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邱秋也没想到她想要开药铺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了。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邱秋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安置伤员的办法。
她要办培训班,要让这些伤员都有一技之长。
帮人做工永远是最差
刘军医听邱秋的来历后沉思良心。
“刘大夫,我想这些兄弟之中肯定有资质好的,而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邱秋的想法还是很具有针对性的:“我想开办这个医馆,也不一定要让他们都学会什么,每人就学一样,到用时咱们就有一大群的人才!”
让五大三粗的大佬爷儿们去帮忙清洗包扎伤口;去捣药……
小白大夫觉得邱秋一定是没地儿安置伤员了才出了这个下下策吧。
同时又有几分同情这个女人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找明将军,然后来各种折腾。
“我的意思就请刘大夫您定期去给他们讲讲课,教一教他们。”邱秋不好意思的笑道:“当然,您要是看得上的收了他们为关门弟子那也是他们的造化。”
“我答应你!”刘军医点了点头“我每个月有两天休沐的日子,到时候我就到你那边去给他们讲。只不过,当先生这事我还是算了。其实,我觉得你很多法子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我教还不如你教。”
真的是这样吧?
可是,自己不是全才啊!
邱秋后悔她曾经在某个深夜刷剧哭得肝肠寸断;邱秋懊恼坐在窗前喝一杯苦苦的咖啡就浪费半天光阴……有那些闲功夫多看书多学知识啊,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才能体现出来。
伤残的士兵也深深的觉得自己除了一身力气别的什么本事也没有。
而且,这身力气也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变得力不从心。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处于报废的边缘了。
邱秋却说他们有的是机会。
想干什么都来得及,世上没有绝对的事。
于是,在大院里,他们坐了进来当学徒。
对,有识字的,有绘画的,有学医,甚至也有学做木工的。
各种学习技能都行。
“很简单,你少了一条腿,只是走路慢了一些,那你就别和两条腿的人比啊。”邱秋对一个伤兵道:“你两只手是好的,只要你学会了识字写字,你可以当先生去教孩子们学字;你也可以在街头摆摊帮人写家书谋生。过年的时候,你还可以写些春联来卖钱补贴家用。这么多路都可以走,所以,选择了识字读书那你就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是啊,原来还有这么多事可以做!
伤兵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他们规规矩矩的坐下来从头开始。
邱秋请来了云中郡的秀才先生教他们。
还有两个有名的木工师傅。
“咱们做木工,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做生活器具,家家户户都是需要的;另一种就是做观察品。”邱秋想着在现代一些古代摆件成千上万的:“做好了做精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会买。咱们也不急于求成,有道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我知道了,大嫂,我会努力的。”小朱是所有学木工里面最有灵性的,但也是被木工师傅最头疼的人,因为他总会找些边角余料刻些娃娃、刀剑给小豆丁玩耍。
邱秋看见后觉得这真是一个好苗子,所以大加鼓励。
“小朱,你见过船没有?”当官的人都喜欢一帆风顺,帆船的摆件一定会卖个好价格的。
“大嫂,我见过的。”小朱点头道:“我家以前住在小河边,我见过乌篷船。”
乌篷船可是不行啊,乌呢,不吉利,得帆船。
二者的区别也只在于一个是盖着的,一个是扬着帆。
邱秋连忙给他画了一下又讲解了一番。
小朱悟性很好,一会儿就全明白了,而且还照着邱秋的样子给画了一个出来。
天才啊!
邱秋觉得不好好培养简直是浪费了。
“改天我找一块好木料,你做一件出来。”邱秋两眼放着精光:“小朱,既然你不喜欢做大件做小件,你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邱秋每天都会去大院看看各种学员的学习情况。
当然有好有坏。
坏的就是不想学了,觉得太麻烦。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既然死都不怕了,你们还怕麻烦吗?
“兄弟们,我知道在这儿学习有些不习惯。”邱秋决定再做一次动员:“不过,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啊,只有不负光阴奋半斗永恒,我们才能让自己活得精彩。看看你身边的兄弟,他们今天和你们一起学的,三五个月以后,半年以后,又或者三五年,十年八年,你们之中一定会出这行的佼佼者。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兄弟们,不要抛弃,不要放弃,努力到我们自己都为自己流泪,那就是一种胜利。”
“我相信大嫂说的话。”小朱轻声说道:“我要做木匠中的状元。”
“噗嗤”有人笑出了声:“小朱,师傅说你做小件像模像样,一做大件就变了形走了样,木匠的状元可不长这样。”
小朱涨红了脸,他不怕,因为大嫂才给自己说过,小件也可以出彩。
但是,他不狡辩,紧握着拳头告诉自己:他一定要成功。
成功的动员大会又鼓舞了一些士兵的士气。
唉,人人都是需要鸡汤的。
邱秋决定了,以后时不时的给他们灌输一点这些精神食粮,有血性的汉子不会输给生活的。
她一个女人被老天丢在这儿都没有怨天尤人,这些汉子更不该自曝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