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兰到家换了衣服查看着送来的请帖,最上面的是冯尚书家的请帖,冯尚书的妻子过生辰,剩下的请帖没有太重要的,有的去也行不去也可以。
单独将冯尚书家的帖子拿出来,冯家是要去的,梁王最大的依仗就是冯氏一族。
宋婆子算着日子,“主母的生辰也快到了。”
竹兰,“这生辰年年过,过的都没意思了,可还是要准备,现在生辰代表的是周家。”
她更喜欢简单的生日。
户部,周书仁高兴剿灭了海盗,虽然付出了一条船舰为代价,至少赢了,同时也给海军上了一课,本朝的船舰与一些海上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次要不是多艘船舰阻拦,差点让人跑了,船舰的技术也需要提升。
高兴过后,周书仁叹气,技术提升需要银子,哪里都需要银子,而且虽然胜了,损失也很重。
晚上周书仁回家,竹兰提了生辰,周书仁琢磨着媳妇的礼物,这一次想给媳妇惊喜,又说道:“李钊的生辰是明日。”
竹兰挑眉,“你都挑好了礼物,还肉疼呢?”
周书仁揉着心口,“我怎么会不肉疼,咱们家的宝贝,都是我一点点攒下来的,他倒是不客气,一张嘴就要孤本或是古籍。”
竹兰安慰着,“明年你也可以张嘴要礼物。”
周书仁撇嘴,“我要是不升级,李钊才不会回等价的礼物。”
“这次剿海盗赢了,李大人的生辰不大办,明晚也会有酒席,你亲自去送礼吗?”
周书仁点头,“要去的,明日晚上就不回来吃饭了。”
他嘴上嫌弃,还是要亲自去的,大舅哥的打算,他觉得可行,只是风险高,这次剿海盗死了不少人,掉到海里有的连尸体都没打捞上来,真真的尸骨无存。
话说回来,不管风险多高,杨家要是真想走这条路,他和李钊的交情还是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他都不用李钊开口,只要他去李府就够了,还不搭人情。
饭后,昌廉留下,竹兰则是带着宋婆子和丫头们出去消食,带走了人,父子二人也能放开一些说。
昌廉小声的说着看到的,“爹,儿子这几日进宫,皇上罚了齐王,今日齐王在外面罚跪来着。”
周书仁,“这几日朝堂上参齐王的折子不少,牵连了不少大臣,已经连续发落了几位官员。”
昌廉这几日进宫都胆战心惊的,皇上还就认准他了,他自从回翰林院后,就独占风头,“这几日五皇子进宫很频繁,儿子不知道发生什么,不过也听了几句,五皇子每次进宫都不是空手的。”
周书仁摸着胡子,“皇上发作齐王,这是在逼陈家呢!”
昌廉脸色变了变,他进宫次数多,捂住耳朵不听都难,知道的越多不见得是好事,现在听了爹的话,有些超出他的承受范围,“爹,儿子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
周书仁挑眉,“怎么,现在怕了?”
昌廉苦着脸,“儿子觉得自己还是早些出京的好,现在五皇子明显要搅风搅雨的,皇上还纵容着,儿子心慌。”
周书仁也想早些送昌廉离开京城,可惜不行,考核的时间没到,而且皇上接连叫昌廉入宫,那是看得起昌廉,看得起周家,当然也是一种补偿。
周书仁也不放心儿子,叮嘱道:“你进宫捂着耳朵,闭紧了嘴巴,谁套你话都不许多说一个字,多学学怎么装傻。”
昌廉记在心里,“爹,那我先回去了。”
“嗯。”
次日的早朝,周书仁来了精神,今日没撕,戚大人洋洋洒洒说了一堆,重点就是五皇子该娶亲。
这一定不是张扬安排的,张扬现在正搅风搅的欢,可不是娶王妃的时机。
周书仁看向站在最前面的齐王,这几日齐王吃了不少亏,张扬的能力比不过齐王,可齐王吃亏在,张扬身后的势力有太多的暗棋,齐王有些措手不及。
皇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张扬,张扬也慌了,这事怎么会拿到朝堂上来,而且他真没想成亲,他还没找到解决子嗣问题的办法。
张扬出列,“父皇,儿臣。”
皇上抬手,目光转向戚恒,“朕也愁老五的亲事,既然戚爱卿提了,朕记得你有嫡女,正好合适。”
戚恒傻眼了,随后又是一喜,他正愁给闺女找婆家,现在可是皇妃,虽然五皇子没封王,可日后也一定是王,“臣领旨谢恩。”
这个发展的太快,周书仁没回神,亲事就定了。
张扬脸都要绿了,他就算要娶也不会娶御史台戚大人家的闺女, 不说戚氏一族在京城没多少势力,他也不想要戚大人这个嘴巴惹事的岳父。
楚王差点没笑出声,这个转折可以啊!
下朝后,张扬想离开被齐王拦住,“恭喜五弟了。”
张扬很忌惮二哥,他接连揭发了不少二哥背地里的事,更是身抓到二哥一处养高手的宅子,父皇竟然只是罚二哥,今日说不准戚大人就是二哥安排的,僵硬着表情,“我们几个弟弟加起来都不如二哥在父皇心里重要,弟弟该恭喜二哥才对。”
楚王脸上的笑容没了,虽然宫内被皇后清洗过,可还是有没清洗到的,关于齐王的消息不少,父皇罚跪齐王就是证明。
他们几位没一个干净的,却没有被拿到明面上,就像这次行刺,明知道是老四做的,替罪羊可不少,可张扬揭发齐王不少事,父皇都没发落老二,张扬的话不得不重视。
梁王目光落在张扬的身上,“老五才让哥哥们开了眼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真让哥哥们吃惊。”
吓到他了,短短几日,张扬拿到的的东西太多了。
张扬装着傻,“四哥还不知道弟弟的本事,弟弟哪里有那么多的本事,四哥仔细想想是不是。”
今日萧大人没来,没人拉着周书仁走,哪怕几位皇子离的远,也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周书仁对张扬刮目相看,这是暗指太子的手笔,就是不知道几位王爷信了几分。
汪王老爷子抽搐着嘴角,他都走到殿门口,看到周书仁后又折了回来,压低声,“都走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