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嬷嬷对邱秋简直无语了
坐个花船玩一下居然去帮人家找亲姐妹
“这位老爷当真见过如奴家一般容颜的女子?”飞燕惊讶不已:“妈妈常说奴家有一个姐姐早些年走散了,不知道是不是她。”
“想要见她也容易,如今人在蜀地。”邱秋道:“你要是舍得下你在这儿的名利尽可以找她去。”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让邱秋没料到的是,这个叫飞燕的人居然说明天就启程去蜀郡。
邱秋当下让小禾写了紫若她们在蜀郡接下来的行程交给了飞燕。
“多谢老爷!”飞燕深深的向邱秋鞠了一躬:“他日奴家找到姐姐定当重谢恩爷。”
重谢,金银财宝?
“奴家无以为报,自请为老爷弹奏一曲。”飞燕坐定为邱秋一行人弹起了曲子。
“倒是都有天赋。”邱秋对小禾道:“果然是姐妹啊。”
“你就断定是亲姐妹了?”关嬷嬷凉凉说了一句:“世上相像的人无数。”
“她们容貌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了。”邱秋道:“呵呵,我们又做了一件好事。”
骨肉分离,姐妹分散,亲情疏淡,无意中让自己给找到了失散的姐妹。
关嬷嬷摇了摇头,这个邱秋要不寻事就不是她了。
关嬷嬷觉得出门在外,没必要事事认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却自己去寻事,但愿这是好事。
小禾下了花船走了很久了都还回头张望。
“看什么呢你”邱秋问她。
“娘,不是说青楼女人最常用出现的就是无以为报以身相许吗,她怎么不说这话?”小禾低声问着邱秋。
这孩子,以身相许那可就是麻烦事了。
“估计着你娘我这身装扮不够富贵吸引不了她。”邱秋好气又好笑:“人家可是二八年华还要找姐姐,跟着我像怎么一回事?”
小禾掩嘴。
真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关嬷嬷听得了她们母女俩说的话却当做没有听见,秦淮河上坐花船就是她们游玩中的一个插曲。
一行人继续前行,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停下个三五日,有什么好玩好看的都要凑个热闹。
这天接到欧阳旭风的信,问何时是归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邱秋就是一个放飞的风筝,线放长了就很难收回去。
她倒是奇怪了,东海的事情这么多却还有心思整天惦记自己,还真是帮女婿做事可以偷懒不成。
离开江南三个月后,邱秋收到了厉掌柜的信。
“小米行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十八文钱一斤而且缺货。”邱秋将信递给小禾看:“你说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娘,算下来我们是不是还会亏本?”因为谷子舂成米会少很多的:“等米价涨到我们不亏本的时候再卖。”
邱秋摇头。
那个坑正等着自己去跳呢,怎么也不能如了他们的意。
小米行缺货,他们可以去远一些的地方低价买回来卖,能组织货源自己就不用担心。
真正担心的是明年青黄不济的时候,到那时米价很比这个时候还要翻倍。
事实证明,邱秋的担心从来不是多余的。
江南居然出现了地动!
地震,几级?
邱秋跳起来问。
花儿朵儿面面相觑,她们表示听不懂夫人说的是什么话。
“夫人,据得到的消息,房屋十有八九都倒塌了,还压死了不少的人。”花儿惊叹不已:“幸好我们是五个月经过那儿的若不然,这会儿受灾的还有我们。”
要不要那么好运,走到哪儿都会遇上事。
蜀郡几十年一遇的战乱都能遇上,要是赶上了江南地震的话邱秋就一定要去烧香拜佛了。
“夫人,厉掌柜来信,米价已经飞涨到了五十文一斤,米行有一点儿米瞬间就要抢空。”这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啊。
五十文一斤的大米,六大米行估计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
“以最快的速度传信给厉掌柜,兴盛典当行按户籍卖米,限量供应,十岁以上的孩子按一个人头算,十岁以下按半个,每户只能一次性买三天的米。”邱秋就知道别人在等着她跳坑,没料到人算不如天算,江南居然会受灾,她怎么也不背负恶名声的:“每斤米按二十五文钱来卖。”
“娘,为什么我们不卖五十文啊?”就算是卖五十文钱一斤也很行销啊。
“我们缺钱吗?”邱秋转头问着小禾:“也是现在离江南远了,要是近我一定会让你去看看那里的人有多惨。”
她这个价格卖出去的米应该算是救济了。
也是因为自己是商人的身份,而且受灾面积太大,施粥施不过来还可能造成混乱。所以,救济这事儿暂时不谈。
不过,也很可能有些孤儿之类的孩子出现。
“让厉掌柜核实一下,有孤儿全部收容,派专人看护,等朝廷来安置。”邱秋叹口气道:“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一点儿了。”
“夫人您是大善人啊!”这个时候就算卖五十文一斤的大米又如何,只要有得来卖就行。
结果夫人便宜一半来卖,简直就是百姓们的福音。
“这个邱氏,难不成她早知道江南会有地动不成!”皇帝是焦头烂额的,百姓上的折子都是要钱要粮,朝中还有谣传说是帝王有罪过才导致的地动,让他下罪己状。结果,拿他俸禄的人半点实事都没有做,还不如邱氏这个妇人。
现在的皇帝很想知道,邱氏为什么会突然间收几百万斤粮食。
而且,她的这个方法很好,可以抑制不法商贩趁机渔翁得利,又能保证百姓能买到米吃。
这时候的邱秋给皇帝的感觉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若不是有她撑住,江南肯定会大乱的。
有些话不能和外人讲,可以找皇后谈谈。
“皇上,连钦天鉴都没有算出来的事阿秋妹妹又怎么会知道呢?”皇后不相信邱秋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她是一个会做生意会赚钱的人,臣妾想大约是在江南发现粮价便宜才会大量收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