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元也不着急,一直等茶水和小吃上来,婢女们退下之后,这才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开口说了起来。
“你们不知道吧,这次在青阳县安排说书人抹黑天一先生的事情,是城守公子和侍郎孙千金搞出来的。”
“城守公子和侍郎孙千金?”方志义大惊,继续茫然问道,“哪个城守公子?哪个侍郎孙千金?”
他也不是什么见识都没有的乡下人,就算听到官家子弟的事情,也不是那么激动害怕的。
“咱们齐云州的城守大人的嫡公子,吏部右侍郎的嫡孙千金。”
方子元说到这里忽然看了方小福一眼,淡声道:“原来天一先生也是城守家的嫡公子,现在是弟要灭兄,才搞出这许多事来。”
方小福心里颤了颤,眼睛便瞟向了别处。她哪会不懂二哥这一眼的含义?只是她也有她的考虑嘛。
“天一先生出生不久就没了娘,他爹当时还是青阳县一举人,扶了小妾作继室,没多久生了这个弟弟文浩南。”
“后娘偏心,爹爹一心功名不问家事,天一先生是吃邻居胖婶儿奶存活下来的,后来时常饿肚子,也是去胖婶儿家蹭饭吃长大的。”
“哈!”方子湛和方子健皆是大惊。
“天一先生四岁启蒙,他爹金榜题名,放德昌州泰昌县令,他爹带继室妻儿赴任,将他留在青阳县旧居,只有姓陆的管家夫妇照顾生活。”
“天一先生六岁拜入名儒长乐先生门下,一学七年,十三岁中秀才,他爹已升任齐云州城守,他得不到父亲怜爱,弟妹几个也待他如外人。”
“之后他跟随长乐先生游历天下,读破万卷书、行遍万里路,见闻各种风俗人情。十八岁回齐云州准备参加乡试。”
“结果他爹命令他娶小妾的侄女,当时他有心功名而无意过早娶亲,他爹就取消了他参加乡试的名额,令他错过那年科举。”
“他离开城守府以天一先生之名写江湖游记、山野传记赚钱生活,也著下不少名篇,天一先生之名从此传开。”
“后来他回青阳县创办第一家天一书局,并入青翎书院读书。”
“上一期乡试,他爹又无故摘掉了他的名额,以功名相挟逼他娶哪个姨娘的侄女。他再次错失入仕的机会。”
“真是个混帐爹!”方子湛已气红了脸,大声骂了一句。这种事情他是最能感同身受的了。方子健虽然没有吭声,但他握杯的手却已指节泛白。
方小福轻轻叹息,却是什么也没有说。
昨天听小千哥说哥哥要出手了,没想到竟然是将这些消息散播出来,而且传得这么快,显然是有人刻意在传了。
或许古人想不到那么远的背后目的,但她一个接受现代信息的人哪里会看不明白?
有人抹黑天一先生,天一先生如果只是辩解,可能越描越黑,还处于被动应敌的局面,失之先机。
最直接快速反转风向的手段,就是将有利自己的前因后果讲述出来,公告天下。
那什么公子和什么千金,不是请了很多说书人四处传播天一先生始乱终弃,不但避而不见未婚妻,连未婚妻身边的大丫环都用完不负责任吗?
那就让世人看看这个所谓的未婚妻在真相面前是个多么可笑的身份吧。
但是哥哥把他爹三番两次取消他乡试名额的真相放出来,想必目的不只是揭开未婚妻之说这么简单了。
而且扯上嫡公子之说,也不只是兄弟之争的目的,看来这次他是要趁机摘了他爹的乌纱,搬开这块挡在齐云州部分学子面前的大石头。
如果只是哥哥一人,他根本无所畏惧,只要朝廷关注他的科考,就没有人敢再拦他的路了。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他身后还有吴先生等一群士子朋友,还有她身边那些后生们,还有她方家的兄弟。
没人敢动他,动他们却是很容易的。就算她将自己藏起来,又能藏多久?
如今城守嫡公子不是在县城里呆着嘛,就算哥哥一直不见他,方家在县城里的生意也快开张了,她和哥哥的结拜之事迟早被那些人知道。
小千哥说过,几家分局都被不明人士捣乱搞破坏,那若是有人来福缘食府搞事,不是轻而易举?
天一先生的名气之前和以后都能为她带来莫大的好处,可现在却会为她招祸。以后也说不定呢。
显然哥哥已经想到这点,因此这次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来狠的。
方小福以为现在这些信息已经是文浩天来狠的了。可是接下来听到的事情,却让她震惊得不知如何表达她的想法。
“以上就是名扬天下的天一先生为何以十三幼龄中秀才的天才之姿,却两期不应举的真相。”方子湛喝了口茶,摇着扇子又看了方小福一眼。
“想必这故事很快就会传到京城去了,为人父者成为儿子的绊脚石,这真是天下大奇闻呢。”方子湛忽然冷笑。
“更好笑的是,为了在皇上都有关注的情况下阻止天一先生的仕途,如今竟然派了那个继室生的儿子回家乡,大肆抹黑天一先生的清名。”
“这不是弟灭兄的戏码是什么?更可笑的是,另一个参与者,就是城守大人为天一先生新找的妻子人选。吏部右侍郎薜章的孙女。”
“按理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可天一先生如何会接受一个如此父亲安排的亲事?他连面都没见过直接拒绝了。”
“而这个薜家小姐却跑来青阳县,不惜毁掉自家闺誉也要毁掉天一先生的名声,这么无脑之举,她有什么资格成为天一先生的妻子?”
“确实蠢毙了!”方小福在二哥再次看过来的时候,连忙评价了一句,再朝二哥露出讨好的笑容。
方子元却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几家大酒楼仍被之前的说书人霸占着,日复一日说着抹黑天一先生的故事。”
“可是今天传出这故事来的,却是原来就在青阳县活跃的那些说书人,他们沿街沿巷敲锣说着刚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