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嬷嬷这次是豁出去了,如愿以偿的见到了床上的皇帝。
“有劳嬷嬷了。”皇后一脸的憔悴,她也是毫无头序。
得到的消息知道是贤妃那边出了问题,却苦于没有证据。而且太子不在宫中,势不如人,再次陷入了被动的地步。
关嬷嬷把了脉,翻看了眼睑和舌胎,最后问了皇后中风前后的情况。
“关心莲,大话说出来了,你治吧。”太后可不想背负一个不治儿子的罪名。
“娘娘,皇上的病很棘手。”关心莲缓缓的直起腰看向太后:“如果关心莲再年轻二十岁就有把握治了。”
不说治不好,只说没精力。
实际上,皇帝中毒迹象她已经掌握了。
“满口胡言!”太后气愤不已,有心治罪,人家又说得这么清楚明白。
关键一点是宁王还在旁边助阵于她。
宁王虽然没有权势,但是在朝中说话也很有分寸的。
关嬷嬷成功脱身。
整个过程让贤妃心都揪紧了,好在关嬷嬷并没有真正的医治,也没有说出什么话来。
她的担心倒是多余的了。
如果关嬷嬷胆敢说出中毒话,那她就得做好死的准备。
中毒就得解毒,敢说出来那就该有解。
“关嬷嬷真是让本王刮目相看。”宁王问着关嬷嬷:“可看出是什么情况?”
“中毒!”这时候的关嬷嬷丝毫没有隐瞒:“无解!”
果然是这样!
宁王着急踱步。
如果真的是无解的话,太子就得出现,朝堂不能让二皇子长期把持,把持得越久越是回天乏术。
“当真无解?”与此同时,邱秋也得到了信息。
“夫人,嬷嬷说的无解是不敢轻举妄动,毕竟那是九五之尊。”朵儿道:“而且今天太后也说得很清楚,治不好要陪葬,嬷嬷可不敢拿大家伙的命来赌。”
而且是犯不上赌。
唯一的希望还是在贤妃的那道解药方子上。
“既然他们盼着本太子回宫,那就回宫。”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太子再不站出来是不行的:“爹,当年娘身边的人换掉了贵妃准备毒害我的药,不知此高人还在否?”
他要干什么事?
“爹,我想让她扮我的侍女一同进宫。”太子的意思是要趁机从贤妃手中偷取:“我会为她提供一切便利!”
甚至不惜与贤妃撕破脸之类的事他都考虑过了。
“太子,此事从长计议。”欧阳旭风道:“木星可以跟您进宫,只可智取,不可硬攻。”
苏启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木星,你可一定要小心,成则好,不成一定记得保全你自己。”太子向自己借人,邱秋是十二的不舍得,真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夫人放心,属下会当心的。”木星很感动,夫人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主子。
太子带着两个护卫和一个侍女到城门口。
这消息让所有人都紧张激动。
“母妃,这人肯定早就回京了。”二皇子眯缝着眼睛冷冷说道:“看来我们小估了他的本事。”
悄无声息就可以回到城门口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他可是派出了四方人马在离京两百多里路的地方埋伏,为了就是让他没命回宫。
却不料失算了。
“呵呵,太子嘛,总会有三窟的。”贤妃一边转动着手腕的玉琢一边道:“先机你已经占了,路也铺好了,接下来要怎么做就只能是随机应变。”
“是,母妃。”从皇帝倒下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在监国,此时的苏启民回宫如果要让自己让出来的话就显得过于急切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孝的名头落下;如果不接手国事,也正中了自己的下怀,揽得越久朝中的墙头草倒向自己这一边的就越多。
太子回宫直奔乾清宫。
“父皇……”太子泣不成声:“怎么会是这样,母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启民,太医说你父皇是中了风,可是太医们都没有良方,连着关嬷嬷都说棘手。”皇后自然是陪着垂泪。
“父皇,儿子不孝。”抹干眼泪苏启民没有漏掉皇后的那句话:“母后,关嬷嬷只说是棘手,并没有说不能治,对不对?”
对啊,好像她们都忽略了这句话的意思?
“儿臣去求关嬷嬷给父皇治病。”苏启民掉头就要走。
“太子殿下。”贤妃缓缓走上前来阻挡:“关嬷嬷祖上是太医这是事实,可是谁都知道她是女官,擅长妇人病和接生,对皇上的病症说能治,不过是夸个海口罢了,岂能当真。”
“贤妃娘娘此言差矣。”苏启民心里恨不能将她撕了,脸上却是一派平静:“据本宫所知,关家世代行医,关太医还是祖父御用之人,世人皆以为关嬷嬷只擅长治妇人病和接生,那是因为她女子的身份而已。”
“太子殿下,当日关心莲可是当着太后娘娘的面说她除非年轻二十岁才可治的。”贤妃道:“不信可以问皇后娘娘。”
“不就是时间问题吗?那本宫就等她二十年。”苏启民转身就要走,身后紧紧跟了他的护卫和侍女。
走出乾清宫,他转头看向侍女。
侍女眨眼点头,苏启民脸上的惊喜一闪而逝。
“真的出宫去找关心莲了?”太后听了贤妃的话问道。
“是呢,娘娘,这个太子行事可真是乖巧,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连娘娘您这慈宁宫都没有来一下就匆匆去了宁王府。”这时候不上眼药更待何时。
“他那也是为了皇帝。”太后心下了然:“也不皇帝疼他这么多年。”
“就是,唉,二皇子就没有这么乖巧,每日和朝臣讨论国事,每天也只能来看皇上一次,像这样寻医问药的他也不懂事,这大约就是长子和次子的区别吧。”上眼药不成,那就来点威胁,你要站队也要看清楚形势。
“咱皇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太后点了点头:“各有所长各有担当,既然太子和关心莲熟悉那皇上的病就由他多操心了,朝堂之中只好让启路那孩子费神了。”
“这倒是应当的,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娘娘指点。”贤妃大喜,太后对太子居然没有好感,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啊。