了半辈子的钱,就为了给儿子说上媳妇,这和给媳妇家的彩礼有关,也反应了村民对喜事的重视和大操大办。
也许一户人家会在平时节衣缩食,但是在儿孙们的喜事上,是无论如何也要拿出像样的饭菜的。
另外一桩,就是老人们的白事了。
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永福村的老人们通常会在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棺材寿衣。
一口好的棺材,价钱也不低,但是老人们通常也舍得花这个钱。
这里都讲究入土为安,棺木作为死后栖身的地方,那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口好的棺木,就能给老人们带来莫大的慰藉。
同样的,操办白事的花费,甚至比给一个儿孙办喜事花费还高。
在这两件人生大事上,程家对于真正贫困的工人家,都会封一笔银子,不说会操办的多大,却会给这样的人应有的庄户人家体面。
仅仅是这样,已经让工人们感恩戴德了。毕竟这样的事,他们过去听都没有听过。
而酒坊给他们的福利待遇,还远不止于此。
家里揭不开锅的工人,程家有照拂,普通的工人也有好待遇。
他们在酒坊上工,每七天就可以倒休一天,而且不像别的作坊里,休工的这一天,酒坊也给开银子。
这在工人们的眼里,简直就是主家送银子。
然而这些措施,也都是程元卿的初步设想,等以后慢慢酒坊步入正轨了,她还计划给手下的工人们休年假、生育假。
而在工坊做满多少年的老工人,她也不会让他们老无所依,或者完全仰仗儿女生活。
酒坊还会按月给他们发一部分能够养活自己的工钱,这也是为能更好的增加员工对工坊的忠诚度,增强凝聚力。
这些构想,程元卿不准备一股脑的抛出,而是准备慢慢的一步步实施。
不过在家里,对着程时年和秦氏、程元月,她却没有隐瞒。
“小妹这些点子太好了,光听着,我都觉得可行!”程元月几乎是程元卿的忠实支持者,每次程元卿有什么点子她几乎是想也不想的支持。
但是这回,程元卿对酒坊提出的管理意见,程元月却是真心支持。
要照现在的话说,程元月的行为确实是宠妹狂魔无疑。
有这样的亲姐姐,作为过去是独生子女的程元卿来说,一直觉得很幸运。
这点子好,不光主家仁厚,想必一心上工的工人们也能投桃报李,毕竟好好上工,他们的工钱就会相应提高,说不定还能谋个管事的位子。
在往后说,踏踏实实在工坊做二十年,也能老有所依。
如今永福村上了年纪的老两口,都是仗着儿子家过活。
虽然儿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个儿养大的,甚至儿媳妇,也都是他们给帮忙给说上的。
但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总有摩擦。
老人在儿子儿媳面前,会越来越弱势,有些人命苦的碰上不孝顺的儿媳,在家还有那些会受气的。
没钱,就没底气。
他们要是能有这笔工坊给的养老钱,这老年生活肯定会和普通的老人大不一样。
程时年在外头做过工,他其实很能体会工人们的心理。
小闺女提出的这些想法,正是无形中把工人们的心思给算的全全的。
他和程元月,光听着,心理就热乎。
“这个好!咱们以后,就照着这个办,我光听着,就觉得心里热乎,要不是酒坊是咱家的,我也想去上工,而且我肯定得好好干,为了这么厚道的主家,也为了给自己挣个好前程!”
一家人都同意后,关于酒坊工人的管理章程当然少不了在和车掌柜夫妻议一议。
车掌柜在这方面,明显比程家人都更有经验些。
大的方向,车掌柜夫妻都没有异议,都说程元卿的主意正也好,他们白干了这么些年生意,也没想到这么好的点子。
最后车掌柜还在具体的实施方面提了很多主意,补足了程元卿最初设想上的很多不足。
“这下好了,改名我就让人刻个木牌,把现在定下来的规矩刻上,摆在工坊大门口,让工人们都知道这些。”程元卿觉得章程差不多商议定了,就提议把这些酒坊的规矩张贴出去,让工人门都看着,也口耳相传起来。
大家都觉得可行,秦氏想着自己不识字,酒坊里的工人也大都不识字,就又跟着说:
“大多都不识字的,咱可以请上一两个识字的念上几回,让大伙都知道咱这的好条件!”
“嗯,阿娘说的也不错,就这么办!”
两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这么商议定了酒坊的管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